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方向

2021-03-03 20:31:29 字數 5176 閱讀 9646

1樓:天行健企業諮詢

1、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關注國企改革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3、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儘快形成國有企業的新優勢。

4、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5、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6、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7、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充套件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跡。

8、為生產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併需求的關注國企改革刺激。而我們屬於「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的水平,工廠制度不僅確立,而且具有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

9、與「自然發育」不同的是,這些工廠不是在市場擴張的刺激下成長起來的,而主要依賴於**的計劃安排。

10、所以,它們是「工廠」而不是「企業」。在這樣一個起點上,如何實現這些工廠的市場化「轉型」,「轉型」中依據何種順序和邏輯,就成為我們面對的問題。

11、商品市場的一個時期的發展,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某些實質性變化,那種完全指靠國家吃飯過日子的企業已少見了(儘管不能說完全沒有)。

12、對國有企業改革來說,商品市場所帶來的變化給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這裡我們關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場發展的順序問題。

13、理論上可以假設資本市場先於商品市場發展,或者二者同步推進,但資本市場上的經營者很快將會發現企業不會按照市場需求生產和銷售產品,不知道那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利,併成為優勢企業,不知道企業重組中誰去兼併誰,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領導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資料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方向

2樓:中美嘉倫管理諮詢公司

國企在中國經濟中一直佔有支柱地位,但運營效率低的痼疾也一直難以改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一共進行了四次國企改革。

第一次是1978-2023年,通過利稅改革、承包經營責任制等手段,擴大了企業自主權,但是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資源難以優化配置,**與企業經常相互扯皮、侵權。

第二次是1993-2023年,建立以產權改革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開展「抓大放小」,實現了國企脫困目標,但造成了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次是2003-2023年,通過成立國資委實現國企歸口管理、強化國資監管體系;通過股改、上市和央企重組,實現了國企股權多元化和做大做強。但是這一階段的改革淺嘗輒止,如雖然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很多公司的董事會職權並未落實。

總結過往的國改脈絡,不難看出管理方式改革——產權改革——監管體制改革的演進脈絡。本輪國企改革不同以往,從一開始就有較為完善的頂層設計,涵蓋監管層——股權層——經營層,並以1+n政策體系為實施指引。

2023年,在目前所處的大變局之下,要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這個目標,以國企改革為中心,深化「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進國資監管改革,克服面寬缺少突破、虛而不實兩大頑疾,使得國資國企改革在2023年走深走實。2023年,將是啃硬骨頭、打硬仗的一年,國資國企將呈現九個方面的改革趨勢。

趨勢之一: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為中心,帶動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四樑八柱,整體推進,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財政部門與國資部門一同承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革重擔,財稅金融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部分國有資本用於充實社保**,應相應降低這類企業上繳「五險一金」負擔。

趨勢之二: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方向,推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權。出臺權力和責任清單,確保職能定位更準確清晰、監督管理更規範高效,大幅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

趨勢之三:央企集團層面全面建立規範董事會,增強董事會決策能力和整體功能。在繼續探索建設規範董事會的同時,董事會執行機制將逐步完善,外部董事**渠道也將更加多元。

中國鐵路總公司進入公司制、股份制與董事會建設的實質推進階段,重點是經營權下放。

趨勢之四:數十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組將開始,新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使得國資體制框架形成,並且探索新的運營機制。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考核指標體系、考核週期、董事會決策事項及流程等方面,制定不同於產業集團的考核和監管模式。

趨勢之五:混改的分層分類推動,四批試點與百家行動,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向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發展,重心由「混」向「改」轉變。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對於追責制度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措施和手段來調和,著力引入多層次多維度多形態的社會資本。

趨勢之六:**企業整合重組,從「國內競爭為主」向「國內外競爭並重」「國民產業融合」轉變。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訊、化工等領域央企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

兼併重組、交叉持股、財務投資、戰略聯盟等多種合作模式將大量湧現。

趨勢之七:加強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深度合作,強化國企、民企公平競爭環境,國企與民企共同進步。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產業鏈條的組合,國企將向著中小企業血脈相連命運相依的生態發展。

趨勢之八:加快國企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產業鏈水平,包括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

趨勢之九:國企資本活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國家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在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方面,要減少閒置資本,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

3樓:禪人無心

改革的內容和方向就是:如何進行對國計民生行業進行籠斷,比如燃氣行業,民營的比中國石化便宜很多,但就是不允許民營企業進行發展壯大,說到底就是要讓國企控制國家的方方面面,但是其效率又是如此的低下,說到底就是扶持底效率,打擊先進民企。

4樓:渴望正義

去掉他們的特權,讓他們和民營企業一樣到市場上競爭,工資按照效益來計算,採用能者上,庸者讓的管理辦法選擇管理人員。

5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國企與公平市場經濟,不相容,所以,改革的最終內容和方向是:私有化與消除壟斷,沒有私有化,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壟斷。

但是,在某些或很長曆史階段,國企改革會暫時反向。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給國家、大家、小家都掙錢最好拉。!

國法莊嚴國法尊嚴

國企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7樓:中公國企小百科

1、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關注國企改革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3、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儘快形成國有企業的新優勢。

4、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5、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6、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7、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充套件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跡。

8、為生產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併需求的關注國企改革刺激。而我們屬於「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的水平,工廠制度不僅確立,而且具有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

9、與「自然發育」不同的是,這些工廠不是在市場擴張的刺激下成長起來的,而主要依賴於**的計劃安排。

10、所以,它們是「工廠」而不是「企業」。在這樣一個起點上,如何實現這些工廠的市場化「轉型」,「轉型」中依據何種順序和邏輯,就成為我們面對的問題。

11、商品市場的一個時期的發展,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某些實質性變化,那種完全指靠國家吃飯過日子的企業已少見了(儘管不能說完全沒有)。

12、對國有企業改革來說,商品市場所帶來的變化給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這裡我們關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場發展的順序問題。

13、理論上可以假設資本市場先於商品市場發展,或者二者同步推進,但資本市場上的經營者很快將會發現企業不會按照市場需求生產和銷售產品,不知道那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利,併成為優勢企業,不知道企業重組中誰去兼併誰,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領導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

我國國企改革現在的情況,我國國企改革現在的情況?

國企改革從放權讓利開始,中經兩權分離,減員增效,到15大以後正式確立我國國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逐步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規範的公司制企業.這一改革已經取得相當大成效.部分大中型企業已組建股份 像上海寶鋼已成為現代化水平很高的跨國...

我國已下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相關條例了嗎

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 以下簡稱 意見 已經正式出臺,下一步關鍵是要抓好落實。這項改革涉及面廣 政策性強,直接關係到廣大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和職工切身利益,需要各地區 各有關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共同抓好貫徹落實,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作為指導和監督...

我國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我國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您好 分稅制改革的原則和主要內容是 按照 與地方 的事權劃分,合理確定各級財政的支出範圍 如果是簡答的話就上面那句就可以,要深入的話就加上下面的 根據事權與財權相結合原則,將稅種統一劃分為 稅 地方稅和 地方共享稅,並建立 稅收和地方稅收體系,分設 與地方兩套稅務機構分別徵管 科學核定地方收支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