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晚的小品評論裡面說的包袱是什麼意思啊

2021-03-03 20:27:41 字數 3883 閱讀 4954

1樓:快餐真人

包袱【相聲術語】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畫等號,這是不對的。「包袱」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馬三立說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這個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怎麼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麼多的鋪墊,三番四抖,最後賊來了,把小虎媽晾在外面的被單偷走了,達到讓觀眾開懷大笑的效果。

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通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

2樓:西城小杰

包袱就是那些搞笑的地方

聽相聲,看小品,經過某句話一逗~

觀眾就笑了

稱為抖包袱

包袱抖得好

相聲小品自然可樂

好笑這是我的理解

小品中說的「包袱」是什麼....

3樓:我是誰

包袱: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

包袱是相聲的術語,在作品中新增包袱的目的就是要增加作品的喜劇效果,這個過程叫「抖包袱」。

但有可能使這個包袱的人說完之後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旁邊的人(也就是相聲中捧哏位置的人)要做補充,讓這個包袱響,叫翻包袱。

使用包袱兒須經歷系包袱兒、解包袱兒、抖包袱兒的過程,包袱兒的內容**於社會生活中可笑的人和事。

將現實中可笑事物啟用,真正達到引人發笑的目的,這要經過一個「墊」(為揭示事物先作鋪墊,把包袱兒繫好)、「支」(將聽眾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把包袱兒繫緊)、「刨」(出人意料地解開包袱兒,刨開事物的實底,引人發笑)、「抖」(抖落包袱兒,進一步闡發事物的可笑性)的過程。

4樓:韶秀榮堵子

演員向觀眾遞送笑料。為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評書、雙簧、數來寶、山東快書、快板書等曲種也經常使用。通常於刻畫人物、評析世態時,冷嘲熱諷以製造喜劇情境,藉此調劑演出氣氛,提升觀眾的欣賞興致。

演員們普遍認為,「包袱兒」能否抖響,靈活運用語言的技巧很重要,藝諺中素有「鋪平墊穩」之說,即指明只有悉心揣摩觀眾的心理狀況,適時適地耐心巧妙地用語言一層層繫好「包袱兒」,才能取得驀然抖開、滿堂皆響的效果。北京曲藝界對此有著「時衣古畫當令的笑」的說法。對此,許多曲藝家強調指出,抖「包袱兒」,送笑料,既要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又要把握好分寸,謔而不虐者方為上乘。

相聲的抖「包袱兒」,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結構包袱兒時,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頂四撞」,就是說捧哏的領會不到逗哏的話,到第三翻包袱兒才抖落開了。三翻是反覆鋪墊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

侯寶林在其《侯寶林談相聲》中將包袱兒構成的藝術手段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用直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直接將內容加以強調(重複,機辯);或將內容加以誇大(誇張);或以揭露的方式將內容予以否定(否定,矛盾)。另一類是用間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有意先將內容加以歪曲(曲解,雙關,錯覺,誤會);或借媒介將內容加以陪襯(映襯,對照,假託,道反,譬喻,假借)。

馬季在其《相聲藝術漫談》中將組織包袱兒的手法分為二十二類:三翻四抖,先褒後貶,性格語言,違反常規,陰錯陽差,故弄玄虛,詞意錯覺,荒誕誇張,自相矛盾,機智巧辯,邏輯混亂,顛倒岔說,運用諧音,吹捧奉承,誤會曲解,亂用詞語,引申發揮,強詞奪理,歪講歪唱,用俏皮話,藉助形聲,有意自嘲。這些手法一般是交錯、混合使用的。

使用包袱兒須經歷系包袱兒、解包袱兒、抖包袱兒的過程,包袱兒的內容**於社會生活中可笑的人和事。將現實中可笑事物啟用,真正達到引人發笑的目的,這要經過一個「墊」(為揭示事物先作鋪墊,把包袱兒繫好)、「支」(將聽眾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把包袱兒繫緊)、「刨」(出人意料地解開包袱兒,刨開事物的實底,引人發笑)、「抖」(抖落包袱兒,進一步闡發事物的可笑性)的過程。

評書因情節多驚險曲折、險象環生,為了使觀眾精神上不至於過度緊張疲倦,就要適時地抖響一些「包袱兒」,以加強詼諧幽默感。這是評書表演調節書場氣氛的一種重要手法,運用得當,效果會十分強烈。評書抖「包袱兒」的手法約有四種:

一、從書中所塑造的滑稽人物身上找「包袱兒」,如《興唐傳》中的混世魔王程咬金、《施公案》中的小腦袋瓜趙璧。

二、古事今說,在說書現場抓現哏。素有「評書大王」之稱的清末藝人雙厚坪就擅長即興逗笑,觀眾由此稱讚他「於敘述古人之中,暗地譏諷時事,不露芒角,令人心曠神怡」(見張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橋》)。

