青浦博物館的下屬古蹟,青浦博物館的下屬遺址

2021-03-04 02:53:52 字數 4903 閱讀 1972

1樓:李赫43at腲

位於金澤鎮南隅,頤浩寺始建於宋景定元年(1260),由里人費輔之建立,相傳為宰相呂頤浩故宅而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建大雄寶殿等,元貞元年(1295)奉旨名為頤浩禪寺。時有鴛鴦樓、大山門、貝多林等亭臺樓閣20餘處,規模巨集大,世稱古剎。

明洪武年間(1368~1398)修葺,後迭經兵燹,屢毀屢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重修,**二十七年(1938)大部分建築毀於日軍轟炸。原存宋至清代名人撰書的碑刻達15方。現僅存遺古銀杏1株,元松江府頤浩寺碑記,碑1方,大殿方形柱礎若干方及相傳為趙孟頫所作的部分不斷雲石刻。

今由當地眾信在原址內再建一小殿宇,並請趙樸初先生題額頤浩禪寺。2023年8月,在現建的殿宇旁邊挖土時發現了該寺一殿的柱礎遺物。

2023年3月公佈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府頤浩寺碑記碑在金澤鎮頤浩寺原址,碑高2.72米,寬1.31米,厚0.

32米,青石質,元至元七年(1341)立。由牟o撰文,文為行楷,20行670字,因歷史久遠,石碑表面有些斑駁脫落,文字已很難辨認。碑文記載了頤浩寺創始和建寺的歷史。

不斷雲石刻青石質,有數十米長,圖案為連續的雲朵,故稱不斷雲。圖案相傳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繪,採用高浮雕的形式。頤浩寺內原有金魚池,不斷雲石刻即是原金魚池四周的石護欄。

**年間寺遭戰火,金魚池毀損。解放後,不斷雲石刻的殘存部分被砌在牆體內。現當地眾信將倖存的不斷雲石刻集中在一起,向眾人展示元代石刻的藝術風采。

位於白鶴鎮青龍村(紀鶴公路南500米),始建於唐天寶二年(743),初名報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俗稱青龍寺,因位處華亭縣重鎮青龍鎮鎮南,故又俗稱南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皇帝南巡,途經青龍,賜名吉雲禪寺。元大德至至正年間,宣慰使任仁發及其子先後捐資重修。

順治元年(1644)始,百愚大師重建大雄寶殿、地藏殿、方丈殿、韋馱殿、普同塔、揖秀堂、且歇堂等。當時青龍寺佔地60餘畝(約40,000平方米),建築巨集偉,有佛角為天下之雄之譽。乾隆三十九年(1774),邑人徐葵建文覺堂、澄懷堂、東廊廡、地藏殿。

嘉慶三年失火,崇閣大殿均成廢墟,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大雄寶殿。咸豐十三年(1860)又遭兵燹,寺屋廢損大半,僅存兩殿及清代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敕賜吉雲禪寺重建大殿銘兩通石碑。

2023年大雄寶殿落架大修。大殿前有上述碑刻兩通。2023年3月公佈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碑高2.15米,寬1.05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體,19行,733字,由青浦名士諸嗣郢撰文;玉峰徐元文書丹,上部為陰刻碑額,由婁東吳偉業篆書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康熙六年(1667)立石。全文記載了百愚、寒鬆操兩位大師重建隆福寺的經過。碑原嵌在大雄寶殿東南的牆角上,作牆體用,碑身已斷裂。

2023年大殿落架大修後,移至殿前。

敕賜吉雲禪寺重建大殿銘碑高1.88米,寬0.93米,青石質,文為楷體,23行,共751字。

由染香學人祖定撰文,吳縣石韞玉篆額,長洲陳其進書丹,道光十二年(1832)監院澄參立石。碑文主要記載了當時重建大雄寶殿的經過。此碑原在大殿西南牆上,作牆體用,2023年大殿落架大修,移至殿前。

位於朱家角鎮漕河街187號,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為朱家角鎮著名古剎,寺內塑有辰州聖母像,故又名娘娘廟。明萬曆年間(1573~1620)重修,清順治十五年(1658),禪院住持通證(語石)建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華禪、息躬室、清華閣。有殿角鳴魚、漕溪落雁等十二景。

後多次修葺,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大殿等。歷代住持都是精通書畫的高僧,故寺內珍藏了不少名家字畫,有趙孟頫、董其昌的匾額;劉墉、梁書同、鄭板橋、吳梅村等人的對聯;陸樹聲、諸嗣郢、王昶等都有翰墨留存。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禪院逐漸破損。

現僅存大殿,單簷硬山頂大殿面寬10.6米,進深10.5米,面積111.

