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青少年如何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2021-03-03 21:00:01 字數 4779 閱讀 6258

1樓:馮人扶秀蘭

多學多看多聽,知道那些事是不可以做的那些事是背法的。

青少年如何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2樓:開心的雨風

法,體系龐大,紛繁複雜。青少年要想養成法律意識,建議先不要直接就談法,先遵守法律相關的行為規範。

學前、小學階段建議不斷灌輸各項家規、校規校紀、學生守則,幫助他們樹立各種道路交通規則意識、尊老愛幼意識。這些規則或意識可以使法律意識的「學前教育」。

初中階段,由於大多數都處於青春期,建議漸漸宣講常見的刑事案件,例如涉嫌毒品、盜竊、搶劫、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過失致人死亡、交通肇事等型別案件。

高中階段,由於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逐漸形成,部分人可能會選擇就業,建議可宣講常見法律理念理論(如公平、正義)合同法律規範(如租賃、買賣、解約、違約)、勞動法律規範(工資、休息休假、社保)。

大學階段,由於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為必修課,並且形勢與政策教育等課程存在,建議認真學習相關課程。

以上為個人看法,求同,望採納。

3樓:浪漫沙灘

從身邊的小事和細節就培養起保護自己的法律意識,可以通過網路、書籍、電視、課堂學習法律法規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和城市的各個角落都加以實踐,不斷樹立起保護自己的法律意識。

從點滴細節學起,充分發揮青少年的好奇、好動、求知的特性。

4樓:最愛

抽空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書籍,比如《憲法》、《婚姻法》、《物權法》和《土地法》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從而增強法律意識

**一些有關法律方面的電視節目,比如「法律講堂」、「今日說法」欄目,就是很知名的節目,相信**過此類節目的觀眾都會從中受益良多。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遵紀守法,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學會善待他人,鄰里和睦,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從而更進一步增強自我法律意識。

5樓:陽光的十八套

一是學習;把我國的法制國策,法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放到每個學習環節和過程中,讓他們在學習中把握法制知識,樹立法制觀念;

二是實踐;努力創造條件讓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學習過程中做到法無授權不作為,法授權必作為,違法作為必受糾罰,讓法制思想植根於青少年心中;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法律意識的內涵。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的瞭解、掌握、運用的程度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等。

法律意識屬於歷史範疇,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識也屬於法律文化範疇,它是人類法律實踐活動的精神成果,包含著人類在認識法律現象方面的世界觀、方**、思維方式、觀念模式、情感、思想和期望,蘊涵著個人及群體的法律認知、法律情感、法律評價。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學習和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結果。

二.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意識培養的必要性、緊迫性。

青少年是一個從年齡上講橫跨少年和成年的群體,他們既有青年人的朝氣,又有少年的稚氣。他們一方面思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滿青春的躁動和思想的波動。他們渴望瞭解和認識這個豐富多彩然而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會並得到社會的理解。

他們對世界因好奇而不免有時盲從、盲動。外界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各種陰暗現象,常常使他們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甚至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那麼,如何去引導和規範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提供維護他們合法權利的方式、方法?

我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去學習法律知識進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對法律規範的內在信仰從而自覺遵守,遏制住日益嚴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針對青少年的犯罪?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今天,我們的專業法律人士就應該去思考並試**決這些問題。以下我想就談一點認識,求教於方家。

三 培養青少年基本法律意識的主要途徑。

(一)通過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灌輸基本法律規範,幫助青少年守法觀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

《條例》是對有輕微違法的行為的人進行行政處理的行政性行為規範,《刑法》是對構成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處罰的刑事法律規範。兩者的共同點是對違法犯罪的人追究責任,只不過《條例》和《刑法》所針對的行使處罰權的部門及程式、處罰物件、違法的輕重程度、處罰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通過學習《條例》和《刑法》,青少年可以初步認識和區分什麼是違法行為,什麼是合法行為,哪些行為是法律、法規禁止的,哪些行為又是法律、法規准許乃至鼓勵的。

不但要灌輸理論知識,而且應從身邊人、身邊事上著手分析,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從鮮活的日常生活中總結、提煉典型案例,讓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 理論密切聯絡實際,有的放失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學生如何應對處理別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避免和減輕不必要的傷害,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達到一般預防和維護青少年權利的雙重目的。

(二)通過對《憲法》的學習,促進青少年權利意識的形成。

權利文化是與人道主義文化、科技文化一起構成當今世界三大文化主流的文化之一。權利文化的核心是權利本位的理論。權利本位的思想有兩大內涵。

其一,它是解決公民和國家主體關係的理論。主僕型文化產生義務本位。在這種本位中,國家主宰一切,公民只有無條件服從的義務。

權利本位則不然,它把公民對國家的關係顛倒過來,認為公民有權主宰國家,國家以保證公民主人地位的獲得為絕對義務。其二,它是解決權利與權力互動關係的理論。國家權力的行使以公民創設權利的實現條件為目的,權力的行使如果背離了公民權利得到保障的宗旨,權力便會得到改造。

