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關羽張飛死後伐吳時,為何不用諸葛亮和趙雲馬超,反倒去用

2022-01-17 05:00:30 字數 3779 閱讀 8544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劉備的失敗並不是用人的問題,而是他自身的浮躁的心態,當時的那一場戰役,劉備的兵力與戰鬥力均在吳國之上,若不是劉備麻痺大意自己進入樹林駐軍,被陸遜使火計火燒連營,那麼勝負依舊難料,而且他身邊的謀士如龐統之流也曾勸阻過他,但因為他心高氣傲,沒有將吳國放在眼內,將數十萬的蜀國將士送入火海。但在這裡想說的一點是,當時跟隨過去的將才,並非都是無能之輩。其次,在談談諸葛亮和趙雲馬超為什麼不去的問題,如果劉備派他們都過去,那就等於精銳盡出,那麼魏國不就有可乘之機了嗎?

當魏國來偷襲的時候,誰來固守大本營?再者,諸葛亮當時勸劉備不要伐吳,劉備連死張飛、關羽兩個兄弟,已經被怒火衝昏頭腦,聽不進他的建議,因而出於情理,自然不派諸葛亮去,而馬超那時已病死,**可以去,趙雲當然可以去,但是趙雲一去,誰來配合諸葛亮,畢竟諸葛亮僅是一個文將。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三國歷史上,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裡講的那麼神,他自從跟隨劉備後,其實從沒指揮過軍隊,更多的是為劉備做後勤工作。

從三國演義的劇情上看,劉備連死兩個兄弟,已經被怒火衝昏頭腦,諸葛亮勸劉備不要伐吳,忠言當然逆耳,劉備怎麼可能會聽,加上這時的劉備已經不是當初三顧茅廬,赤壁鏖兵時的他了,他已經是一個帝王了,不會什麼事情都聽諸葛亮的了,這時的他反而更多的是在提防諸葛亮,所以也就不帶諸葛亮一起玩兒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另一種解釋:可以迴歸劉備集團的性質!劉備出山一直以來都是小資公司,相當現在的加工工廠,沒錢沒背景沒勢力。

曹操方面有的是勢力,孫權也有的是物資和父爺打下來的江山背景,劉備要立足,就得有門路,有人支援!從拉攏公孫瓚,三讓徐州,長阪坡摔孩子等等可以看出,劉備集團的生存模式就是靠感情聯絡人,靠道義凝聚人!這樣子讓隊伍團結強大起來。

在孫曹兩座大山的壓力下,像陶謙、劉表等這些小企業,對孫曹兩邊猜疑不敢投靠,便會留意到動不動就流眼淚的劉備身上。而這恰恰又是劉備求生存求贊助的目的,靠著盟友劉備逃、躲、借,強大了起來「後續」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不容假設。劉備閥吳,同時還要防備北方的魏國,留著諸葛亮和趙雲馬超是沒錯的。全部都出去了,死得更快。

劉備臨死前和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為何這麼說,是什麼原因?

5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原因之一:趙雲只忠誠於劉備一人。

劉備與趙雲是在公孫瓚處認識的,他看重了趙雲的能力,因此對趙雲非常熱情,兩人成了兄弟,成了知己,無話不談,可見劉備當時就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趙雲喜歡正直之人,跟公孫瓚一段時間,覺得他並不適合自己,沒有追隨的價值,就離開了,與劉備告別,趙雲說:「我忠不會背叛您對我的恩德」。

劉備與趙雲再次相逢已是七年之後,當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孤身一人在鄴城偶遇趙雲,趙雲為劉備招募數百士兵,從此趙雲追隨劉備。

曹操曾經南下荊州,劉備兵敗,劉備帶眾人逃跑,丟下了妻兒,結果趙雲也不見了,當時就有人對劉備說,趙雲背叛了您,去投奔曹操了,劉備想都沒想就把說這話的人給殺死了,可想而知,劉備疑人,可從始至終都沒懷疑過趙雲。

趙雲重情重義,劉備已死,蜀漢沒有任何人能讓趙雲如此對待了,所以劉備說趙雲不可重用。

原因之二:趙雲過於正直,怕誤了諸葛亮的大事。

趙雲說什麼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我想說,我覺得對,就要跟劉備講明白,你聽不聽我不管,說出來心裡痛快,劉備已經是王了,不在是兄弟,你說他要給將士們分地、分錢,可趙雲卻說這些物資要發給百姓,劉備今非昔比,對他來說重要的是跟他同生共死的兄弟們,百姓要放到最後,趙雲哪懂,一句話得罪了所有人。

趙雲跟同鄉兄弟都分的很清楚,你跟曹操,我跟劉備,趙雲在戰鬥中沒有私人關係,只有忠誠,劉禪是個阿斗,諸葛亮的責任太重了,如果在帶著趙雲這個口直心快的武將,怕未來蜀漢不保,我覺得劉備是多慮了,相比趙雲,諸葛亮才有奪位之心,趙雲這些年說的我不認為是錯的,只是對於劉備來說,我要做什麼已經不在用你指手畫腳了,劉備用趙雲,可是卻也忌憚趙雲。

原因之三:「虎威將軍」若重用,劉備對趙雲就是不義。

一個虛名而已,從相識到最終,劉備從未重用過趙雲,像是非常重要的戰役,趙雲從未參加,一些小戰役,對趙雲這樣的武將來說也不疼不癢,趙雲在劉備身邊就跟一個保鏢一樣,保護劉備、保護劉備的家人。如果說劉備死了以後,諸葛亮開始重用趙雲,趙雲知道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劉備根本就沒在乎過自己,你說趙雲這心裡得什麼感覺,會不會恨劉備呢?

