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誰

2022-08-18 09:25:22 字數 3361 閱讀 2805

1樓:巨蟹亦蕭如夏

陶淵明啊,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主要講陶淵明任縣令時有一天有個官要來,別人就勸他穿戴整齊,迎接那個官,他本來就是個嚮往自由隨性的人,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後來辭官,隱居山林,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2樓:楓紅秋落

是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死後由朋友劉宋著名詩人顏延之所諡),出身於沒落仕宦家庭,我國第一位傑出的田園詩人。晉世名淵明,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

3樓:千雪閣

陶淵明吧,主要講陶淵明任縣令時有一天有個官要來,別人就勸他穿戴整齊,迎接那個官,他本來就是個嚮往自由隨性的人,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後來辭官,隱居山林,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4樓:匿名使用者

是陶淵明,絕對的。他是為了讓自己的母親衣食無憂,就去當了彭澤縣令,後來因為受不了官場上的巴結和歪風,所以不再當彭澤縣令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號五柳居士。

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誰

6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從29 歲起「投耒去學仕」,到41 歲毅然決然地辭去彭澤縣令,五度出仕,五度歸隱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借母喪辭職回家。

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

「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遂授印去職。

7樓:莽莽

考慮考慮看看

來來來85句

什麼人不為五斗米折腰

8樓:王志強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9樓:夏目娘闊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曾去做彭澤縣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

平日裡清高的陶淵明蔑視功名利祿,很是討厭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於是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

於是就有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主要是讚美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做了彭澤縣令八十多天後便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10樓:拓跋金

陶淵明是綏陽小學三年級上冊學生學的文章。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高,或者家財萬貫的

12樓:

幹不了活,身體不好,有可能不為五斗米折腰

***說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指誰?

13樓:筱鴨電影

指的是陶淵明。

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做官)在他29歲時,蕭統《陶淵明傳》曰:「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官吏職,少日自解歸」。

意思就是說,因為家貧,陶淵明出來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職之累,幹了很短的時間,就辭掉世人羨慕的公務員美差,回家種地晒太陽。

辭職後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吏),陶淵明謝絕了做官,大概在家賦閒了六七年。晉安帝隆慶四年(400年)到恆玄手下作事。

第二年(401年)冬天因母親喪,又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陶淵明再度出仕,作了劉裕的參軍。後來又作了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

同年秋天,陶淵明出任彭澤(今江西彭澤)令,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後一任官職。昭明太子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說:歲終,會郡譴督郵至。

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指解官)去職。

14樓:山海軒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主要講陶淵明任縣令時有一天有個官要來,別人就勸他穿戴整齊,迎接那個官,他本來就是個嚮往只有隨性的人,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後來辭官,隱居山林,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15樓:窗外月彎彎

***稱朱自清為「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是誰

16樓:魔力瓜瓜

你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是陶淵明。

17樓:鄰家的王叔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2]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不為五斗米折腰」出自哪首詩,「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出自哪裡?

陶潛傳 即記載陶淵明生平事蹟的傳記。晉書 和 宋書 均有 陶潛傳 都對陶潛的生平 主要活動和文學作品進行了介紹,內容略有不同。原句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典故出自 不為五斗米折腰出自於哪個故事?詞目 不為五斗米折腰 出處 晉書 ...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描寫誰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描寫的就是這首詩的作者陶淵明,陶淵明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心中一直有著鴻鵠之志。但可惜卻不能抒發自己的才華,在一次又一次的宦海沉浮之中屢屢碰壁,所以也就有了安能彎腰折眉事權貴的這樣一種兩袖清風的形象。在陶淵明41歲的時候,就一次選擇出仕做官是當一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