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戴笨
天主教是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的**教三大派別之一。天主教以羅馬為中心,故又稱羅馬公教。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其信徒將崇奉的神稱為「天主」,故在中國稱天主教。
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前後,羅馬主教逐漸成為整個西派教會的領袖,並逐漸形成教皇體制。2023年,東西兩派終於正式**。東派自稱正教,即東正教。
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並尊瑪利亞為耶穌之母。主要的基本信仰內容大致包括在《使徒信經》中。
天主教教職人員要求保持獨身。天主教信徒進教堂望彌撒。
**教只信主耶穌, 另外**教的教派也有信三位一體的神(天父、耶穌、聖靈)。 認為瑪利亞只是人,而不是神明, 所以**教不需要把瑪利亞敬拜當神明瞭
天主教敬拜主耶穌,又尊敬聖母瑪利亞。也認為瑪利亞只是人,但瑪利亞是主耶穌的親生母,而且是永遠童貞的女子。 所以天主教應該是尊敬瑪利亞也紀念她,其實完全不是信瑪利亞的。
不要誤會哦!
一、 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 **教:是因信稱義,憑恩典得救。
二、聖像 天主教:敬奉偶像的宗教。 **教:完全拒絕偶像的。
三、聖經 天主教:聖經、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 玫瑰經是念經時手拿念珠的祈禱文。 **教:只有聖經。
四、聖餐 天主教:聖餐就是主耶穌的身體、寶血。 **教:聖餐是紀念主耶穌的受死。
作為**徒,我們的確應該知道如何回答,如何從聖經真理的認識與實行上來分辨這兩者的不同,免得人云亦云--以為猶太教是擁皇上的,天主教是擁皇后的,**教是擁太子的,不用分彼此,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
先談談天主教的源起。初期教會發展到第四世紀時漸漸形成了五個教會中心點:即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耶路撒冷,與亞歷山大。
在每一教會中心有監督一人,治理轄區會務。但到了第六世紀,羅馬的監督認為羅馬城既是當時世界的政治中心,羅馬的教會也該是世界的教會中心,於是就宣佈羅馬的監督,是「普世之父」-即教皇。天主教之所以稱為羅馬天主教,是因其在羅馬起始,在羅馬興盛,直至今天。
全世界的天主教區、教職,及其一切信徒皆聽命於羅馬的梵蒂崗,而羅馬的代表人物就是所謂的教皇。一九二六年,墨索里尼和教皇訂了協約,把梵諦岡從義大利國分別出來,成為獨立國,有她自己的法庭、警察等等。在倪弟兄的《教會的正統》一書中,就叫她作羅馬教,由啟示錄
二、三章中七個教會中的推雅推喇教會所豫表。『推雅推喇』是『香的祭祀』的意思,就是充滿了許多的祭祀。羅馬教的基本就是注重行為,注重祭祀。
彌撒就是他們的祭祀。她是教會荒涼、敗落、背道、混亂到極點的代表,十六世紀開始了教會的復興,馬丁路德引起的改教運動產生了更正教(由撒狄教會所豫表)從天主教脫離出來,即現在一般人所知道的**教。
英國宗教史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根據早期羅馬神學家----迦太基人特土良的記載:208年,不列顛島上哈羅德城牆以北區域出現**徒。
3樓:程門立雪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教,儘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徒人數並不多,每週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悠遠而多元化的宗教歷史在英國的另一個產物就是遍佈英國各地令人歎為觀止的教堂、寺 英國國王行宮——白金漢宮
院和修道院建築。格拉斯敦伯雷修道院,是以往凱爾特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曾經在亞瑟王的傳奇故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戲劇色彩也非常濃厚,相傳聖奧古斯汀於公元597年從羅馬來到英國傳福音,五年之後,他主持修建了坎特伯雷大教堂。 有很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都脫胎於英國的宗教歷史,其中包括在英國發動新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充滿神祕色彩的聖帕特里克,現在每年世界各地都慶祝他的節日;以及大名鼎鼎的羅賓漢傳奇故事中十二世紀時的獅心王裡察德等等
關於英國的一些歷史宗教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1.英格蘭地區被羅馬統治了接近400年,在此同時,不列顛北部的蘇格蘭地區和愛爾蘭則從沒有受過羅馬帝國統治。
2.或許和樓主感覺不同的就是,**教在西羅馬疆域傳播的時間遠比東羅馬區域的要遲,在公元325年「尼西亞信經」得到制定到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確定**教的國教地位並禁止任何異端教派活動這期間,西羅馬帝國的**教信仰者主要集中在南部較為富裕的區域(比如義大利和高盧南部),而且信奉的教派非常複雜,內部矛盾極大。北方邊緣區域的很多蠻族,此時因不滿而爆發過起義。
所以英格蘭地區在羅馬帝國統治時代並沒有大規模的人口轉信**教的情況,在羅馬軍隊撤離不列顛之時,英格蘭區域的凱爾特人羅馬化程度已經很高,但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難以類似日耳曼人那樣適應長期征戰的日子。
歐洲大陸的日耳曼民族接受**教的時間事實很晚,而且大多數發生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哥特人除外,東哥特人首領是在341年,從作為異端的阿里烏派傳教士那裡接受了**教。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則是從受其征服的原羅馬帝國疆域的南部高盧人那裡接受了**教,同樣也屬於異端的阿里烏派,事情發生在5世紀初期。
