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侯恕柔茶
效用價值論(utility
theory
ofvalue)以物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的經濟理論。它同勞動價值論相對立。在19世紀60年代前主要表現為一般效用論。
自19世紀70年代後主要表現為邊際效用論。效用價值論的基礎是:
慾望或效用遞減定理,即隨著物品佔有量的增加,人的慾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遞減的。②邊際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條件下,為使人的慾望得到最大限度滿足,務必將這些物品在各種慾望之間作適當分配,使人的各種慾望被滿足的程度相等。③在原有慾望已被滿足的條件下,要取得更多享樂量,只有發現新享樂或擴充舊享樂。
2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經存在了200多年,但人們對它的認識一直存在分歧,可謂「學派林立,相互混戰」。究其原因,是沒有把「價值」這個基本概念搞清楚。
哲學的「價值」與經濟學的「價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經濟學的價值是用貨幣度量的,貨幣是價值的尺度。哲學的價值是主觀評價,與貨幣無關。
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把經濟學的「價值」與哲學的「價值」混為一談,違法了思維規則中的同一規則,即概念不同一,判斷不同一。所以「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既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實際。
實際上,勞動決定產品的產值(產量),不決定產品的價值(**)。即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產值越多;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價值不一定越高。產品的價值是由成本決定的,成本是由五種生產要素(勞動、技術、資源、資本、制度)價值組成,這五種生產要素價值共同決定產品的價值,勞動價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政治經濟學》對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義,在許多關鍵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創立了「社會產能理論」,為政治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發現了「價值恆等定律」,即生產要素價值恆等於產品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了**形成和變動的邏輯性問題。
通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政治經濟活動的本質及規律。
3樓:禽秀芳喬婷
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區別。
邊際效用價值論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區別在於其價值觀的根本對立。
效用論者認為價值不是商品的內在屬性,而是人對商品的感覺與評價,效用是價值的源泉。由於效用論者將效用衡量的標準主觀化從而使邊際效用價值實際上成為主觀的產物,將價值的形成與決定同勞動生產完全割裂,使商品價值成為純粹意義上的一個心理範疇。馬克思勞動價值則是客觀的價值論,它從生產商品的勞動的客觀性出發,系統闡述了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以及勞動的凝結。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價值的衡量標準不同。
馬克思認為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價值量有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效用論者認為價值是人對商品滿足慾望程度的感覺和評價。由於主觀評價常因主題不同而迥異,必然使價值的衡量缺乏統一的標準。
馬克思認為價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類的勞動,而且是活勞動。而效用論者認為價值由於商品效用與人的慾望之間的滿足關係而引起的感覺和評價,即價值**於主觀評價。
第三;對價值實質認識的差異。
馬克思認為價值在實質上是抽象勞動的凝結,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而效用論者認為價值就是商品帶來的滿足程度,與生產者的勞動、社會關係毫無聯絡,只是效用的主觀體現。
均衡**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區別。
均衡**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是經濟學中較為重要的兩大學派。他們的區別在於均衡論主要從市場供求關係入手分析了供求對**的影響和**如何在供求作用下達成均衡**,從而提出均衡**決定商品價值。均衡論者主要是對市場供求與**之間關係的分析。
邊際效用論者則從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分析效用對消費者的作用,從而得出效用決定價值的結論。這一觀點單純考慮了效用與價值的關係。此外,均衡論與效用論的區別還明顯表現為客觀和主觀的區別。
如果說均衡論只是一種未深入實質的現象分析,那麼效用論者的價值觀則純粹是一種心理分析。
通過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強調了價值的社會經濟關係含義;均衡**論側重於將價值分析看作商品**的分析;效用價值論則主張將價值列為消費者的感覺評價。
勞動價值論和效用論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1、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概念界定不同。
馬克思把價值定義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抽象勞動和具 體勞動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具體勞動創造使 用價值,抽象勞動即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價值的實質 是抽象勞動的凝結。商品價值不僅有質的規定性,而且有量的規定性。
商品的價值實體是處於凝結狀態的抽象勞動。商品交換表面上是物與 物的交換,但背後體現了物的外殼掩蓋下的利益關係的交換,而交換必 然要求量和質的等同。勞動的天然尺度是勞動時間,而決定商品勞動 價值量的勞動時間又必須是社會範圍內一定階段的平均勞動時間,而 不是個別勞動時間。
2、兩種價值理論對商品價值的源泉解釋不同。
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具體勞動創造商 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 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依賴於一定的載體而存 在,本身是看不見,摸不到的。
勞動過程或生產過程是勞動力作用於生 產資料的過程,只有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是生產過程的主體。作為勞動 產品的商品是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來的,但不能因此而認 為生產資料也是價值的源泉。從價值的產生來看,創造價值的只有勞 動,勞動者的活勞動才是價值的源泉,土地、資本、科學技術等要素只能 是價值的創造條件,而不能成為創造價值的主體,不能成為價值源泉。
自然資源與人的勞動是商品使用價值的源泉,而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 一源泉。
3、兩種價值論所研究問題的本質不同。
如何深刻認識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是什麼?
其一,是堅持勞動價值論所代表的最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的立場。我們知道,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是一個存在不同利益主體和講求所有權的社會,一個以人和物相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馬克思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的解剖,卻以勞動價值論開始,將其作為其餘理論的前提和賴以形成的基礎,這本身就是在宣告勞動對於財富形成的基...
勞動價值論就是勞動創造價值辨析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勞動價值論的定義 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創造價值。但生產廢品的勞動創造不出價值,於是在 資本論 第一章第四節馬克思就補充道 這一勞動 指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首先必須是有用的。這裡有用的意思是創造使用價值的。因此馬克思勞動價...
李嘉圖對勞動價值論作出了哪些貢獻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商品價值由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亞當 斯密和大衛 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的代表亞當 斯密特別是李嘉圖對勞動形成價值的理論和價值量的分析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