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鰲魚象徵放蕩 鯉魚象徵富貴
據說人們為了懲戒鰲魚的失職,就用木魚象徵鰲魚,並請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時刻保持警惕,防止被釣。這就是和尚敲木魚的原始象徵意義。
鰲魚的意義!鰲魚象徵什麼?
2樓:
鰲魚是一種神化、綜合性的神獸,龍頭、魚身,並且帶有四個腳,作為吉祥物
之用,常立正屋脊的鴟吻,而在這裡卻捲縮在柱樑之間,用鏤通雕的方法,把鰲魚、捲浪的動勢雕出,表現海出蛟龍,爭作上游的場面。
鰲魚象徵文章顯達,準發科名之應。擺放在家中文昌位,可催旺文貴,成績優異,就業者提高升職及創業機會,事業順利如意,獨佔鰲頭。
鰲,繁體寫作「鼇」,從龜部,說明這東西是烏龜類的。《辭海》:「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但是鰲魚和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國神話中的動物,這點要注意。
《封神演義》只見烏雲仙把頭搖了一搖,化作一個金須鰲魚,剪尾搖頭,上了釣竿。童子上前,按住了烏雲仙的頭,將身騎上鰲魚背上,徑往西方八德池中受享極樂之福去了。正是:
八德池中閒戲耍,金蓮為伴任逍遙。
龍頭魚身之獸,又有「螭吻」,乃龍九子之一,鎮水之物。
鰲者,龜一類;鰲魚者,龍頭魚身之類。
關於鰲魚的傳說
《淮南子·覽冥篇》中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之說。
也就是說,共工氏頭撞不周山後,一根天柱斷了,另外三根也已毀壞,女媧擔心天要坍下來,趕緊抓住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鰲魚,砍下它的四條腿,墩在地球的四個角上,化作四條天柱,把天頂著,這就是鰲魚頂天負地之傳說。
唐宋時期,因為鰲魚傳說中是龍子之一,地位尊崇,而且外形威嚴美觀,所以被雕刻在皇宮的城牆以及街道之上。而科舉中第的進士是需要站在皇宮御階下等候放榜以及皇上召見,狀元則剛好是處於鰲首的地方。所以一般都用「獨佔鰲頭」來表示在某領域中最拔尖的人。
3樓:港龍新秀
鰲魚象徵文章顯達,準發科名之應。擺放在家中文昌位,可催旺文貴,成績優異,就業者提高升職及創業機會,事業順利如意,獨佔鰲頭。
4樓:匿名使用者
沒聽過,所以把baike裡的copy過來了,哈哈
中國老百姓習慣地把大地上發生的**等怪異現象,稱之為"鰲魚轉側"。他們認為地球是*鰲魚四隻腳頂著的。那麼鰲魚是什麼魚呢?有的說是大海龜,有的說是鯨魚,總之是古代的一種大魚吧。
中國古神話裡對鰲魚記載比較多。《淮南子·覽冥篇》中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之說。也就是說,共工氏頭撞不周山後,一根天柱斷了,另外三根也已毀壞,女媧擔心天要坍下來,趕緊抓住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鰲魚,砍下它的四條腿,墩在地球的四個角上,化作四條天柱,把天頂著,這就是鰲魚頂天負地之傳說。
在山東有「東海鰲魚度鰲山「的神話,說這鰲魚尾巴一翹,東海里就豎起高高的海島,身子一浮,東海里出現一大片陸地,四個爪子一趴,東海里就掀起萬頃波濤,裂開大口喝一口水,東海邊就落一次大潮,可見這鰲魚之巨大。後來有兄妹二人依*追日的夸父之神助,釣住了鰲魚,砍掉它的四條腿,才治了一大害。過了好多年,鰲魚的遺骨化成了鰲山,據說就是今天的「嶗山「。
另有一說,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水流東海,到了山西河津遇到了障礙。大禹設法請天帝幫助,天帝命東海龍王去治理。龍王把這個差使給了鰲魚。
鰲魚去河津路上,路過山東即墨縣東南海邊,因路上太疲倦了,在海邊打了個瞌睡。這一睡,睡了九九八十一天,把河津方園千里的治水工程都耽誤了。天帝大怒,命太白金星下凡。
