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現代人類,現代文明還有什麼價值

2021-03-03 20:57:17 字數 5832 閱讀 9554

1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儒家思想只要人類還存在就有價值,比如忠孝的問題,難道現在人就不需要忠孝了嗎?

孔子儒學對現代文明還有什麼價值

2樓:國學正解

儒學是人學 仁學 是化人**之學 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之學 也是最高的境界 最高的人性 這就是孔子儒家學說的價值 其學說的終極理想就是大同

孔子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都有哪些,有何現實意義

3樓:天風海雨樓主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共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及其再傳**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論語》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仁」是一切理論的中心,所有的關於「仁」、「樂」的規範,都不過是手段,是為實現「仁」這一道德的最後完美服務的.

《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了朝鮮和日本,日本〈大寶令〉還指定它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2023年,傳教士利瑪竇將它譯為拉丁文後,它又被轉譯為意、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

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深.

說到治理國家,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待民,他說「苛政猛於虎」,他還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君子**之美,不**之惡」.

在為人處世上,孔子提倡自愛和愛人.孔子對天命持謹慎態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切要看個人後天的努力.

當然,〈論語〉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歷史潮流相背離的,如他政治上的復古傾向,他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他的內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這一切都不可否認的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需要我們用現代意識對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類文明剛剛露出曙光的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為之驕傲的.

教育貢獻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詩》、《書》、《禮》、《樂》為教,更以他至偉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而示範為教.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他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裡受教.

在**中,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然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有來自衛、齊、陳、吳……等國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目的,是傳他的人道學說.即克己復禮為仁,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樑之材.並採用「因材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風範.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參之魯,子張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體而任傳道之責,成為宗聖.更有佼佼者分德行:

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語言:宰我、子貢.

政事:冉求、子路.文學:

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

故能將浩瀚的傳統文化推廣和流傳下來.

由於孔子在講學中,所下的功夫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使**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的良苦用心.故**都發自內心的崇敬.他們追隨、侍奉、保衛他,他們隨他一起奔波行道,周遊列國,備受艱辛與飢餓而毫無怨言.

當有人詆譭孔子時,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當遇到危難時,則捨身護衛.夫子逝世,**們如喪考妣,皆在墳周服喪三年.

子貢獨守六年.其尊師重道精神,至今仍傳為佳話.後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是當之無愧的.

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我們都知道孔丘先生**三千,身通六藝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當時好像沒有學籍管理制度,這三千**各自姓什名誰早不可考,至於配享了孔廟的這七十二個高徒,然而這些先生們都是上古人物,我們隔著幾千年歷史遙遙望去,只彷彿仙靄裡頭看神仙,影影綽綽只能看個大概,沒法子畢見其纖毫.

而我們上古的出版業又實在落後得驚人,一切文獻,全靠用刀來刻,諸般辛苦之中,難免出現錯別,以至以訛傳訛;更有班愛牽強附會的所謂高人,將錯就錯,胡亂解釋一通,竟就解釋出無窮深意來,甚至被當作了不可改易之經典.於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兩個甚或多個高人,各自拿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則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爭個頭破血流不可.

所以上古的東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們卻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稱謂和說法.比如這孔門七十二聖人的尊姓大名.《史記·仲尼**列傳》與《孔子家語·七十二**解》,都算得上是權威資料,可是竟也出入頗大,比如子聲在《史記》上叫樂咳,在《家語》上卻叫樂欣;子徒在《史記》中叫鄭國,在《家語》中卻改叫薛邦了.

再比如很受孔子抬舉,將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子容,在《論語》叫南宮适,在《史記》叫南宮括,在《家語》裡,又叫南宮韜了.等等等等,參差處極多.這些一人多名現象,差不多都是拜傳刻錯誤所賜.

而且《史記》與《家語》所開列的,都並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記列了七十七個,還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開頭.誰知道孔子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家語》更是荒唐,題目明明寫著《七十二**解》,裡頭開列的,卻足足七十六人,最後還又總結說:

「以上夫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睜著大眼說瞎話,難道連個數都不會數?司馬遷說「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孔子」,可這孔門**花名冊,卻不知該折中於誰.

今較其兩者,以《史記》去孔丘時代相對較近,且以實史聞名;而《孔子家語》雖以「孔子家語」名書,卻歷來被視為偽書,當作三國時王肅因襲前人書簡加以修補編定,相對之下,似不如《史記》足憑.兩者相權,取其最接近於真實者.所以,俺決定以《史記》為基礎,與《家語》相雜較.

司馬遷所列這七十七人中,說不得有五個是編外人員,至於是哪五個,俺就不得而知了,在這裡還請博物君子垂教.

孔子思想對現代世界有什麼意義嗎?

