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故事大全最短,短的數學小故事

2021-03-04 00:35:33 字數 4922 閱讀 9805

1樓:北師張老師

1.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 愷撒指定曆法。由於他出生在7月,為了表示他的偉大,決定將7月改為「儒略月」,連同所有的單月都規定為31天,雙月為30天。

這樣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羅馬處死犯人的月份,為了減少處死的人數,將2月減少1天,為29天。

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愷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為「奧古斯都月」,並把10月、12月也改為31天,將9月、11月改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從2月減少了1天,於是2月變成了28天,到閏年才29天。

這樣沿襲下來,就有7月前單月為大月,7月後雙月為大月,二月28天

2.乘號「×」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國數學家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是一種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號斜過來表示。

3.傳說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刻漏

4.「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有七個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後來傳到國外叫做「唐圖」。

「七巧板」流傳到今天,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智力玩具。

5.符號「+」「-」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國人最先使用的。當時他們並不表示「加上」「減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來表示「加上」「減去」。

短的數學小故事

2樓:暴走少女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

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

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4、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捲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

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這故事發生在2023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溼度、壓力等氣象資料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資料,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5、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髮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鑑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位,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裡,測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裡,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3樓:阿拉伯的菠蘿蜜

阿基米德的故事

國王用金子聘請工匠打造了一頂皇冠,打造好後他卻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其中的一部分金子,便下令召集能驗證這個猜想的人,且不能損壞王冠。

於是阿基米德出現了,為了鑑定它是不是純金打造的,他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洗澡,他打了一整桶洗澡水,當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慢慢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漸漸地從桶邊溢位。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頓時大呼:

「我找到了!」

於是第二天,阿基米德拿著兩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和金塊,分別放入了一個盛滿水的盆子裡,發現銀塊所在的盆子排出的水比金塊所在的盆子排出的水多得多。

然後,阿基米德又拿了一塊與皇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另一個盛滿水的盆子裡,用杯子測出了大概的排水量;隨後又把皇冠放入第四個盛滿水的盆子裡,再觀察排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

數字「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裡,不需要「0」這個數字。

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裡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

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裡沒有「0」這個怪物,於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祕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4樓:非雨之戀

趣味數學小故事一: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趣味數學小故事二: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

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趣味數學小故事三: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補充故事: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裡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

請問:果園裡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

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5樓:羊聽雲袁鶯

小朋友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

小時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藉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

100與

100加至

1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複了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6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寫的姓名是木×(2+1+3)。老師在疑問之後得知學生原來叫:林木森。

老師問:「你是怎麼把名字寫成這樣的?」那個學生說:

「我用的是乘法結合律!」

7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

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數學小故事數學小故事20字五個

數學小故事 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 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裡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 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 隨後出門去追那個顧客,並把他抓住說 你...

六年級數學小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數學趣味小故事六年級下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和 的本領 很久很久以前,數學王國裡亂糟糟的,沒有任何秩序。0 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中稱王稱霸,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總是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字天使看見這種情況很生氣,於是就派 和 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要求他們一定要讓王國變得有秩序起來。三個小天使來到了數學王國,0 9十兄弟輕蔑地盯著他們,9 問道 ...

求數學家的小故事,求10個數學家的小故事?

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 諾依曼 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 鑑於馮 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 計算機之父 1911年一1921年,馮 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