太白金星見鰲魚還沉睡不醒,手起劍落,斬了鰲魚的頭,那魚身留在沙灘,成了今天的「嶗山「,魚頭滾入大海,變成薛家島。這些古神話至今還在山東民間流傳著,還與「嶗山「等山名,島名相映襯。
古神話裡還有比較有名的「鰲魚負山」引出「龍伯釣鰲」的故事。據《列子·湯向篇》記載:在渤海東邊,不知道幾十萬裡的地方,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
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銀河的水,全都流注在歸墟里面。
在歸墟里有五座神山。第一叫岱輿,第二叫員嶠,第三叫方壺,第四叫瀛洲,第五叫蓬萊。這些山的高下和周圍都是三萬裡,山和山之間相距七萬裡,山頂平坦地為九千里,山上住著仙人和神人。
住在金玉所建的臺觀裡,吃著長生不老的仙果,頭戴著萬年不敗的鮮花。這些神仙經常在五座神山間飛相往來,但它們也有苦衷。因為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面上,無根無腳,隨波逐流,隨風飄蕩,萬一漂向北極,沉沒在大海里,神仙們再也沒有居住的地方了。
於是,神仙向天帝去哭訴。天帝便命海神禺疆捉了十五條大鰲魚,三條鰲魚為一組,用鰲頭把五座神山頂戴起來。六萬年輪流更替一次。
也就是設法把神山壓在鰲魚背脊上,這樣一來,五座神山就再也不會沉到海底去了。這就是「鰲魚負山」的神話。現在,杭州靈隱寺等廟宇裡所塑的神仙圖,鰲魚塑在最底層,上面是座座神山和如來、觀音等諸路神仙,這些,就是根據這一個神話典故而想像創造的。
《楚辭·天問》篇中有「鰲戴山抃,何以安之」之句。《列仙傳》中有「巨靈之鰲,揹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的說法。可見「鰲魚負山「是一個源遠流長的中國古神話。
由「鰲魚負山」引出「龍伯釣鰲」的故事。在北海地區有一個龍伯國,龍伯國的人身材特別高大,都是像追日裡的夸父一般巨人。他們從北海到歸墟,走不了幾步就到了五座神山所在。
他們聽說這裡有鰲魚,很感興趣,就用巨釣,釣走了六條鰲魚,合起來背在背上趕忙走掉,回到了他們的國家,把鰲魚殺了,在鰲魚的硬殼上灼灸了一些眼子,用來占卜吉凶。這樣,原來頂戴著岱輿和員嶠兩座神山的六條鰲魚被龍伯國巨人釣去了,它們為此就失去了依*,漂流到北極,沉沒在大海里。這一場意想不到的災禍使世上五座神山只剩下三座,即方壺、瀛洲、蓬萊三島了。
神山的仙人們為之也驚恐萬分。不知何日龍伯再來釣鰲,連這剩下的三座神山也保不住。這事,天帝也知道了。
天帝非常惱怒,馬上運用神力,削減龍伯國的疆土使它變窄。縮小龍伯人的身軀,使它短小。據說,到了伏羲神農時代,龍伯國人身量還有好幾十丈長呢。
不過,龍伯國國民從此再也沒有神力來歸墟釣鰲,終於使海上三神山和九條鰲魚保留下來,成為中國古神話和古今神魔**中的一種誘發的源頭。至於南海觀音菩薩在東海鎮伏鰲魚,踏鰲渡海等神話故事,民間流傳的就更多更神啦!
——古典**《說唐》中琉球國四太子亦名鰲魚,身長一丈四尺,使一長柄金瓜錘,有萬夫不擋之勇。後成為日本國駙馬,應從好友鐵冠道人請求出兵援救王世充,但因為受到已經叛變的翻譯王九龍、王九虎兄弟的欺騙,遭到秦瓊偷襲,被殺。
5樓:半妖少年
鰲魚是龍、魚、和鱉的合體,象徵吉祥如意,保一生平安
鰲魚在玉器中代表什麼意思
6樓:張起靈在潛水
龍頭魚身的是龍生九子
之一的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子之一,排行第九。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的意味。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漢族民間也稱鰲龍。
他是專門用來辟邪的,也有獨佔鰲頭,輝煌一世的意思。望採納親。
7樓:匿名使用者
鰲魚:龍頭魚身,是鯉魚誤吞龍珠而變成。寓意獨佔鰲頭。
觀音菩薩為什麼要腳踏鰲魚呢?
