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島谷姿多
4大發明中最早發明的是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
「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
「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
「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
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
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鬥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
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矇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
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
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
《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採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
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
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
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遊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
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
「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
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
碗脣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
碗脣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任選一字,淡淡古人發明這一個字的智慧.
2樓:諸城風雷工具
「德」從彳,從十、從
四、從一、從心。
「彳」表示人很多,同時表各種
社會關係,表明古人造這個字是為了解決各種複雜人際關係。
德字中的「十」表示玉的十種品質,後來用以比喻君子的十種美德: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故而中國人以玉喻德,讓玉成為德之象徵。
德中的「四」表示四德,古人對四德的表述有兩種,其一為《周易》,以元、亨、利、貞
為四德;其二,儒家以孝、悌、忠、信為四德。
德中的「一」與「心」的組合有兩種意思,其一,表示道與人,人服從道為德;其二,「一」與「心」合在一起表示團結、和諧,德可以統一人的思想,形成民族凝聚力。
一個看似簡單的「德」字,居然蘊含了這麼多深刻、讓人無盡思索的道理,古人造字的智慧和藝術,真讓人歎為觀止。
3樓:竹筒先生
歪:不正即為歪;
孬:不好即為孬。
古人出行基本都是騎馬,最早是誰馴服的馬
古人最早馴服馬的應該是蒙古部落,因為馬匹在草原上比較的常見,而且草原的遼闊,不行就會非常耗費時間,蒙古部落發現馬兒賓士比較快從而對其進行馴服。古代的最早的不應該是原始人,他們應該是最早的吧,當時打獵什麼的然後發現了並養起來 古人出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騎馬的,最早的時候應該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最先馴服...
中國最早的火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中國最早的火炮誕生於哪個朝代?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 火石炮 霹靂炮 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中國最早的火炮誕生於哪個朝代?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火炮是中國西北地區西夏國 1038 1227年 的一尊銅鑄火炮和一支1332年鑄造的元朝鐵銃。元代銅火銃是最...
鈴鐺最早是誰發明的,最早的相機是誰發明的
鈴 用金屬製成的響器。又為擊樂器,形似鍾而小,有兩種。一種體內垂一小銅舌或金屬丸,搖動發聲,如我國民族樂隊中使用的馬鈴 另一種無舌,用單籤敲擊或兩鈴相碰發音,亦名 碰鈴 星 如大部分的風鈴。此外有電鈴 車鈴等,形式不一。鐺 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鈴鐺 指第一種由晃盪而發聲的鈴,球形或扁圓形而下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