趙雲被譽為「虎威將軍」在蜀漢根本就是一個雜牌軍,不如張飛,不如關羽,也不如黃忠,可是趙雲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跟劉備之間的情誼,劉備可以給他錢,給他地,就是不給他機會,其實諸葛亮根本也沒聽劉備的,劉禪即位,趙雲擔任鎮東將軍,與東吳對戰。

6樓:幾度夕陽紅

個人觀點,上戰場的都是炮灰,沒死升官發財,死了一了百了給個名號,拼死救劉禪護劉備,除了趙雲沒有第二個,其他將軍需要拼死戰鬥才有發財的機會,趙雲不需要去擔風險當炮灰,只要別去打仗殞命,劉備不需要趙雲開口什麼都會給,這就是特權,事實證明上戰場的死乾淨了,關羽父子全死,張飛更慘,能當領導的城府很深,趙雲忠誠度高且性格沒有關羽這麼高傲,所以劉備務必費盡心機讓趙雲跟劉禪一起安全的活下去,明降暗升!但是必須表現出不重用趙雲的假象,這樣其他將軍不會看出來劉備在保護趙雲,反倒是因為劉備的指令拼死沙場,劉備不讓諸葛亮重用趙雲就是怕諸葛亮把趙雲派出去打仗打死了,趙雲對劉禪有救命之恩,情同父子,永遠都會站在劉禪這邊,不管多牛逼的戰神,終將有很大的可能性戰死沙場,呂布關羽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趙雲只要常年征戰必難逃一死,趙雲如果戰死,劉禪就成了諸葛亮的傀儡,諸葛亮最大的能力是什麼?就是計謀,計謀說白了就是喜歡算計人,一個靠算計人成就自己的人劉備能百分百放心嗎?

如果蜀國戰敗諸葛亮就讓劉禪去背黑鍋,如果一統天下,最終諸葛亮僕人變主人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趙雲是制約諸葛亮的一個支點,也是劉備打心眼裡認可的自己人!雖然我的觀點有點不和諧,但是歷史一再證明一個道理,沒有不沾血的王,沒有不悲哀的百姓,王的心狠手辣陰險狡詐加上善良的面具,才能成就大業,普通人做不到,所以永遠都是普通人!

7樓:_x_d晚晴

因為趙雲太正直了。劉備有沒有說過這個話我們暫且不說了,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說趙雲為什麼不可重用,原因就是趙雲為人太正直了,這樣的人不適合在官場上面混的,這也是對他好。

8樓:不二家的貓

不管真假、就趙雲來講的確不會重用、不是能力不夠、而是不敢、。這個不敢不是說趙雲忠心的問題、是團結的問題、劉備進蜀要大賞群臣、趙雲直接提出意見導致封賞無疾而終、知道漢末三國是什麼說的算麼、是世家所以趙雲得罪了世家、諸葛亮也是世家、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同樣託孤大臣的李嚴和諸葛亮爭的頭破血流、這實際上就是荊州世家和西川世家的爭奪、趙雲得罪了兩方世家、。怎麼會非得重用、

9樓:雲夢淺藍

原因是當時的趙雲已經年邁,不再像從前一樣年輕,劉備不希望趙雲晚年還征戰沙場,希望他能夠安度晚年,所以才不願意重用他,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了。

10樓:曜萍

劉備臨死前和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是因為劉備覺得他趙雲性格比較耿直,不會變通,不適合為官,做不了大事,如果重用趙雲,很有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劉備臨死前和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

11樓:小羊v青草

因為劉備非常的喜歡趙雲,但是他知道和諸葛亮這樣說諸葛亮不會重用他,相反的這樣說趙雲會受到重用。

12樓:教育導師張老師

因為他覺得趙雲這個人雖然說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他比較驕傲,如果重要的話,他可能發揮不出作用來。

13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就是趙雲能力太強了,其次是趙雲太直了,不喜歡錢財,上書劉備不要用錢財耕地房屋犒勞將軍謀士,所以劉備也漸漸疏遠了趙雲,也導致趙雲後期沒有受劉備重用,劉備死後,諸葛亮才重用趙雲!

關羽圍困襄樊孫權偷襲荊州劉備大舉伐吳,三者是正確的戰略嗎

關羽圍困襄樊,是正確的 孫權偷襲荊州,也是正確的 個人認為,劉備大舉伐吳,應該屬於戰略失誤,劉備此舉,是操之過急的表現 關羽圍困襄樊的舉動,在大的戰略方針上,肯定是正確的,這點毋庸置疑 漢中戰役,以劉備最終勝出,蜀國兵峰正盛,此時正是對外擴張的大好時機 但是,不可以兵出漢中,兵出漢中,走諸葛亮的北伐...

如果張飛沒死,劉備伐吳的結果會不會有所改

不會 張飛是虎將不是謀士 劉備伐吳,沒帶諸葛亮,軍中無人識破陸遜計策,張飛活著,也難免火燒連營,白帝託孤。反觀,諸葛在劣勢情況下,六出祁山,雖然沒有滅吳,但是沒吃過劉備這麼大的虧。謀士太重要了 不會,張飛的死只是為他提供了一個伐吳的藉口 如果關羽沒死,那 三國 的結果一定會有所改變 吳蜀猇亭之戰爆發...

三英戰呂布感覺劉備就是拖後腿,關羽和張飛為了保護他分了神,造成了人合力只打平手的錯覺

確實有這個問題,可前面關張聯手夾攻呂布三十回合都拿不下呂布,足見差距 三國 論三英戰呂布,劉備是否是上去幫倒忙的!嗯,我也這樣覺得 在新三國裡面 三英戰呂布這裡我覺得拍的很好 其 專實關羽 張飛 呂布其實 屬已經很吃力了,如果持續下去的話 我感覺對呂布不利 劉備其實就是打醬油的,幫倒忙的。有沒有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