3平方米,尚留王昶撰的重修清華閣碑記、振華長老塔銘記及沈光瑩撰重建圓津禪院大殿記石碑和圓津禪院示警碑。2023年大殿進行改建,易名三聖殿,其旁建圓通殿;2023年,重建清華閣。

重修清華閣碑記碑長0.82米,高0.42米,共二方,青石質,隸書,510字。

由清刑部右侍郎青浦王昶撰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大興翁方綱書丹,乾隆五十六年(1791)吳門顧慶詹勒石。碑嵌在圓津禪院大殿牆上。碑文記載了圓津禪院的簡要歷史和住持振華重修清華閣及慧照懇請王昶撰文為記的經過。

圓津禪院振華長老塔銘並序碑碑為青石質,高0.86米,寬0.43米,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由刑部右侍郎青浦王昶撰文,翰林院侍讀石門陳萬青書丹,吳門顧慶詹刻石,文為楷書,27行,460字。

此墓誌嵌在圓津禪院大殿內東牆上,儲存尚好。碑文記載了圓津禪院振華長老(1722-1784)的生平事蹟及其王昶與振華交往的一段珍貴資料。圓津禪院示禁碑碑高1.

23米,寬0.78米,青石質,文為楷書。11行,300字。

清嘉慶十三年(1808)立,嵌於圓津禪院大殿外牆上。碑文主要禁止在圓津禪院內外擅取財物或到寺騷擾、**,違者將追究責任,由松江府青浦縣正堂山東張京業頒示。

重建圓津禪院大殿記碑高0.30米,寬0.60米,青石質,文為楷書,正文19行,約240字。

由里人沈光瑩撰並書,立於光緒十八年(1892)春,嵌在圓津禪院大殿東牆上。小部分文字脫落不清。碑文主要記載了同治、光緒年間重建圓津禪院清華閣、山門、大殿等的經過。

青浦博物館的下屬遺址

2樓:人生如夢

崧澤文化遺址

位於趙巷鎮崧澤村北側(滬青平公路南側、油墩港兩岸),2023年發現。遺址以原有假山墩為中心,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和2023年-2023年、又2023年2-4月進行過五次發掘,共揭露面積1,266.

5平方米。

發掘探明:遺址內有三層古文化堆積,上層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戚家墩型別文化,出土了硬陶豆、硬陶罐、原始瓷盒與瓷豆以及拍印回字紋、曲折紋、斜方格紋、米篩紋等印紋硬陶片;中層為崧澤文化氏族墓地,發現148座墓葬,人體平地掩埋,仰身直肢,出土了大量典型的陶鼎、豆、罐、壺、杯和石斧、錛、鑿以及玉璜、琀、鐲等隨葬品,並發現馬家浜文化時期人工堆築的紅燒土祭壇和建築房址;下層是馬家浜文化的村落遺址,出土了夾砂紅陶釜、爐箅、泥質紅陶盆和豆以及石斧、玉玦等器物,發現了人工培植的稻穀和兩口全國發現最早的圓筒形土井。

2023年的一次發掘,首次發現了7座馬家浜文化墓葬,填補了上海地區以往未有該文化時期墓葬出土的空白。出土的磨製石斧為雙面管鑽穿孔,這一發現將時期管鑽穿孔技術提前了一千多年。崧澤文化前承嘉興馬家浜文化,後接餘杭良渚文化,具有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典型性代表的文化,2023年被全國考古界命名為崧澤文化。

2023年5月公佈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10月公佈為上海市保護地點。

福泉山古文化遺址

位於重固鎮西市(錢家涇北50米),2023年發現。遺址範圍大體以福泉山為中心,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而山體是由良渚文化時期古人在崧澤文化遺址上作為墓地堆築的一座大土墩,東西向長約94米,南北寬約84米、高7.