8樓:家谷秋魯曠
觀音菩薩在中國的民間有很好的口碑,東西南北,城市鄉野,男女老幼,幾乎都是知道觀音菩薩的,知道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知道觀音菩薩是有求必應的。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這其實也不重要,心中有著菩薩,就夠了。
普陀山在浙江舟山的中部海域,所以民間的「南海觀音」的說法,有些欠準確,地理上,她是在東海里的。但是也用不著要作出糾正,沿著歷史的脈絡,我們一起往回看一看,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中心,原來都在北方,大範圍上把普陀山劃在南海里,也是說得過去的。
普陀山獨立於淼淼的海**,如蒼龍躍海,蔥蘢林木,豐滿得翠綠欲滴,寺宇塔角,隱約其間,梵音香菸,繚繞其裡。去燒一柱香也罷,去還一個願也罷,去作一次觀光旅遊,要走過一段海面,海面是不可步行的,得駕乘舟船。
當年的觀音菩薩,是座了蓮花的雲朵的,就是海里的魚蟹龜蝦,也有著不凡的道行,會馱了觀音渡海,再大的風浪,也溼不了觀音的腳。
傳說,原本觀音的道場是在珞珈山的,某一天,觀音覺得珞珈山已經很小了,不利於今後的大發展,須得換個山頭才行,就跳到了朱家尖島上,環顧四海,卻只見到了八十座島嶼,這不符合佛家的八十一才是吉祥圓滿的意願,所以觀音就跳到了普陀山上。至今兩座島嶼上都有觀音跳的腳印。問題是在朱家尖島上,觀音只看見了八十而不是八十一座山島呢?
觀音原來是犯了一時的糊塗,把踩在腳下的朱家尖島給數漏了。這很值得玩味。又或許普陀山是與觀音菩薩才有緣分的。
再一則說,普陀山原本是一座蛇島,各種各樣的蛇,大大小小的蛇,平平靜靜的身生活在普陀山。觀音來了,選擇了普陀山作道場,但是蛇王不幹,蛇子蛇孫,世世代代住著的地方,憑什麼你觀音想要就要想來就來。脣槍舌戰,都不服輸。
觀音於是使出一計,說蛇王只要能沿了山島首尾銜接,她就立馬走人。蛇王也是有道行的,不要說盤一圈,盤三圈五圈也不在話下。但是蛇王低估了觀音,無論怎樣使法,首尾始終有一米的距離而不能相連。
蛇王才知道遇到了高手,但又不能食言,只得認輸,帶著蛇子蛇孫們向著珞珈山渡海而去。
但是無論如何,在民間的觀音是十分完美的,救苦,救難,救急……送子,送福……
9樓:匿名使用者
對佛教有興趣的讀者,一定會發現,在「五十三參」海島圖中,觀音菩薩腳踏鰲背,神態莊嚴、慈祥而又灑脫。
佛經上講,「苦海無邊」。觀音腳踏鰲魚,為的是救苦救難,在汪洋大海中四處巡遊,普渡眾生出離茫茫苦海。
另一種解釋是:古人認為大地是浮動的,它被擱在巨大的鰲魚背上。這就是所謂「鰲魚託大地」之說。
如果鰲魚翻動,則會發生**,給人間帶來滅頂之災。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腳踏鰲魚以鎮邪,給人們帶來了平安。
據傳說鰲是海中的大龜。當年共工失敗後,怒氣沖天,用頭觸不周山,把用以撐住天的柱子也撞斷了。眼看天就要塌下來,女媧便斬斷鰲足,作為頂天立地的四根柱子。
鰲足如此之大,鰲的體形就可想而知了。關於女媧斷鰲足的神話,古籍中頗多引述。《淮南子.
覽冥》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論衡.
談天》中說:「且鰲足可以柱天體,必長大不容於天地。女媧雖聖,何能殺之?
