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 道德比利益更重要的1辨稿,利益比道義更重要的英語辯論總結詞

2022-06-20 07:30:17 字數 3584 閱讀 1134

1樓:我才是阿達

贊同樓上的觀點,

張口就要1辯稿和提問問題這種,是辯論最不好的習慣了。

如果不喜歡,就不要參加。

如果喜歡,就好好參加。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我是你的領隊,看到的話,會讓你退隊的……

利益比道義更重要的英語辯論總結詞

3樓:大事你來了

利益是人們在道德,精神,情感上的需求,而道義是指道德和正義。在道義與利益衝突中,利益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大於道義,這是必然的。只不過,人們更渴望義氣英雄的永久存在。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構建人際關係的目的性也會更強,會有更濃厚的投資色彩。因為在市場經濟下,各市場參與者都希望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他們要與各利益主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從中可看出:利益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更大。

用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證明一下吧,例如:在一家公司裡,一個本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一旦升職加薪會突然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緊張」起來,這是正是由於相對旁人而言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這就好象上司基於自身的利益和立場,往往對下屬提出過高的要求,而下屬達不到要求,雙方就容易產生摩擦,因此,影響兩者之間的人際關係。

綜合上面兩個簡例,不難發現: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每個人會因為個人的利益而使原本良好的關係變得疏遠起來。

反過來說,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距離的遠近、交往的頻率等等。人與人之間志同道合,互相幫助,互相之間沒根本的利害衝突,都為一個共同的大目標而努力奮鬥,這也就是有了一個相同的利益和目標,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去建立人際關係。經分析可知: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通過利益為基礎而建立的。

總的來說,人與人之間有了利益才能使人際關係更好的發揮!

辯論賽 當今社會是法律重要還是道德重要? 我是正方(法律)2辯 求稿

4樓:匿名使用者

求稿要求好高啊,才15分。大家都很忙的= =!!!!

說個大概。如果要稿直接百度啦!

首先要強調法的定義(正方的優勢在於下定義!你把範圍搞死對方就完蛋了),今天討論的是正義的法,而不是惡法!!

1雖然是現有道德再有法律,法律是制度化的道德,但誰先誰後並不能說明誰更重要。

2法律規範的是人的行為,道德是約束人的內心,內心很難把握,行為是實實在在的,可見可預防可規範的

3法律作為一種制度,正義、人人平等是法律的價值追求;道德的價值標準過於主觀化,導向作用差於法律的導向性

4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為後盾。而道德沒有。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法律比道德更能保護人民的利益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找些先秦時的法家著作(現代漢語版)的來引用、發揮一下。

6樓:大眾置業法律網

都重要,但信仰最重要。

怎樣辯論「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7樓:小猥瑣之葉子

法律只能約束一個人,因為人害怕被處罰所以不去做違法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人們會存著僥倖心理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所以法律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法律範圍比道德小。

有了道德,即使沒有法律,人們也不會做出什麼傷天害理之事,所以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8樓:匿名使用者

1.從法律起源上:法律是隨著階級的出現,在原有的道德規範基礎上加入階級性而產生的,它只是維護道德規範的方式之一;

2.從法律本質上: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而非全民意志的體現,這是它無法**的侷限性;

3.從法律作用上:法律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手段之一,生活中大多數社會關係不適合用法律而更應該是道德來調節:比如師徒關係、鄰里關係、友誼關係等等;

............................

9樓:風智行

法律下的道德是人們不想這麼做,但是又不得不這麼做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社會集體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協調彼此的關係,便產生了調節行為的準則。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法律規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標準,而且法律並不能解決所以的問題。

辯論賽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思修的辯題:如何辯論道德比法律更重要,詳細點謝謝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的大哥,人家是想證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你寫的是二者有什麼不同,哪有證明誰比誰重要了?