5米。2023年試掘探明在福泉山周圍農田下,西部有馬家浜文化層,北部有崧澤和良渚文化層,東部有良渚文化層,南部有馬橋和吳越文化層,吳越文化及漢代墓葬。2023年、1983-2023年、1986-2023年進行三次發掘,發掘面積共2,235平方米,清理出崧澤文化居住遺蹟1處和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和祭壇、大灰坑各1處,還有吳越文化墓2座,楚墓4座,西漢墓96座,唐墓1座,宋墓2座。

出土了石、玉、陶、骨等質料的遺物2,800餘件,其中良渚文化大墓、祭壇和大量玉禮器的發現是最為突出的收穫。

2023年7月公佈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12月公佈為上海市保護地點,2023年6月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洋澱良渚文化木井遺址

位於青浦縣朱家角鎮北約1公里,西漾澱解放漁業社的魚塘東壁,2023年11月漁業社排水清理魚塘時發現。井為圓筒形,口徑0.98米,深約2米,用一棵對剖開的大木,中間挖空後對合作井壁,木質已經炭化朽蝕,稍動即碎。

井底似鋪木板。沉入井內的器物,都是良渚文化常見的陶器,有黑衣灰陶貫耳壺、高頸壺、細砂紅陶袋足鬹和黑陶實足盉等。大部分已經破碎,其中一件完整的高頸壺的腹部,刻劃4只鳥紋,第一隻似正在疾走的駝鳥,細頸前傾,拱背長腿。

第二隻和第四隻是雙翅迎面飛來的大鳥。第三隻為低飛著地的小鳥。刻劃流暢,形象生動,是一幅研究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少見資料。

木筒壁水井在中國井史上,是繼馬家浜和崧澤文化土井之後,第一次使用堅固物質作井壁,對於防止井壁坍塌和保持井水清潔,是一項重大的改進。

青浦博物館的建築佈局

3樓:仔愛鬼

青浦博物館建立於2023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廟內。藏品近萬件。新館坐落在青浦區崧澤廣場,建築面積約 8800 平方米,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邢同和設計。

建築主體材料為五個相交的橢圓體,其外形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採用了先進的建築裝飾材料,玲瓏剔透,熠熠生輝。

整座大樓因五個橢圓而分為五個主要區域。中間部分為大堂,以 8 米高的大型石材淺浮雕《青龍賦》為主題背景,莊重而典雅,是為觀眾提供服務和休息的公共場地。

青浦博物館的文化事業

4樓:手機使用者

青浦博物館作為展示地方歷史和文化的視窗單位,在青浦的文化事業的建設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老館雖然有著豐富的館藏、多年來一直向世人開放,但是,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隨著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老館陳列面積小、庫房條件差,安全設施落後,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步伐,遠遠不能滿足文物安全存放、充分展示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廣大群眾對於博物館參觀環境現代、優雅、莊重、人性化的需求。博物館一直在等待機遇,準備改造、翻新,改善條件,提高檔次,重塑形象。

2023年11月,經***批准青浦縣改為青浦區。青浦縣博物館易為青浦區博物館。隨著上海市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青浦區作為上海市的郊區也加快了城市化程序的步伐。

青浦區委、區**與時俱進,抓住上海城市建設重點由中心城區轉向市郊的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區文化資源優勢,拓展具有水鄉特色的文化產業,建造一座全新的博物館,被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全力打造以崧澤廣場博物館為文化標誌性建築的現代化、高品位的新區文化中心。青浦區博物館新館在這種前提下應運而生,順利落成開館。

前門有博物館麼,北京有幾個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 原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合併的 再往南幾站地到天橋,有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的西邊 馬路對面 就是德雲社,還可以聽場相聲呢。前門城樓就是老北京風情博物館 周邊有規劃展覽館,國家博物館,錢幣博物館等 北京有幾個博物館 北京地區博物館名錄 1 故宮博物院 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100009 6...

首都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否可拍照

首都博物館展廳內不可以攝像,拍照時不可以使用閃光燈及三角架。參觀前須將隨身包裹寄存,貴重物品自行保管。如果是大件行李可以在附近私人地方花錢寄存,一般15元左右。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些展館可拍照,允許拍照的展覽,不可以使用閃光燈 杆和腳架 存包收費 最低五元,包裡有iphone,相機的十元。擴充套件資料 ...

寧波博物館門票多少,寧波博物館要門票麼?

寧波博物館需要門票,每日發放免費參觀券3000張 含預約觀眾500人 發完為止。寧波博物館位於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其建築為首位中國籍 普利茲克建築獎 得主王澍 新鄉土主義 風格的代表作,是寧波市 十一五 重點文化工程之一,投資2.5億元,佔地60畝,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開放時間 參觀入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