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浪漫主義詩學和現實主義詩學。西方文論史

2021-03-04 01:45:44 字數 5977 閱讀 5358

1樓:匿名使用者

的長文中對五四新文**動幾乎進行了全盤的否定,而罪名就是「浪漫主義」。他攻擊新詩的情感傾向,說「有人調查一部詩集,統計的結果,約每四首詩要『接吻』一次。若令心理分析的學者來解釋,全部新詩幾乎都是性慾的表現了」。

他覺得「浪漫主義者所需要的文學是『從心所欲』而『逾矩』的文學,這種文學是不負責任的」。這篇文章幾乎是給浪漫主義宣判了死刑,他說,「據我自己的研究結果,我覺得浪漫主義的定義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無益的。」但中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和詩學並沒有因此而消亡。

左聯成立以後,隨著對蘇聯文藝理論的引進,高爾基的積極浪漫主義觀被左翼文學界廣泛接受,2023年以前,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兩結合」的創作思想的雛形在周揚那裡基本形成,2023年代幾乎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的一部分,「革命浪漫主義」被固化在了與「革命現實主義」的「結合」之中。   (三)   從中國現代浪漫主義詩學形態的生成過程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浪漫主義雖然**於西方,但它與西方的浪漫主義並不相同。西方的浪漫主義是與西方的古典主義文學相對舉而提出來的,也就是說,西方的浪漫主義是在反古典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在文學思想上是對古典主義的理性和秩序的顛覆 五四以後,隨著革命文學的迅速發展、左聯的成立和詩歌大眾化運動的開展,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受日本和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影響,文學上的現實主義理論得到了迅速傳播和深入的討論。

五四落潮時期,早期革命文學的鼓動者針對新詩壇的一味的感傷、浮誇和浪漫就提出了詩歌應該密切聯絡現實的問題。惲代英認為新詩應當「『能激發國民的精神,使他們從事於民族獨立與民主革命的運動』」〔20〕。鄧中夏向新詩人提出了三條意見,其中兩條就是「須多作描寫社會實際生活的作品,徹底露骨地將黑暗地獄盡情披露,引起人民的不安,暗示人們的希望,以達到改革社會的目的」,「新詩人須從事革命實際活動」。

〔21〕到1929—2023年左右,左翼新詩運動更是蓬勃發展,普羅詩歌社團紛紛成立,對有的社團郭沫若還親自予以指導,鼓勵他們「『多采取勞苦大眾的呻吟、吶喊、訊號』」〔22〕。普羅詩歌理論也有另一種傾向,就是把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等同於現實,甚至將理論、口號、方針和政策等具體思想要求和工作思路直接等於詩歌。郭沫若甚至公開說要做「標語人」、「口號人」。

〔23〕左聯成立以後,瞿秋白、周揚等人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現實主義理論,特別是周揚對蘇聯批判「拉普」的左傾錯誤和重新確立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進行了介紹,同時他還給浪漫主義留了一席之地。

外國文學史 簡述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的異同

2樓:匿名使用者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

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強調感情因素,通過各種方式如詩、畫、**等來抒發內心情感,個性色彩鮮明。

現實主義側重如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客觀性較強。它提倡客觀地、冷靜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加以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國的文學藝術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現實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並隨著社會歷史條件而發展變化。

簡述浪漫主義電影與紀實主義電影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1 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思想,注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重主觀,輕客觀和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

2 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尤為突出)

作者們喜歡將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於純樸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醜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想象比較豐富、感情真摯、表達自由、語言樸素自然。

4注重藝術效果:異國青島情調、對比、誇張、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現實主義文學基本特徵:一,注重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力求使藝術描寫在外觀上、細節上符合實際生活的形態、面貌和邏輯;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運用,力求在藝術描寫中,通過細節的真實表現生活的本質,規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傾向較為隱蔽。

浪漫主義(romantici**):是後發起於18世紀西歐的藝術性和創新運動。一種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和風格,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史上的兩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義(英語romantic)一詞源出南歐一些古羅馬省府的語言和文學。這些地區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語和當地方言混雜而成,後來發展成羅曼系語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紀 , 大量地方語言文學中的傳奇故事和民謠就是用羅曼系語言寫成的。

這些作品著重描寫中世紀騎士的神奇事蹟、俠義氣概及其神祕非凡,具有這類特點的故事後來逐漸稱為romance ,即騎士故事或傳奇故事。浪漫主義思潮在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領域都有所體現。

作為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現實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創作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藝創作自始就有這種特色。如中國屈原、李白的詩歌和吳承恩的**《西遊記》,德國的歌德和席勒、法國的雨果和喬治·桑、英國的拜倫和雪萊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作為文藝思潮,浪漫主義產生並風行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其時正值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資產階級處於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義的統治,在文學藝術上反對古典主義的束縛。為適應這樣的需要,浪漫主義思潮應運而生。

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精神最先出現在文學中。在法國,浪漫主義的先驅者是盧梭,他宣揚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響應他的「迴歸自然」的口號,在創作中抒發對大自然的感受,描繪大自然的魅力,抒發對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鄉土的熱愛追求和依戀。

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創作緬懷過去的理想,宣揚宗教的威力,表現出濃厚的消極思想與情緒。2023年斯塔爾夫人發表了著作《**學》,介紹了她對浪漫主義的觀點。

在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論德國》中,她提出了浪漫主義民族主義的問題,奠定了法國浪漫主義的理論基礎。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言和《愛爾那尼》一劇的上演成功,標誌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雨果的作品氣勢恢巨集,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表現了對中下層人民群眾的深厚同情,是法國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傑作。

