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介紹一下白馬寺的歷史,給我介紹一下白馬寺的歷史

2021-06-15 10:10:30 字數 3555 閱讀 5685

1樓:我不會玩魚人

出洛陽東行十二公里,有一座佛教名剎,在鬱鬱蔥蔥的長林古木叢中,隱隱透出崢嶸的殿閣和高聳的寶塔,給人以無限莊嚴、肅穆、神聖之感。這就是我國佛教的發祥地,被稱作“中國第一古剎”的洛陽白馬寺。

它背依雄偉蒼勁的北邙山,面眺歷史上卓有名氣、孕育了古代洛陽文明的洛河。在它的東面三華里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繼繼地殘存在地面上,清晰地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巨集偉輪廓,使人依稀想見東漢洛陽城的豪華風姿。

一千九百多年來,這裡時常紅燭高照,青煙繚繞,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殿前禮拜、誦經,在鍾磐木魚聲中,送去了人世間的寒暑春秋。

佛教、**教、伊斯蘭教,鼎相肩隨,是人們所公認的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尤以佛教歷史最悠久,在中國的流佈最廣,影響也最深。正像世界佛教起源於印度一樣,中國佛教則始傳於洛陽。

而洛陽白馬寺又是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發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

白馬寺之於中國,正如竹林精舍、只園精舍之於印度。儘管在後世的長時期裡,中國佛教派系繁多,剎廟林立,但佛門**們一向公尊洛陽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祖庭”者,祖師之庭院也。

“釋源”者,釋教(即佛教——為釋迦牟尼所創)之發源地也。

直到今天,白馬寺儲存下來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還留有“祖庭”和“釋源”字樣。這就使洛陽白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區別,從而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一種獨特的地位。

佛教雖起源於印度,但發展卻在中國。漢魏之後,中國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漢,由繁華京師至偏鄉僻壤,九州起廟,五嶽樹塔,“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此皆始於漢明帝之建立白馬寺!

佛教不但對中國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還經由中國逐步傳播到越南、朝鮮和日本(以後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等國。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於其他一些因素,以及隨著一些中國人、日本人的進入歐美,佛教在歐美也有所流傳。

所以,實際上對於諸如越、朝、日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佛教來說,白馬寺也是其“祖庭”和“釋源”。

2樓: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

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

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

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樓:項來很乖

資料比較全,希望你滿意~

白馬寺的來歷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這所以叫做白馬寺,從講解員那裡我聽到了一段美麗的歷史傳說----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5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天夜裡,漢明帝在南宮夢見一個金人,身高六丈,頂佩白光,飛繞殿庭。第二天,他遍訪諸六臣,其間有一名傅毅的人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夢。

漢明帝信以為真,便派大臣蔡扎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漢使西行至大月氏國(今阿富汗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二人並得到佛經和釋迦牟尼佛像。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以白馬馱著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豎年,漢明帝敕令於洛陽城西修造寺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特命名為“白馬寺“。並專門安排兩位印度高僧長期禪居寺內,譯經傳教。這就是”白馬寺“一名的來歷,自此,佛教才得以在中國傳播開來。

據介紹,白馬寺在唐代時規模很大,香火隆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曾予以重修,大體上奠定今白馬寺的規模和佈局。現在面積4萬平方米。

分佈在南北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等。殿內造像以大雄殿內所存之元代夾苧乾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最為珍貴。此外,還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清各人的經幢碑、刻;古蹟有齊雲塔、天竺高僧墓、焚經臺等。

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在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東漢永平12年(69年),漢明帝敕建佛塔,定名齊雲塔。今存之磚塔,重建於金大定十五年(1175)。

塔為四方形密簷式,13層,通高約25米。第一層塔簷之下飾砌以仿木構式斗拱,頂覆寶瓶式塔剎,外輪廓略作圓弧形,玲瓏挺拔、古雅秀麗。站在白馬寺的清涼臺上遠望,但見白馬寺北依邙山,南鄰洛河,綠樹紅牆,梵殿寶塔,白馬寺不愧是禪俗各界瞻仰瀏覽的勝地。

從白馬寺出來,我為洛陽有如此深遠的文化底蘊的古建築深深的震憾著,這猶如一首活的史詩詮釋著洛陽這座九朝古都的魅力。我,作為洛陽人,我驕傲,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更願意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擔負起我們這代人建設洛陽的重任,使古都呈現現代國際大都市的非凡風貌!

5樓:風起吳越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身有日光,飛行殿前,欣然悅之。

明日,傳問群臣,此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尋佛取經。

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經佛像,並與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東回洛陽,藏經於鴻臚寺,並進行翻譯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馬寺。寺址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

白馬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尊為“釋源”和“祖庭”。

6樓:

白馬寺位於洛陽東郊12公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相傳東漢明帝劉莊夢見一位金人在宮殿上空盤旋,遂派人前往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天竺(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永平十年,漢使梵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翌年建寺。

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勞,故取名白馬寺。建成之後,又經宋、元、明各朝重修,才形成今日的規模和佈局。白馬寺的由來據說是漢明帝夢見金人,臣圓夢稱佛故派人取經。

因為佛經是用兩匹純白的馬馱回來的,寺院建成後,起名為“白馬寺”。

7樓:米粒計劃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古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據說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到的人像極了西方的佛,於是派出大臣去往西域求佛法。

8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寺的來歷: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時候,那時的皇帝漢明帝有一天夢到一個金人飛進大殿,第二天問夢於群臣,太史傅毅回答道:陛下夢見的是西方之神,名叫佛。

於是,明帝派中郎將蔡音等十八人到西域訪求佛道。蔡音一行直走了三年,才在大月氏國遇到沙門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並請得了佛教經卷,千里迢迢,用白馬馱回洛陽。明帝為此建造了一座寺院,就是白馬寺。

9樓:

傳說第一代方丈是騎著白馬的

我想洛陽看牡丹,但是還想去一下白馬寺和關林,怎麼安排合理,怎麼走才不走岔路?只有一天的時間

如果是一天的話我建議你早上先到洛陽國花園看牡丹,從火車站坐81路可以到達,觀花結束後出來坐15路 42路 55路 58路 81路等 都可到關林,建議打車去,因為時間短,應該在10元左右就可以到達 拜過關羽大帝后你可以坐58路車到達白馬寺 可以先到王城公園或國花園裡看牡丹,而後,先到關林,看完之後,從...

誰能不能給我介紹一下約旦,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急!!!

我知道有aqaba這個地方,比較大的一個港口。這個港口經常在廈門進口一些石材!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急!北約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的簡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集團。1949年4月4日,美國 加拿大和一些歐洲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 北大西洋公約 同年8月24日,北約正式成立。目前北約共有...

介紹一下利物浦的斯科特爾,給我介紹一下利物浦隊隊員的詳細情況

拆分詞條 斯科特爾百科名片 斯科特爾斯科特爾,全名馬丁 斯科特爾 martin skrtel,1984年12月15日 是一名斯洛伐克足球運動員,司職後衛,現在效力於英超的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中文名 斯科特爾 外文名 martin skrtel 國籍 斯洛伐克 出生地 漢德洛瓦 出生日期 198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