國家權力以公民權利為執行界限。而兩者界限由法律明定之。權利本位思想的的實質是個人權利的實定化和義務的相對化。

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人與國傢俱有三種關係,即義務領域裡的服從,自由領域裡的排斥,權利領域裡的依靠和參與,於是就產生社會和諧。

權利文化的形成有賴於公民的權利意識的勃發。所以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必須從小著手進行。而青少年公民的權利意識則必須通過對憲法的學習,樹立憲法至高無上,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這一基本的觀念。

我們不僅要讓青少年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我們更應讓青少年懂得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眾所周知的是憲法是安邦治國的總章程,但這一結論卻主要是就國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與憲法的核心價值取向並不完全統一;事實上,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2023年法國《人權宣言》中就明確宣佈,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

列寧也曾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故由此可知,憲法與公民權利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絡,而且,這也可以從憲法的發展歷史和憲法的基本內容中的到證明。

從歷史上看,憲法或者憲法性檔案最早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的鬥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儘管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其基本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塊,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塊並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二者的關係而言,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

因此,青少年就可以理解到:憲法不僅是系統全面地規定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部門,而且其基本出發點就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三) 學習《民法》,促進平等和契約觀念(誠實信用)的形成。

人人平等和遵守契約觀念的形成必須依賴於《民法》的學習。民法起源於簡單商品經濟獲得相當發展的古代羅馬社會。經過人類歷史演進的薰陶,民法逐漸成為調整各國不同社會形態下的與商品經濟相適應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基本法律規範。

從本質上講,民法就是把一定社會裡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直接上升為法律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

可見,民法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民事法律關係主體地位的平等性。平等的主體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要取得對方的財產就必須支付相應對價,體現等價有償的原則。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要受以民法為主的法律的保護,而保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民事主體間簽定合法、有效的契約(即合同)。契約各方在自願的原則下按自己的意願依法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契約必須遵守,契約即是交易各方間必須遵守的「法律」,這也是「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的體現。

通過學習,我們的青少年將更好地理解和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必須遵守」的平等、守約思想。

(四) 清除舊的「厭訟」觀念的不良影響,強化訴訟意識,樹立新型的訴訟觀念。

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是「刑治主義」,同時法律規範是「禮法合一」,法律精神的原則是「宗**理」。所以從古至今,基於「性善」、「天人合一」的理念,認為教育是可行的,爭訟則是可以避免的。孔子在《論語》中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大意就是說他接受人們的訟案後,並不立即進行審理,而是採取拖延的策略,讓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以達到無訟的目的。

故而,中國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爭訟是對自然秩序的破壞。相反,沒有爭訟的社會才是理想、和諧的社會,這一觀念在中國人中可謂根深蒂固,人們不願訴訟,極力避開訴訟。即使到現在,有些人仍然把打「官司」,特別是當「被告」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一般地,親人、朋友間如果走進法庭,將矛盾、爭議訴諸法律,無論是外界人士眼中還是事實上,親情、友情必定蕩然無存。

我們就是要從學習《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訴訟法律入手,著重在受傳統「厭訟」思想影響較少的青少年中更新陳舊的訴訟觀念。在我們看來,訴訟不過是使得受損害的權益得到救濟的一種常用手段而已。即使是親友「對簿公堂」也不是撕開臉皮,拋開情理,而是一種讓爭端在公開、公平的前提條件下謀求來自第三方獨立公正地加以解決的爭端解決機制,比之以前的私人調解、裁決等私力救濟更加文明和進步。

我們要教育青少年將為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而進行的訴訟視作一種權利,以及捍衛這種權利的正當行為。鼓勵青少年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在現在和將來的社會實際生活中大膽地運用法律的**,及時充分地利用訴訟權利,為了維護合法權益,未雨綢繆或者亡羊補牢。

如何教育青少年,青少年如何教育?

想想他不聽家裡話的原因是什麼?其實是關係不到位,親子關係,或者說兄弟關係,你們做的是挺累,但是無效,找點有效的辦法。父母的思想有點過時,怕什麼變壞,他現在的狀態就是模稜兩可的狀態,找點他的痛處,愛他,但是他沒感受到,還不如不愛,轟出家門,讓自己出去闖。他反感什麼,好,停下來不要再做了,比如說反感父母...

青少年如何儘快練出肌肉,青少年如何練肌肉?

鍛鍊身體 早上6點左右起來跑步,起碼20分鐘左右。下午健身,一個星期起碼堅持3次。1 腹肌 我個人覺得我自己的腹肌練的還是比較好.不過還得堅持.每週做3 4次,但是練腹肌和別的肌肉不一樣,得不斷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盡,才能達到效果,中間的間隔最好在一分鐘左右.做到6組左右.練腹肌最好的辦...

青少年可以早戀嗎,如何看待青少年早戀

初中生不可以早戀。初中生的世界觀思想觀沒有發育成熟,各位初中生對於早戀可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具體的危害有以下幾點。干擾學習 感情如膠似漆。成績一落千丈 是初中生髮生早戀之後的多數情況寫照,早戀使很多初中生放棄了學業,干擾學習時初中生早戀之後最大的一個危害。受到傷害 初中生早戀之後,在戀愛中會發生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