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為什麼中國人說自己是炎黃子孫

2021-03-04 03:02:48 字數 5368 閱讀 3612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認為中國人(來其自

實是指漢族)都是炎帝、黃帝bai的後裔

du。正確點的理解是,我們zhi都是炎黃部落的dao後裔。但事實上漢族的血統**比較多,不全是炎黃部落的,還有南方的百越,北方的少數民族。

所以說我們是炎黃子孫主要是從文化源流上說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源自炎黃。

2樓:匿名使用者

炎代表炎帝,黃為黃帝,從炎帝和黃帝開始中原開始一統,所以稱為炎黃子孫

3樓:匿名使用者

炎帝、黃帝是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後世皆為炎黃子孫!

4樓:匿名使用者

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黃炎子孫」。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都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代。

為什麼中國人說自己是炎黃子孫

6樓:匿名使用者

「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內)。「黃」指黃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

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

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是:炎黃時代,炎黃部落最強大,炎黃族發展為華夏族,華夏族又發展為漢族,漢族又與其他少數民族交往、碰撞、通婚、團結、融合,同時又相互區別,形成今天的多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

在這個過程中,炎黃——華夏——漢族一直是主體,所以,炎黃也就成了遠古中國人的代表,後來又成了漢族的象徵,再後來又成了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符號乃至象徵。

有人說,強調炎黃起於反滿革命。這不錯。但自孫中山提出五族共和後,主流的說法已變為「中華民族之全體,均皆黃帝之子孫」。

之後,此說改變著人們的觀念,逐漸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炎黃也就自然過渡成了中華民族的「祖先」。

說炎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並不是說炎黃就是唯一的祖先,這只是就主流而言。

對「炎黃子孫」一詞,應該做這樣的理解:這個詞不過就是說我們中國人都是以炎黃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偉大先民們(包括蚩尤等)的後代而已。說炎黃是「人文初祖」,就更是明確地說我們是炎黃的文化子孫。

7樓:苦味精味苦

炎黃子孫,也稱黃炎子孫,黃帝子孫,是華夏民族的自稱。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

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

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與炎帝,又與居住在東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

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8樓:匿名使用者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

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

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

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從我國若干遠古神話傳說看,黃帝是黃河流域的一位部落首領,他最初的活動中心在現在河南省新鄭一帶,後來發展到河北和陝西地區。炎帝部落最初活動在黃河上游的姜水一帶。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有的說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地區,也有說在南方,總的來說是在東南方。

黃帝所處的時代,正當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和氏族、部落和部落之間戰爭非常頻繁。黃帝、炎帝和蚩尤的幾次大戰,就反映了那個時期的史實。

傳說黃帝、蚩尤、炎帝間發生過三次比較大的戰爭。第一次是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戰爭。神話中說,開始和蚩尤戰爭的是炎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共工氏。

由於蚩尤向西發展,奪取了共工氏的土地,雙方發生利益衝突,爆發了激烈戰爭。《逸周書》描寫這場戰爭說:「蚩尤乃逐帝(指共工),戰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

涿鹿在今天河北涿鹿東南,「阿」是山麓的意思,即今太行山東側。「九隅」是九州、九土的意思。大意是說共工九個氏族的土地全被蚩尤部落佔領了。

炎帝部落覺得自己的部落受到欺負,就向黃帝部落求救,黃、炎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蚩尤。於是發生了第二次更為激烈的大戰。

第二次戰爭以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為主戰的雙方,地點仍在涿鹿。歷史上把這次戰爭稱為涿鹿大戰,大概這是我國上古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爭了。

據古代神話傳說,這場惡戰十分激烈。蚩尤是東南方著名的勇猛善戰的首領,《太平御覽》引《龍魚河圖》說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大概是披著獸皮或是身上畫著野獸的圖紋,用銅作兵器或護身盔甲,反正是有非凡的作戰能力,《述異記》還說蚩尤有「兄弟七十二人」,個個強悍能戰,大約這是蚩尤部落的七十二個氏族。《中華古今注》還說蚩尤「造立刀戟兵杖大駑」,大駑即弓箭,說明他們的**眾多而精良。

這些都是黃帝部落所不及的。正因為如此,黃帝和炎帝的聯盟開始打了幾次敗仗。

有一次,雙方正在原野上酣戰時,忽然天上起了大霧,黃帝和他的部落被圍困在霧中心,手持銅兵器的蚩尤部落卻大顯身手,左砍右殺,黃帝部眾損失很大。後來虧黃帝部落裡的大臣風后造出了指南車,辨別了方向,黃帝部落才逃出重圍(《太平御覽》引《志林》)。

黃帝和蚩尤部落的最後一次決定性戰役打得最為激烈。雙方動員了全部兵力,蚩尤還請來了北方有名的巨人夸父(即「夸父追日」的夸父)部族來幫忙。戰役開始,黃帝敵不過善戰能跑的夸父族和蚩尤的聯盟,因此敗退了五十里。

後來,黃帝運用了巧妙的兵法,佈下出奇制勝的陣式,才轉敗為勝。夸父被殺死,蚩尤逃跑,黃帝緊追不捨,終於在山西地區捉住了蚩尤。黃帝斬下了蚩尤的頭,肢解了他的屍體。

所以至今山西還有個解縣,據說是肢解蚩尤的地方,而解縣附近的鹽池,則據說是蚩尤的血聚成的(《路史後記》、《夢溪筆談》)。上述當然都是無稽的神話,但反映了這次戰爭的殘酷。

