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射和借代有什麼區別借代和指代有什麼區別

2021-03-05 08:34:13 字數 6184 閱讀 1344

1樓:君子蘭

影射 [yǐng shè]

詞語釋義

1.用一種事物暗示或說明另一種事物。有兩種作用:一是起暗示、引導和提示的作用或借喻的作用。

2.指相好的、姘頭等。《金瓶梅》二十四回:「我又不是你影射的,何故把與你衣服穿……」

影射詞語出處

1.《元典章·戶部·立都提舉司辦鹽課》:「如不為用心拘刷,縱令客旅達限不納,夾帶私鹽,影射使用,從行省究治。

」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賑濟》:「不問倉實倉虛,假饒清官廉吏,被我影射片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九回:

「京都大柵欄 的同仁堂,本是幾百年的老鋪,從來沒有人敢於影射他的招牌的。」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其實 中國 的富商,很少不是奸商,他們的本事在善於矇混,巧於影射。

」2.遮蔽。《水滸傳》第八十四回:「那 天山勇 在馬上把了事環帶住,趲馬出陣,教兩箇副將在前面影射著,三騎馬悄悄直趲至陣前。」

3.藉此說彼,暗指某人某事。《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把一團美意,看作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地發作了一場。」 魯迅 《中國**史略》第二十八篇:「書中人物,幾無不有所影射。

」借代,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係時,作者也可借那關係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

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

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影射是一種藉此說彼、暗示謀人謀事的表達方式。影射得如果機智巧妙,就會造成引人

發笑的效果。

借代 借代: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做「換名」。如用「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

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也就是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的種種關係巧妙地形成一種語言上的藝術換名。這樣的換名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借代和指代有什麼區別

3樓:九龍星石業

借代是修辭,分這幾種情況:1、用部分代整體,比如用最有特徵的部分代指此事物,如「紅鼻頭」「大嘴」「捲毛」等指有此特徵的人;2、特徵代事物,比如用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來代指,「綠肥紅瘦」中「綠」「紅」就分別代指「葉子」「花」,「不管高矮胖瘦都得去」中的「高」「矮」「胖」指的都是人.指代是用代詞等代替所說的事物.

借喻和借代有什麼區別?

4樓:芒果給你吃哇

區別:借喻是比喻的一種,直接借比喻的事物來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都不出現;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係的另一種事物名稱代替它。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區別它們,主要把握是相似性,還是相關性:原事物與代替它的事物之間,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關性,就是借代。

區別借代與借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還原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喻是一種省略了本體和比喻詞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據具體語境把本體找出來,再加一個「像」字將借喻還原成明喻的形式。

寫作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型別: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大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晒化。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例句: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覆: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覆詠歎,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覆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迴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修辭手法中,類比和借代有什麼區別

5樓:武全

類比只是一種修辭手法,只針對一種現象,類比雙方有相以的性質即可.如魯迅用「搶得天下的便是王,搶不到天下的便 是賊」與「只要流傳的便是好文學,只要消滅的便是壞文學」作類比借 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而借用與它...

6樓:匿名使用者

類比和借代的區別:簡單說,類比是比喻,是兩

樣事物;而借代是一樣事物。

例如:「俗話說,好狗不攔路,你不讓我走什麼意思?」這就是類比,把「你」與狗類比。

又如:「車到汾陽,駝背下了車。」這就是借代,下車人和駝背是同一事物,駝背是下車人身體的一部分,這裡以其特徵「駝背」來借代本人。

借代和比喻有什麼區別?怎樣分別,舉個例子。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篇文章,作者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與之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辭格叫比喻。比喻裡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絡二者的詞語叫「喻詞」。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事物,利用它們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了比喻。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明喻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如、似、彷彿、猶如、有如、好比」等。這類比喻的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來聯結。

如:①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本體:

石拱橋的橋洞;喻體:虹;比喻詞:像。

暗喻暗喻為甲是乙。常見的比喻詞有「是、變成、成了」等。這類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也都出現,只是中間的喻詞不如明喻那麼明顯,因此暗喻也叫「隱喻」。

如:②你們青年人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本體:

你們青年人;喻體:初升的太陽;比喻詞:是。

借喻借喻是直接把甲說成乙,不用比喻詞,根本不說出本體,或不在本句說出來,而把喻體乙直接用在本體應該出現的地方。如:③電燈明亮,就像萬千顆珍珠飛上了天!

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銀河失色,叫滿湖碧水生輝。前一句「電燈明亮,就像萬千顆珍珠飛上了天!」是明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後一句只出現喻體「這排排串串的珍珠」,是借喻。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代也叫「換名」,它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如:④使人大為吃驚的是,過濾嘴竟跑在最前面。

(《賣蟹》)「過濾嘴」是**中人物手裡的小道具,在文章中用「過濾嘴」代指一個人物,只代不喻。

再如:⑤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態、各具神韻的橋,彷彿看見一個個強健的勇士……

例⑤是借喻,本體是「橋」,喻體是「強健的勇士」,喻中有代。

2、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

如例③中用「珍珠」比「電燈」,它們在色彩、質感上很相似;例④中「過濾嘴」是**中人物手裡的小道具,代表人物身份特徵,重在與人物的相關性。

借喻和借代雖然很相近,但弄清它們本質的特點後,辨析也就容易了。借喻有突出本體的某種特性的作用;而恰當地運用借代,也能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表達效果。

參考資料:城市快報

借代和象徵怎麼區別,借代和象徵的區別

我個人認為象徵是通過一些具體形象,使人產生聯想,從而表現與之相聯絡的某種抽象的概念 思想 感情,表現作品主題的藝術創作手法,屬於文藝學範疇。它是一種寫作手法。而借代是一種修辭手法,是指用相關的事物來替代所要表達的事物,本體與借體之間沒有相似點,只有相關性,因而不能加 像 字換成明喻。舉例來說吧,比如...

借代與借喻的區別是什麼,借代和借喻的區別,最好有例子

編輯本段 借代 抄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 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說,這種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起義和暴,亂有什麼區別,by和on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沒有區別,無非是政治上的需要。不同利益者 的叫法不同,比如 我黨我軍革命戰爭時期的起義 在國民黨 看 就是暴動。這些都是黨政者 宣傳的工具而已,沒有本質的區別的。褒義和貶義.就好像陳勝吳廣一樣.好聽點叫起義,不好聽點叫暴,亂 to 和 for,對於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有什麼區別?by和on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