真正首個接受羅馬天主教信仰的日耳曼蠻族是入侵高盧的法蘭克人,他們於496年整族受洗。這是一次具有政治意義的宗教改宗,法蘭克人在得到了羅馬教廷的支援後,更有理由去攻擊那些先於他們控制南高盧的哥特人了,因為後者屬於異端的阿里烏派,而法蘭克人則和羅馬教廷在信仰方面是一致的。不過,這一階段,留在高盧北部,比利時和荷蘭南部的法蘭克人;荷蘭西北部的弗里斯蘭人;德意志中北部和荷蘭東部的薩克森人;此時正在征服不列顛島的盎格魯-薩克森人,。。。。。。
等等,廣大的一直沒有屬於羅馬疆域的日耳曼人聚居地,全部都沒有信奉**教。
不列顛和愛爾蘭島方面,羅馬軍隊從不列顛撤離以後不久,屬於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魯-薩克森人大規模入侵不列顛島,屬於凱爾特民族的原住居民遭受**和驅逐,部分遷移到不列顛北部蘇格蘭一帶和愛爾蘭島。而英倫三島的**教化恰好就是在這過去非羅馬統治的區域開始的,在公元432年,年輕的蘇格蘭人聖帕克里特受羅馬教廷指派,到愛爾蘭去傳教,到聖帕克里特去世的時候,愛爾蘭已經全面成為羅馬天主教信仰區域。而後,以愛爾蘭為基地,**教開始在英倫三島逐步傳播,在6世紀中葉,蘇格蘭人開始全面信奉**教;英格蘭的日耳曼人由於當時長期處於著名的7國混戰時代,文化發展相對緩慢,到了7世紀後期,英格蘭人亦開始普遍性的接受洗禮,信奉**教。
愛爾蘭同時也作為教廷向高盧北部傳播**教的一個基地,高盧北部巴黎一帶,則是在6世紀後期接受愛爾蘭傳教士的傳播,轉信**教。
至此,英倫三島在7世紀末期全面完成**教化,作為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魯-撒克遜傳教士,此後開始往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方----荷蘭和北德意志的薩克森地區,傳播**教。同時英倫三島在遭受維京海盜征服後,作為軍事上的被征服者,也用**教文化征服了維京海盜。10世紀,居住在不列顛的丹麥人也開始放棄原始的奧丁神信仰,轉而信奉**教。
見圖,此處有較為直觀的**教在英倫傳播的圖示。 總體上,英格蘭相對於蘇格蘭和愛爾蘭接受**教的時間要遲100年以上,也就是7世紀後期,此時,阿拉伯和北非已經全面穆斯林化,但英格蘭比幾乎所有的日耳曼人區域接受**教的時間都早,荷蘭,德國和北歐要在8世紀-11世紀才接受**教信仰。
5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宗教改革
在英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是國王,這使得英國的宗教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 自從14~15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人開始了潛心發展自己的民族國家的歷程,特別是2023年開始的都鐸王朝。這一王朝最著名的國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他們兩位的統治時代正是16世紀宗教改革的時代,而英國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開的。
從歷史上來看,英格蘭從來沒有像德意志那樣,深深捲入歐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渦,因而不像德意志人那樣對腐敗的羅馬教會抱有強烈的道德義憤和民族仇恨。重現實、重實際的精神性格使英格蘭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熱衷於內心的信仰或體驗。所以,當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時,其主要原因不是出於純潔信仰,而是出於現實政治和國家利益的需要,並且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受新教影響,主要是受加爾文教的影響。
英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導火線是亨利八世的一場離婚案 西班牙阿拉貢公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凱瑟琳,她成為亨利八世的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但只有女兒瑪麗·都鐸一個長大**。亨利八世很為王位繼承人傷神,於是,向羅馬教皇提出與凱瑟琳離婚。教皇懾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壓力,拒絕了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
結果,憤怒的亨利八世便開始了對抗教廷的活動。當時的歐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下,反教皇的情緒已經頗為普遍。亨利八世決定利用人們對教會的不滿,加強自己的統治。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 1資產階級要求衝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要求宗教改革; 2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社會各階層反教會情緒不斷高漲; 3日益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桎梏。 關於英國宗教改革的起因及結果:
亨利八世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宗教改革者,起初他對英格蘭的宗教改革運動態度堅決,那就是把這些異教徒送上火刑柱。他還親自撰文抨擊馬丁.路德的異端邪說,教皇授予他「信仰捍衛者」的稱號;馬丁.