第三次戰爭是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戰爭。歷史記載說,蚩尤戰敗不久,黃、炎的聯盟也破裂。這是因為「炎帝欲侵凌諸侯」,爭奪盟主的緣故。

結果,許多部落都站到黃帝一邊,聯合起來向炎帝進攻。《史記》記載說:「(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阪泉在現在河北懷來縣。

三次戰爭後,黃帝部落得到了大發展,又向南進行了多次戰爭,征服了許多部落,所謂「五十二戰而天下鹹服」。在這過程中,炎帝部落終於和黃帝部落結成了永久性的聯盟。炎、黃聯盟,不斷擴大自己的統治地區,東一直到海,南到長江流域,西至甘肅,北抵山西河北北部,基本上控制了整個中原地區,初定了中國的規模。

後來人們把合併後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後來又發展為中華民族,所以中華民族都把自己當作炎黃的子孫。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的祖先最初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這當然與黃河豐富的自然條件有關。後來人們才開始慢慢向南遷徙。那時的人們是以部族為一個群體生活的。

當時各個部落都尊神農氏為天下共主,尊稱其為炎帝,並向他進貢。神農氏的部族主要生活在黃河下游一帶。

相傳在黃河流域,也就是今天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生活著另外一個逐漸強大的部落:有熊氏的部落。有熊氏,姓公孫名叫軒轅。軒轅後來被大家推選為部族首領,稱為黃帝。

後來,炎帝的部落開始衰落,沒有能力統治其它的部落。特別是生活在今天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的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十分凶暴,沒有人能去討伐他。蚩尤為了與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曾經進行了一場大戰,炎帝戰敗,於是與黃帝結成了聯盟。

黃帝率領二個部落的人與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了大戰。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

之後,炎黃兩個部落又發生了戰爭,黃帝又取得了勝利。從此,中原各個部落都尊奉黃帝為天下共主,即天子,取代了炎帝。天子的意義就是上天的愛子,賦天命行天道於人世。

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武力、以兵徵天下的形式臣服諸侯、統一了華夏族的帝王。所以中華民族自稱為「黃帝子孫」,又因為炎、黃兩部落融合成了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逐漸融合成華夏民族。「華」的意思是「光彩」,指中原人服裝光彩,代表文化繁榮;「夏」的意思是「大」。華夏族就是「居住在中原地區、文化很繁盛的人們」。

當時除了華夏族以外,還有生活在周邊的其它民族。現在中國人也用「華夏」來稱呼中國。

「炎黃子孫」最初只指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現在指所有的中國人,包括那些住在其它國家的中國人。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漢」的稱呼來自劉邦建立的漢朝。

漢朝之前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統一了貨幣和文字,統一劃定居住的地區等,這奠定了漢民族形成的基礎。

秦朝滅亡、劉邦統一中國後,因自己曾被封為「漢王」,所以將建立的王朝稱為「漢朝」,史家稱為西漢。西漢時期,中國出現了比較長時間的繁榮,特別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朝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周圍的國家或民族都稱漢朝人為「漢人」,使中國人和漢人劃上了等號。

這時候的「漢人」還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但隨著西漢王朝疆域的擴大,有許多其它民族的人被納入了漢朝。漢民族逐漸形成,但漢族的稱呼還沒有出現。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許多統治者都是少數民族,所以他們稱北方的居民為「漢人」。隋唐時期的「漢」 主要指唐地和唐朝人。元朝時民族融合加快,明初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清朝則實行滿、蒙、漢三等級的民族政策。

中華**成立後,「漢人」 正式稱為漢族。現在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2%,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他55個民族,因為人口只有九千多萬,所以被稱為少數民族。

人口在一百萬的少數民族有蒙、回、藏等18個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人口分佈在全國各地,雲南省有最多的少數民族。在55個少數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漢語外,其他 54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只有一部分有自己的文字。

就這樣,在華夏這片大地上,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炎黃子孫們走過了一朝又一代,在幕啟幕落中,每一朝都為後人留下了自己創造和帶來的文化,從而構成了燦爛多彩的中國文化,比如在社會倫理道德方面,有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正信和修煉方面,有老子的「道」和佛家的修煉;在文學領域,有先秦的詩歌、樂府,漢朝的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等;在藝術領域,每一個朝代都有著豐富的表現,無論是**、戲曲,還是書法、繪畫、建築、雕塑、石窟、陶瓷和園林藝術,都讓今天的人們讚歎不已。而在科技領域,古代王朝不僅有讓世界震驚的四大發明,而且在醫學、天文學、農業、水利、數學等方面也成就斐然,有些足以讓今天的人們汗顏。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稱自己是 炎黃子孫華夏兒女

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 指炎帝 yan emperor 以姜水成 今寶雞市境內 黃 指黃帝 yellow emperor 以姬水 今陝西武功漆水河 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

炎黃子孫中的炎 黃分別是指什麼,「炎黃子孫」的「炎」和「黃」指的是什麼?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麼?

炎黃子孫 的 黃 是指 黃帝,炎 是指 炎帝 解釋 炎黃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 黃炎子孫 炎 黃並是一個同時代的人,而是前後二個不同時期的人,炎帝是取火者,是燧人氏,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從一個荒蠻的原始生食社會,由於對火的充分運用與掌握,...

為什麼說華夏族是炎黃子孫

炎黃子孫 炎黃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中華民族有兩個 別稱 一是 中華兒女 二是 炎黃子孫 炎帝與黃帝的子孫,或者只說 黃帝子孫 這兩種稱呼有時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華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異,中華兒女 之稱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含義偏重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