」這些敘述,既有對遠古傳說的保留,也有對用鰲足「柱天體」的懷疑。
在《楚辭.天問》、《列子.湯問》等先秦著作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渤海東面不知幾億萬里,有個無底深谷,其中有五座山,互不相連,隨波濤翻滾上下往返。天帝命令禺強派十五巨鰲舉首戴之,五山才兀峙不動。以後,人們便套用這個故事,用「鰲戴」比喻負荷之重或表示感恩戴德。
北周著名文字家庾信在《謝趙王賚犀帶等啟》中說:「花開四照,惟見其榮;鰲戴三山,深知其重。」引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據《觀音得道》一書記載,鰲魚似魚非魚,似龜非龜,頭生得和龍頭相似,但沒有須,身披一重厚甲,也有四隻腳。平時藏身水底,覓食時浮出水面,大如船隻,行動極快。它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上岸爬行,憑著鋒利的牙齒和堅厚的甲殼,敢於肆無忌憚地橫行於世。
它不僅要吃牛羊豬狗,而且特別喜歡吃人。沿海居民要打打不死它,要避避不開它,實在拿它沒辦法。觀音菩薩得知此事,便找了十萬八千根蠶絲結成一個羂索,又取寶瓶中的楊柳削成九個倒剌鉤兒,貫在羂索的一端,再取海濱的沙土捏成一個人形,九個倒剌鉤兒藏在泥人腹內。
看到此鰲出現,便將泥人迎頭摔去。那鰲魚一見有人吃,便張開血盆大口,囫圇吞下。那泥人一入鰲腹,立刻融化開來,羂索上的九個倒剌鉤兒紮在它心臟四周,痛得它在沙灘上直打滾。
觀音菩薩道:「孽畜在人間已久,不知殘害了多少生靈,理當誅滅。我本慈悲之旨度你到南海去修行,懺除夙孽,你願也不願?
」說著放鬆了手中羂索。那鰲魚畢竟有點靈通,連連點頭。於是觀音菩薩便踏上鰲背,航海而去。
觀音菩薩腳下的鰲魚,也是詩人常見的題材。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猛虎行》中吟道:「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唐代著名詩人間禹錫,也喜引鰲入詩,他在《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詩因而戲酬》一詩中有這樣兩句:「鰲驚震海風雷起,蜃門噓天樓閣成。」
鰲魚竟然能踩在觀音腳下,當然是不同凡響了,它被看作是力量的象徵。唐、宋時,皇帝殿前陛階上鐫有巨鰲,翰林學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於陛階的正中,所以稱人翰林院為「上鰲頭」。科舉時代,進士第一名――狀元受到皇帝的召見,所以稱狀元及第為「獨佔鰲頭」。
鰲魚有什麼特點,花崗岩的特點
雄性鰲魚金鱗葫蘆尾,雌性鰲魚銀鱗芙蓉尾,終日遨遊大海嬉戲。鰲魚的傳說主要有三個方向 1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即概述中的文段 2 龍生九子的螭吻 3 山海經 海外西經記載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鰕 音蝦 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雙背鰲魚魚膠和大金龍魚魚膠區別?雙背魚膠...
魚和飛鳥的故事,魚和飛鳥的故事有多少?
有一條魚生活在一片海域裡,它每天就是不停的游來游去。一天,有一隻迷途的鳥兒飛過這片海域的上空,它很疲倦,低下頭尋找海中的一片陸地,水裡的魚覺得水面的光線變得有些昏暗,就抬頭望向天空,這樣,魚和鳥的視線交織到了一起。孤獨的魚和迷途的飛鳥深深地彼此吸引著對方。飛鳥給魚講遼闊的天空,講廣袤的大地,魚給飛鳥...
小學週記貓和魚的故事,貓和魚的故事
貓和魚的故事 一個貓和魚的故事,一個我與你的故事。你曾和我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魚缸中有一條小魚,它在那個狹窄的空間裡擺動著自己的身軀,他自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都是他獨自看著喧囂的城市,突然有一天,他的魚缸下來了一隻貓,一直純白的小貓。從那天開始,小貓都會來到魚缸下坐下,抬頭靜靜地看著魚缸中的小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