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你是怎樣看待莊子的這種思想的

2021-03-04 05:07:50 字數 4989 閱讀 8324

1樓:_漸

世間被人的欲所纏固,莊子追求的與世人相反,尋找人性的自由,靈魂的自由,他是活在精神世界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讓人很嚮往,自己做不到

如何理解莊子思想中的「逍遙遊」的含義

3樓:匿名使用者

《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理解真正的逍遙遊,需要理解逍遙遊所描述的是一個經過深刻批判而進入與道合一」的高境界的動態過程。

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的思想

4樓:銳濟羊舌鈞

逍遙遊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

「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結合逍遙遊,談談你對莊子思想及其作品風格的認識? 引」湯之問棘「這一段是否與文章第一段的內容相重複?

5樓:

我感覺莊子就是宣揚忘記一切、得道和超然的"大"意象的自由。

如何看待莊子逍遙

6樓:匿名使用者

逍遙不是隨意,不是任性,而是符合客觀需要的約束,遵循自然的規律。

莊子的逍遙,是講要齊物、自然。所尋找的是如何認同客觀世界,如何把複雜變為樸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質,因此需要服從現實和把問題客觀化,減少自身的疏忽。

一切都是有其自然的過程,都是無為而自化,所以現實的行為只是一種符合道德規範、符合物質發展規律的行為軌跡,不需要自行去阻攔什麼、抵擋什麼,突出人在宇宙中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其特點是靜,其工作是疏導。這才是逍遙的意義。

7樓:撒卡利亞斯

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逍遙,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

在安逸的環境下過的很好,卻違背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8樓:煩惱即菩提

逍遙就是自在,自在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清淨。

如何理解莊子的逍遙遊所表達的思想?

9樓:厚渺酥

我們試著從莊子的思想來**追究,知道所謂逍遙遊的境界,也就是想在無限生的痛苦與現實的悽楚中,追求自己能夠超脫而出,擁有一個自由而快樂的境界,培育一個屬於靈性的、而且充滿無限自然和諧的廣大精神世界。所以莊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遙遊列為其中的第一篇,開宗明義的顯示出他思想世界的要旨。在逍遙遊的敘述中,我們如果以鯤來作為人的影射,水來代表現實世界,那麼鯤的形成,就如同是一個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靈境界的雄偉,而不沈浮於世俗塵埃。

但是這種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醞釀變化而成為鵬,那麼大鵬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從現實中超拔而起,另外開闢一個飛揚活躍的精神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條件,其一是因為他已有所蓄養,成其與自然相近之體,另一個則是他因為能夠待時而動,隨著自然規律,自然能與萬物融合一體。

大鵬最後能夠在天池中逍遙,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默默耕耘。同樣,我們想要逍遙而遊,絕不是想那些小鳩一樣,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滿足、自我陶醉,便自認為是逍遙。逍遙的境界,其最終固然是無待的,無待的真義,不是流於虛無,而是把有待加以淨化、昇華,因此要達到逍遙的功夫,仍然必須從有待做起。

只是有待而不拘限於有待,最後才能把有待化為無待。而「無己、無功、無名」的功夫,也是必須有己而後可以無己、無己而後可以見真己;有功而後可以無功、無功而後可以成大功;有名而後可以無名、無名而後可以得實名。

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即是在於體認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見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遙。關於篇中敘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們不可將境界誤以為就是方法,而不知莊子逍遙境界的背後,有切實的修練功夫。但這些切實的功夫,在逍遙遊一文中沒有明確的說明,而是散見於其他篇章中,逍遙遊只是總綱,想要對莊子思想有全面的瞭解,仍然要研讀體會莊子全書。

莊子在逍遙遊中表達什麼樣的思想

10樓:金牛咲

表達了作者對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的追求。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腐敗的社會背景使他不屑與之為伍,並且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藝術特色:

《逍遙遊》在構思上採用了文學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運用大量的淺近的寓言、神話、對話,文姿多彩。

攝取與表達中心思想有關的妙趣橫生的題材,生動、形象地宣傳了作者的鄙視**厚祿、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現實,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對統治者以功爵籠絡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對後世散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作者簡介: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11樓:流走的我的時光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12樓:龘靐齾靇爩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遊。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聖人無名」,是全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尾,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莊子逍遙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遙遊》中莊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遊的內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才能翱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

再如,莊子認為宋榮子的思想仍然處於「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侷限並沒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內外」和辯「榮辱」的紛爭,只是在這種紛爭中不動心,因而不是真正的「無待」。莊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無待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指出了從「有待」至『無待」的具體途徑。這就是: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裡的『至人」「神人」「聖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結合體,是莊子主張的理想人格。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一切外物之累從「有待」達「無待」體會真正的逍遙遊。

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的思想,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中的思想?

逍遙遊題解 逍遙 也寫作 消搖 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 逍遙遊 就是沒 有任何束縛地 自由自在地活動。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 聖人無名 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 逍遙 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 無己 無功 無名 第二部分至 窅然喪其天下焉 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 ...

你是怎樣看待「忍氣吞聲」這種情況

忍氣吞聲首先是不正常的狀態,或者說不穩定的狀態。你在忍,說明你必然是不滿的。通常情況下,不滿必定會成為人有所以行動的動機。所以,忍氣吞聲通常的結果就是導致你改變現狀,至於何時改變是一個時間問題。當然,以上都是通常情況。不通常的情況呢?你麻木不仁,得過且過,怎麼都行。通常一個意志徹底被摧毀的人才能做到...

你是怎樣看待喜歡自己人獨處這種狀態的

我覺得這種狀態很正常,學會享受孤獨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現實生活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會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們必須學會享受孤獨,才能學會更好的成長,才能學會在生活裡尋找幸福。喜歡一個人獨處,能更好的反思生活中的各種錯誤。當你一個人待著的時候,腦海裡會不自覺的回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