三、以誇張、誤會、錯覺、巧合、雙關語、諧音等手法抖「包袱兒」,講究鋪平墊穩、前呼後應。

四、以狀形、狀物、方言抖「包袱兒」,這類笑料有的與故事主題結合得很緊密,如《刀劈胡漢三》中說到潘冬子舉起利刀砍胡漢三時,「別說是胡漢三的腦袋,就是這豬頭也碎啦!」(狀形)而有的則純粹屬於活躍氣氛的插科打諢。

雙簧通常運用「後身兒」與「前臉兒」即語言與動作之間的不諧調抖「包袱兒」,一般通過「後身兒」對「前臉兒」故意的玩笑、戲弄,來製造笑料,「包袱兒」多借

5樓:匿名使用者

包袱就是笑料,與相聲、二人轉等傳統曲藝中所說的包袱是一樣的,在作品中新增包袱的目的就是要增加作品的喜劇效果,這個過程叫「抖包袱」,但有可能使這個包袱的人說完之後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旁邊的人(也就是相聲中捧哏位置的人)要做補充,讓這個包袱響,叫翻包袱

6樓:匿名使用者

「包袱」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馬三立的《逗你玩》,前面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些鋪墊,最後賊來了,把小虎媽的被單偷走了,效果是讓觀眾開懷大笑。

7樓:匿名使用者

梗..就是笑果出來前的鋪墊

8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正解

笑點,=== 包袱,

9樓:

就像寫文章時的"埋筆"一樣,到時候才告訴你真相,

包袱 【相聲術語】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畫等號,這是不對的。「包袱」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馬三立說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這個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怎麼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麼多的鋪墊,三番四抖,最後賊來了,把小虎媽晾在外面的被單偷走了,達到讓觀眾開懷大笑的效果。

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通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

10樓:芝麻_橘果汁

包袱【相聲術語】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畫等號,這是不對的。「包袱」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馬三立說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這個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怎麼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麼多的鋪墊,三番四抖,最後賊來了,把小虎媽晾在外面的被單偷走了,達到讓觀眾開懷大笑的效果。

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通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

11樓:勵靜倪玲然

把之前設定的懸念揭出來,或者把之前鋪墊醞釀好的笑料關鍵部分說出來,比如笑話,最後一句可笑的,點睛之筆,就叫包袱。

有些小品演員常說的那個「包袱」是什麼意思啊?

12樓:子曰騏

就是笑料哎!~

之前要說很多話,最後一句很好笑,就是叫抖包袱。

就像一下把笑料撒出來一樣,很形象。

13樓:手機使用者

把之前設定的懸念揭出來,或者把之前鋪墊醞釀好的笑料關鍵部分說出來,比如笑話,最後一句可笑的,點睛之筆,就叫包袱。

14樓:

就是行話裡說的"逗艮",也就是我們平時聽相聲或小品中要逗觀眾的地方,這些"包袱"往往都是演員或編劇精心包裝策劃的!

小品相聲中的包袱是什麼意思

15樓:天蓬和嫦娥

包袱指相聲、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說的對呀2019春晚是哪個小品裡的臺詞

相聲 奮鬥 曹雲金 劉雲天 曹雲金 西遊記 臺詞我熟,尤其是沙悟淨的臺詞,臺詞也不多。劉雲天 您說說。曹雲金 大師兄,師傅讓妖精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要妖精抓走了,大師兄,我被妖精抓走了。沒什麼詞,師傅,大師兄說得對,師傅,二師兄說得對,師傅,沒什麼詞兒了。師傅,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說得對,沒有了。...

請問相聲小品中的包袱是指什麼

在講一個笑話之前所作的鋪墊 包袱就是懸念的設定,抖包袱就是解開懸念的 謎底 笑料,使人開心一笑的部分 笑料 能使大家樂的那部分 指逗笑的過程,一步一步揭開包裹,原以為裡面裝著衣物等,誰知是一泡狗屎,意料之外,於是大樂.語言節目中抖包袱,很象這個過程.就是搞笑的部分啊!陡包袱嘛,就是一步一步的把笑料都...

相比而言,趙本山春晚小品最好的是哪

2008年央視春晚,小品 火 炬手 趙本山 宋丹丹 劉流 榮獲一等獎。經典臺詞 這個,啊,那個,啊,好!2009年央視春晚,小品 不差錢 趙本山 畢福劍 小瀋陽 毛毛 時長23分鐘,是春晚有史以來最長的小品 榮獲一等獎。經典臺詞 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著,錢卻沒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