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耽誤國事

2021-08-10 21:53:01 字數 1203 閱讀 6234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的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他一共做了48年的皇帝,竟有28年是不上朝的。

那麼,萬曆皇帝是怎麼做到28年不上朝,而又不荒廢朝政的呢?

這3個人至關重要: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

慈聖皇太后為萬曆皇帝的生母,他是明朝歷史上“母儀天下”太后的代表,參政不亂政,秉國不貪權。

萬曆皇帝登基時,只有10歲,為了能穩定朝政,她做了兩件事:第一,封馮保為掌印太監;第二,封張居正為內閣首輔。

事實證明,慈聖太后所做的決定非常正確。間接的推動了明朝中興的“萬曆新政”,將原本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恢復了生氣。

馮保是從小服飾萬曆的太監。在萬曆登上皇位後,太后封他為掌印太監,作為太監的最高位。

甚至有稽核奏摺的權利。而馮保也不負所望,聯手張居正一心輔佐萬曆,他更是被稱為“太監政治家”。

而要說對萬曆影響最大的非張居正莫屬,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嚴格要求萬曆。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也正因為張居正的卓越能力,萬曆非常依賴這位良師,當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出現了怠政。

而怠政最主要的原因是萬曆皇帝對整一個文官系統的失望,以至於他不願面對。

明朝的文官系統異常強大,並且錯綜複雜,萬曆皇帝非常清楚如果動搖了文官的利益,那明朝必將大亂。

那麼,為何28年的不上朝卻還是能讓明朝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呢?

與其說是不上早朝,倒不如說是為了躲避文官。在朝堂之後,萬曆沒有文官的干擾,反而能更好的處理國事。

這也造就了萬曆後期的“萬曆三大徵”的輝煌戰績。

然而讓人悲哀的是,萬曆末期,文官系統內部發生內鬥,為大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而萬曆皇帝,也成為了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不上朝皇帝,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2樓:擺渡很拉基

誰說沒有耽誤的叫他出來!萬曆將近30年不上朝,胡作非為,大興土木,隨意揮霍國家的錢,把國家的錢弄到自己小金庫供自己揮霍,亂封官亂贈國家土地,到處派太監搜刮民脂民膏,天天喝酒喝的醉醺醺,昏天暗地,不知白天和黑夜,最懶惰的皇帝長的跟豬一樣肥,不上朝,國家沒有最高法院院長,沒有檢察院院長,沒有國防部長,沒有禮部尚書工部尚書,沒有軍事部長,就只有一個管錢發工資的財政部長,派一個宦官管軍隊,瞎指揮,亂打仗,打一仗敗一仗,還不追究宦官責任,任由胡來,國家案子全部擠壓不判,士兵拿木棍上場,軍械生鏽,戰馬被士兵賣掉換糧食,士兵沒有軍餉,叛變和百姓叛變,國家亂成什麼樣子什麼都不管,只顧沉迷酒色,胡作非為,跟末代皇帝一樣

明朝怎麼上朝,明朝萬曆皇帝怎麼不上朝

主要是國本之爭引起的君臣矛盾。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 鄭貴妃所生 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嚮明神宗建議立長子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卻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

明朝萬曆帝28年不上朝,國家卻能執行下去,他是怎麼做到的

明朝萬曆皇帝即使28年不上朝,國家也能夠平穩地執行下去,這並不取決於萬曆皇帝一個人,其根本原因在於當時明朝的內閣政治制度。明朝時期,朱元璋廢去了丞相,在他殺掉胡惟庸以後,中國歷史上就再也沒有宰相的存在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皇權一攬獨大,雖然在廢丞相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皇權迅速膨脹。但是國家政務畢竟過於繁...

為什麼說明朝實亡於萬曆,明朝實亡於萬曆的說法從何而來?萬曆一生究竟做了什麼?

因為萬曆幾十年不上朝,晚年政治腐敗,導致明朝衰弱。萬曆皇帝的幾個兒子都被起義軍和清廷殺了,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這幾個王爺前半生生活得十分奢靡,卻不料自己會成為大明的殉葬品。萬曆如果知道,因為自己的怠政導致兒孫皆被人殺,一定會後悔的。明朝實亡於萬曆的說法從何而來?萬曆一生究竟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