要證明的話至少得從四方面說,考慮到是思想道德課的題,所以不好聽的就不說了:

1、橫:道德按孔子的說法可以歸結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為「八端」,此外還有仁和俠,基本就涵蓋了我國道德的全部了,而法律只講到了孝、忠、信和廉,可以看出法律的範圍要小的多。養小三兒、說大話、偷奸耍滑、做公共汽車不讓座,這些法律可都管不了。

2、縱:道德涵蓋了一個人從精神到行為的各個方面,而法律只規範人們的行為,還是那些必須的行為,所以法律的層次低。也就是說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決無可能受到法律的責難,而反過來卻不行。

3、古:馬克思說國家的成立是法律存在的前提,我國第一個國家是夏,距今3000多年,人類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300萬年,沒有法律的時候我們怎麼過的?

靠道德!所以沒有法律行不行?沒問題!

沒有道德呢?那就完了。

4、今:國家從什麼時候教我們道德?小學一年級。

什麼時候教法律?大學一年級。我國有多少人上過大學?

又有多少人上過小學?法律要是比道德重要的話為什麼不反過來?

辯論賽道德比學習更重要的反方辯稿

13樓:降香茯苓

具體說說你們的這個題目,我班門弄斧提供一點思路,僅供參考. 正方:科學知識比道德修養更重要反方:

道德修養比科學知識更重要 破題: 該辯題要求雙方就科學知識和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進行論辯,屬於比較性辯題,此類「更重要」式辯題,辯論員必須首先明...

辯論賽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的例項

14樓:清水斷巖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也即法律是保障道德底線的最後防線,從這一點來說可以找出很多法律比道德重要的事例,簡單舉以下幾個例子:

一、關於人治和法治。我們知道,單純靠道德約束是不可能形成一個民風淳樸的社會,而是必須要法律的制約,讓人心存畏懼,同時光靠道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妥協性,標準也是因人而異很難把握,而法律的標準相對比較穩定和確定。

二、道德是不具備強制力的,對於某些人來說,特別是某些紈絝子弟,所謂的道德對他們基本無任何約束力,妄談道德的話,其實猶如期待人人都成為君子,這也是違背辯證法的,所以對於這些頑固分子,是必須靠法律制裁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可以為道德所感化。

三、道德地位較高,是基於社會共同性產生的,但社會總需要一條底線,比如真善美的最低標準,比如做人的最低標準等等,這些從道德上基本無法體現,容易讓生活價值觀出現混亂,這就需要有一條絕對的紅線讓人無法逾越,那就是法律。

初步思路,可以繼續**~

15樓:東方底情

就說親親相隱制度吧,符合道德,但目前除了在刑訴領域有一定的法律支援,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違法的,因為親親相隱不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

為什麼新聞道德比新聞價值更重要,新聞的道德與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第一,評價標準的問題.新聞的價值與新聞道德究竟何者更重要,對方辯友可能將比較 標準設定為社會回或者新聞傳播答的主體,而忽略了社會的複雜性和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性,僅從概念層面上作簡單的加和.第二,比較方式的問題.對方辯友今天可能會與我們討論很多關於追求新聞價值而忽略新聞道德的例子,但是對方辯友在證明新...

辯論集體利益比個人利益更重要,辯論賽集體榮譽與個人利益哪個更重要

個人利益重要,沒有個人就沒有所謂的集體。我們的社會很多時候都是以所謂 集體 的名義踐踏個人的權利。辯論賽集體榮譽與個人利益哪個更重要 你好所謂個人利益,就是人們在發展社會整體利益的過程中,通過誠實勞動 合法經營所獲取的維持個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正當的物質文化利益.馬克思主義從不否認正當的個人利益,馬克...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和利益哪個更重要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中國有句話 衣食足而知廉恥 一定的經濟基礎是道德的基礎,1992年在英國的一個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研討會上,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說他接受了一輩子的教育,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在幼兒園學到不亂扔垃圾,要誠實 團結友愛,可見教育也是道德的基礎,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