喬治·桑表現空想社會主義理想,揭露金錢萬能罪惡的**在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中也屬優秀作品。然而,嚴格地說,浪漫主義還是起源於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最早的主要表現是德國的狂飆突進時期。

施萊格爾兄弟在18世紀最後幾十年中成為德國浪漫主義的領袖。施萊格爾兄弟編輯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動浪漫主義運動的宣傳和理論建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耶拿派浪漫主義。他們要求個性解放,主張創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門藝術界限。

但他們的浪漫主義理論帶有濃厚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宗教神祕主義色彩。德國浪漫主義的另一個派別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爾尼姆、布倫坦諾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視民間文學,深入民間收集民歌和童話,對浪漫主義文學發展起過積極作用。

此外,霍夫曼、荷爾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創作也在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英國浪漫主義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柯爾律治和騷塞 。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中把詩歌看作「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這篇序言後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宣言。

19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是拜倫、雪萊和濟慈等人。他們抨擊封建教會勢力,表現出爭取自由和進步的民主傾向,在藝術上發展和豐富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形式和格律。**中的代表司各特善於把歷史事件和大膽想象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在西歐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19世紀初**詩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義規範 ,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和敘事詩,對**浪漫主義的興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黨詩人和普希金、萊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義創作,充滿了革命激情,謳歌反**、爭自由的思想,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卓越代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以波蘭革命詩人a.

密茨凱維奇和匈牙利革命詩人s.裴多菲為代表 ,他們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19世紀中期以後,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學逐步被現實主義文學所取代。

浪漫主義美術 18世紀60~70年代,一些在羅馬的畫家曾在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嚴格學院主義原則範圍以外探索各種可能的途徑。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畫奇怪異常而最為突出,其《夢魔》一畫著重刻畫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國畫家和詩人布萊克在**教神話的基礎上,發展了他自己精心構制的宇宙論,他的水彩畫技巧精美絕倫。

在後來一代的畫家中康斯特布林和泰納把水彩畫技法的鮮豔性和油彩結合使用。康斯特布林畫英國鄉村景色,探索了大氣的光和色的複雜性。泰納發揮了光的自然效果,創造出有動力感的構圖,使觀眾如歷其境,似乎在隨畫面一起遊動。

在德國,風景畫家龍格力圖以象徵手法把個人的心靈氣質描繪為普通的自然靈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誠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雲霄的一棵孤樹或十字架之類形象來暗示自然和心靈的可敬可畏。在法國,採用歷史和文學題材的主要浪漫主義畫家是德拉克洛瓦。

除在色彩和光方面進行實驗外,他以雄健的筆力表現了他的感情。異國的主題,特別是北非沙漠的遊牧生活使他著迷。其熱情洋溢地描繪動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熱裡柯相似的興趣,後者在選擇當代事件作為創作題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現實主義:

就西歐說,現實主義是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也是西歐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及確立政治統治時期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

作為文學的一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泥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廣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法語中的reali**e一詞,**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完全是兩碼事。

在法國,現實主義之稱始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國**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現實主義當作表現藝術新樣式的名詞,他於2023年在《藝術中的現實主義》一文中,初次用這個術語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藝術的標誌。其 後,法國畫家庫爾貝(1819--1877)在繪畫上提倡現實主義。

一八五五年,庫爾貝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引起一場大辯論,文藝史上稱為"現實主義大論戰"。就在這次淪戰中,庫爾貝創辦了一種定期性的刊物,命名為《現實主義》。一八五七年,庫爾貝的熱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為《現實主義者》,從此在歐洲文壇上正式樹立起一面現實主義的旗幟,這一術語也就在法國流行起來了。

眾所周知,巴爾扎克 (1799--1850)是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深刻含義上的作家,他 的《人間喜劇》乃是深刻的規範化的現實主義文學。但是,巴爾扎克正如這一流派的夥伴們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樣,都不曾用"現實主義"這一名詞來標明他們的新型的文學流派。在**,首先使用這個術語的是文藝理論家皮薩列夫(見他的(現實主義者》),不過,那已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說,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

……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末,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但在分析社會關係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潮既是歷史的繼承,又是現實的創新。它總彙了十八世紀以前的文學經驗,補充了文藝復興時代現實主義歷史具體性之不足,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克服了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的說教成份和浪漫主義的主觀性。它又從文藝復興文學中接受了性格描繪的具體性從古典主義和啟蒙時代文學中接受了社會分析因素,從浪漫主義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漸喪失了前代文學中特有的樂觀主義,卻沾染了無法擺脫的悲觀主義。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彷彿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特點的有機結合;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它能從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中,從人與環境的多種關係中去描寫人,特別是它在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現社會生活的真實,直接分析社會的經濟關係,對現實作出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學史上,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了歐洲資產階級文學藝術發展的最高峰。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各有什麼特點,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各有什麼特徵?

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 現實主義 以生活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 在簡單 質樸 的條件下 尋求大眾式的取捨方式 浪漫主義文學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 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浪漫主義 以思想感情為出發基礎,對想要的事物存有些許...

唐朝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分別是誰

unvintaged ocean but all th 唐朝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分別是誰?並請各舉一部他們的代表作品。現實主義 杜甫 春望 三吏 三別 等 浪漫主義 李白 將進酒 望廬山瀑布 等略 現代主義詩人代表是誰 新現代主義,1953年紀弦創辦了 現代詩 季刊,二月創刊號問世。參加 現...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現實主義詩人有哪些

浪漫主義詩人 bai 李白,現實du主義詩人有,杜甫zhi,白居易 晚唐後期dao,出現了一批繼承中專 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屬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 聶夷中 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弊.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亂為分界線的唐代文學,隨著社會經濟 政治 軍事等方面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