4樓:流穿蜂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自然不能不提他,這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驕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當今還是有其實際意義的,懂得變通,還是可以拿來用的嗎.主要是因為孔子關於精神境界的思想在今天一樣適用。比如:

按人格境界,把人分為小人、君子和聖人三等;

按心理範疇,把人分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類;

歸納為九種境界:

小人之智者(小智),

小人之勇者(小勇),

小人之仁者(小德)。

君子之智者(大智),

君子之勇者(大勇),

君子之仁者(大德)。

聖人之智者(聖智),

聖人之勇者(聖勇),

聖人之仁者(聖德)。

翻開教科書,人們可以瞭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內涵十分豐富,以《論語》中「仁者愛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言論可以看出,「仁」是一種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寶貴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種個人對於他人及群體的價值取向,所以,「仁政」成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為政以德,取信於民,勤政愛民,節用恤民,與民共憂,等等,都可以說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禮」的中心含義不僅包括「禮品」、「禮儀」等內容,而且更廣泛地指一整套維繫國家、社會正常秩序的禮法制度及其觀念。

毫無疑問,以「仁」、「禮」為中心內容的孔子思想,在中國、世界華人圈裡、甚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在上世紀

六、七十年代的「*****」中,中國**一度號召人們要「破四舊」,「打倒孔夫子」,理由是孔子思想「太封建」、「忠效思想太重」、觀念「太中庸」,等等。「那是一個特殊的由於政治原因而曲解孔子文化的時代。」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丁晨說,「如何理解其中的精華與糟粕,需要一個民族去思考。

」然而,時至今天,展望中國,人們對孔子思想的重視隨處可見:

中國**在治理國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謂「政者,正也」;同時,重視仁義,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的主張中,最終的落點是「群眾的利益」。在此方針指導下,目前,各級各地**都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當成了自己的施政綱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國的施政者都有指導意義。」山東省人事廳辦公室副主任張祝秀說,「無論哪個政權,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為群眾的利益考慮,這個政權就不可能保持長久。」

在文化領域,孔子的影響力在2500多年之後,依然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在曲阜師範大學、孔子中學、曲阜實驗小學等中國數以千計的大、中、小學校園內,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化聖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仍然無可替代;

除了校園,孔子在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影響力堪稱無出其右:由中國孔子**會等單位創辦的《孔子研究》、《孔子與中國》刊物發行遍及世界各地;由國家旅遊局舉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盛況一年超過一年,包括多位國際知名文化大師、中國****、外國使節在內的貴賓都曾到會參與;以弘揚孔子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有關孔子的各類**達100多家;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已經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無以數計的單位、企業把孔子的思想言論,框裱掛牆,作為公民道德建設、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市民素質、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教材,供人學習、體會……

在經濟領域,孔子的許多思想被人們廣泛提倡、運用。生產企業講究依靠產品質量打市場,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企業要求員工們要不斷學習,才能進步,正如孔子所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企業講究誠信經營,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實,除了思想上的借鑑、運用以外,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之中,人們對孔子的崇拜更是無處不在:「孔府家酒」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的中檔白酒;「孔門豆腐」、「詩禮銀杏」是所有到曲阜旅遊的人必須一嘗為快的名吃;「闕里賓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內外遊客喜愛的四星級賓館,而曲阜市與孔子名字相關的酒店更多達76家;上海市一位企業家投資數千萬元,在曲阜市建了一所孔子中英文學校,其生源來自中國數個省市;此外,用與孔子名字有關的字型命名的香油、煎餅等各類產品達100多種;每年,有300多萬海內外遊人到曲阜拜孔、祭孔,帶來的門票收入僅今年「五一節」就近1500萬元人民幣……

今年30多歲的孔子第76代孫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闆。一開始,他沒有註冊品牌,只是自產自賣,但生意一般;後來,他受別人指點,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說,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他的後人,我們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響來打產品的知名度,其次,這也是對祖先影響力的擴大和延伸。

他透露,自己的布鞋就是比別的牌子賣得好,「不服都不行」。「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十分豐富、深刻的內涵。」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孔範今說「在當今這個社會,從**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越來越重視它,只是說明,孔子思想中有值得人們這麼做的理由,其中,『仁義、誠信』的內容更是符合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

」2023年,當年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會議上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023年前的孔夫子那裡汲取智慧。

「應該說,至今為止,人們也許只體會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諦。」今年79歲、一生中有60多年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專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孔繁銀說,「時光茌苒,在未來的時間裡,人們對此將體會更深。」(新華網 溫閩) 好運!!

出現疑似數十億年前的人類文明卻與現代文明高度相似,地球上的文明是不斷輪迴的嗎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類文明是地球歷史上唯一存在的文明,我們是地球上第一代利用智慧來形成文明的物種,並且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利用科學技術不斷地改變自然界。然而有考古學家卻認為,人類可能並非地球上唯一的文明,在人類出現之前可能還有其他高階文明的存在。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說明這一點,但是在生物漫長的10...

火與現代人類文明的進步關係是什麼

原始人類對火的使用 控制火提供熱 光是人類早期偉大的成就之一。早期的人類從自然界產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種。後來學會使用鑽木取火,通過將尖木棍對著木材快速旋轉,摩擦生熱,取得火源。有以手鑽者,有以弓鑽者。亦有通過敲擊燧石的方式來主動獲得火。學會用火使人類能夠移民到氣候較冷的地區定居。火被用於烹飪較易消化的...

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為什麼會斷代,4大文明古國是如何被斷代的,為什麼會被斷

個人看法 因為在古代,文化知識基本掌握在領導層手裡,某個農民發明了什麼東西也是上報給上層然後自己也成了上層人員,老百姓多數是不識字不懂文化的,所以文明的傳承有三條線,領導層口傳 領導層文字記錄 老百姓口傳,而口傳的東西特別是生存以外的,是很難傳下來的,各種原因會失傳。所以文字成為了遺址以外最終要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