路德則將他斥之為「戴著王冠的蠢參謀長」。 2023年,亨利八世聲稱愛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博琳,要求與王后凱瑟琳離婚,公開的理由是沒有男性繼承人。
亨利向教皇提出申請,要求離婚。但教會迫於羅馬教廷的壓力6年都沒有批准。2023年,亨利自己宣佈與王后離婚並與安妮結婚。
教皇的反應是將他開除教籍,雙方由戰友迅速變為敵人,亨利宣佈國王是英國教會(安立甘)的最高首腦,英國的宗教改革就這樣收場了。 2023年,信奉天主教的瑪麗(1553-1558)繼位,她恢復天主教,殘酷**新教徒,燒死異端達300多人,被稱為「血腥瑪麗」。 2023年,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1558-1603)成為女王,並恢復了國教,在「血腥瑪麗」時代逃往歐洲大陸的新教徒紛紛回國。
並修改了教義教規:反對羅馬教會對各國教會的控制;反對教會佔有土地,**贖罪券;不承認教會有解釋聖經的絕對權威;不承認教士溝通神與人的中介作用;認為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準則,教圖能夠與上帝直接相通;要求用民族語言舉行宗教儀式,簡化形式,主張教士可以婚娶。 從16世紀6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反對國教會的「非國教徒」,他們主張依照加爾文教來「純潔教會」,要求清除國教會中的天主教教義和教規儀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請問蠟燭,尤其是白蠟燭,在宗教方面有什麼意義?紅蠟燭又與此有
其實東方宗教在蠟燭顏色上並無特殊意義,點蠟燭只為點亮佛眼,取長明燈之意,古代寺廟中只有油燈沒有蠟燭。靈堂點白蠟燭只因為白色不陰不陽,不會衝到逝者,歷來死者為大,明燈引路,但又不能用紅色,所以只能用白色或油燈。而西方點白色蠟燭取純潔之意,就像復活節前必須要上百合花一樣。白蠟燭表達了聖潔!神對此表達趁心...
本人迷上了釣魚,尤其是臺釣,尤其是在大型水庫釣,用什麼餌料和
俺不是高手。釣魚,俺總是亂來,手頭上有什麼餌就用什麼餌.一般來說,個人廣為 商品餌比較好用,方便,買來就可以用,但是稍貴,而且還要多試些品種,這樣才能找到比較好的或者說比較適合自己使用風格的。自己弄的餌就是一些蟲 蚯蚓 螞蚱等 草之類的比較經濟。紅蚯蚓粘丁香,隨便一條七八兩。先用牛b顆粒加鬼窩泡漲打...
求解手相,尤其是感情線,求解手相,尤其是感情線
手中感情線比較雜亂,並非是一條直線,而且感情線上有很多向下的分支,同時手中婚姻線有好幾條,這表示說你一生當中可能會有好幾段感情出現,可能戀愛的次數比較多,戀情容易失敗,容易遇到不好的戀情,在愛情方面容易讓自己失望,同時婚姻感情會容易出問題,晚婚會比較好一些,能化解婚姻不好的方面。什麼花裡胡哨的,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