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入門 戒定慧三者戒為先 需要確實的行動與恆心否則最後只能修個口頭禪,皮相佛。萬惡淫為首 百善孝為先 這兩者先要要做到你應該還未出家吧 可以恪守居士五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淫邪 不妄語 不喝酒至於入門的典籍就沒有很大的要求了 其實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規 太上感應經 都是些做人基本道德要求 然後在慢慢深入一些經典 例如 楞嚴經 金剛經 華嚴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2樓:匿名使用者
孝,有本經書叫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汝當奉持
初學者如何學習佛教,入門先學習什麼?
3樓:知唯是心
以戒為師
學佛到底應該怎樣學,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問題。很多的朋友學佛看著三藏經典,無從著手。面對著禪、淨、唯識等等宗派,無所適從。
佛法廣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怎樣能夠在這裡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夠獲得佛法的無窮利益呢?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已為我們指出了其中的規則。三藏佛法並非無跡可循。
該如何學習佛法的原則是很簡單的。
學佛的朋友經常會問的問題就是我該學什麼法門?我該唸佛?還是該持咒?
是該參禪?還是該修止觀?很多人就徘徊在這樣的猶豫中。
更有許多爭論。有人說要一門深入,有人說要多方參學。有人說要系統學習,有人說這太費事,唸佛足以。
在這些紛雜的言論中,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學,不知道該怎麼修,有人甚至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時間,依然是沒有感應,沒有受用,感覺不到學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按照世尊教導去學習。被上面所說的繁雜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迷失了我們的道路。這些內容其實不過是細枝末節,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困擾。
因為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則。就如同我們要達到一個目標,手中的地圖是指引我們方向,這是原則、宗旨。那麼我們是坐船,乘車,這是方法。
如果我們太關注於方法的區別,卻忽略了所要行進的方向,那麼當然不會到達目的地。
原則其實是十分簡單的 。《楞嚴經》 中說: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就是原則,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
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奉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會出生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原則來修行,都會有成就,都會得到益處。你想求現生的福報,想往生淨土,想獲得禪定,想辯才無礙,沒有問題,都可以獲得。但是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原則修行,那麼結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會有***。
《佛遺教經》 中講: 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後世我們就把這句話概括為「以戒為師」。
世尊說:在我離開以後,應該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貧窮的人得到寶藏。應該知道戒律是你們偉大的老師,就如同我住世教導一樣。
世尊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要犯的毛病!我們學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體起來還有各種各樣的願望。
但是這些目的怎樣實現?靠什麼實現?要靠戒。
要 攝心為戒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這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那是個人的因緣,也絕對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唸佛?持咒?念那本經典?
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攝心為戒 的含義,因為我們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少有機會24小時去念佛、持咒。更不會每天都閉關打坐。這都是幫助的方法。
攝心為戒是要我們把自己修正到一個正常的狀態,把自己維護好,遠離惡業痛苦。我們學佛的基礎、基石就是這一條。沒有這一條,用什麼樣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哪怕是一點點人天的福報也難以獲得。
學佛的朋友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學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著怎樣得定,怎樣得神通感應。因為福報也好,智慧也罷無不是由戒產生的。
經常見到有***一學佛就把目標定在「一心不亂」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實現什麼願望上。但是什麼是戒,不知道,什麼是善惡業?不知道。
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樣的事都敢做。這個樣子學再長的時間也沒有用。為什麼?
福報是從善業來的,不 修善**有福報,**能實現我們的願望?一心不亂是定,定是怎麼來的?是由戒生定。
如果身口意的惡業不斷,想得到一心,簡直是緣木求魚。
相反只要我們把 攝心為戒 這一步做好了,那麼一切都好說。不需要特別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夠沒有貪慾、嗔恚、嫉妒、邪見的人自然在定中,我們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能輕鬆得益,順利成就。
就拿往生淨土來說。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觀無量壽經》 中講的清楚。
想自主往生,那麼最低要中品才行。那麼中品最低的條件是什麼?戒律成就。
沒有這個條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沒有用,不會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數。其中的道理在**,我們在後面的十善業中會詳細說明。
學佛是一件十分簡單,十分幸福的事情。我們要把握住『 以戒為師』 的原則,只要落實了,那麼學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個頭,就說明我們有修行,說明是佛**了,不是的。
……**自地藏論壇劉欣師兄)
——用功的入門方法
虛雲大師開示
用功辦道的方法很多,現在且約略說說:
(一) 辦道的先決條件 - 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雲: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
「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二) 嚴持戒律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危害地方。
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條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
」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
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
或雲,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
」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
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三) 堅固信心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
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
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但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變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
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定可成豆腐。辦道亦復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
故我們應當深信自己本來是佛,更應深信如法修行決定成佛。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固後人的信心,故發如此弘誓。
(四)決定行門
信心既具,便要擇定一個法門來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論唸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幹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幹,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幹。
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幹。
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聽那位善知識說唸佛好,又念兩天佛。
明天,聽某位善知識說修禪好,又參兩天禪。東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總弄不出半點名堂,豈不是冤哉枉也。
4樓:匿名使用者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如何選擇佛教入門書籍,佛教入門看哪些書?
佛法修行關鍵在於打基礎。就猶如蓋房子一樣,首先基礎一定要牢固不可以歪。在佛教叫做建立正知正見。要建立正知見避免迷信就要看聖嚴法師的 學佛群疑 正信的佛教 這兩本書。這兩本書客觀細緻的闡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什麼是迷信什麼是正信。所以這兩本書是最適合於初學者初入佛門的人來學習的。地藏經非常的好,也非...
學習程式設計入門應該先學什麼,程式設計入門先學什麼好?
最近很多人都在問如何學習程式設計。我覺得學習程式設計最重要的是入門,如果你入門的時候有一個好的方法和思路,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對今後的程式設計工作是很有益處的。即使在學習新的程式語言也無所謂,因為它們有很多相通之處,可以相互借鑑。我認為可以先學習一下pascal,這個語言比較嚴謹,適合初學者。pas...
風水學入門看什麼書好誰對風水學入門看什麼書比較有研究的,推薦下?
風水入門的書籍,建議看的書要比較基礎性但全面一些,不用過深但有實用性的。個人推薦以下三本 1 可以看看李居明的 學風水的第一本書 此人這幾年很有名,曾經準確 出日本大 所著有獨到的地方。2 要是想系統化都有所涉獵,可以看看宋韶光的 現代風水全集 也很不錯,錯誤較少,內容也實在,我推薦。3 有 現代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