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沙蒿地理分佈有哪些,沙蒿的特性有哪些?

2021-03-04 05:15:37 字數 5347 閱讀 5127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集中分佈於內蒙bai古錫林郭勒du盟渾善達克zhi沙地。

生物學與

dao生態學特性內

褐沙蒿為固定沙容丘、半固定沙丘上的主要建群種,屬於旱生,喜沙,深根性軸根型植物,多數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因沙埋生出不定根進行分株繁殖。實生苗在生長最初的1—2年內比較細弱,生長緩慢,並且極易在風大、乾旱的年份或季節裡枯死。由於沙地熱效應好,本種常在5月上、中旬萌發新枝,遇雨後生長迅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現蕾開花,花期較長,常延至8月下旬,後即進入結實期,種子在9月下旬成熟。

成熟的種子可在植株上一直儲存到第二年春季方脫落。

圖92 褐沙蒿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 h.c.fu褐沙蒿具有較強的耐沙埋、抗風蝕的特點。

在內蒙古錫林浩特至寶昌公路的沙地北段,以其剪割的枝條栽成方格形的防沙障,防沙效果良好,並有部分枝條在翌年生根成活。根據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地資源調查資料,在以褐沙蒿為建群植物的典型樣地登記中,其分蓋度可達23—25%,高度為24—32cm,叢徑25—65cm。在100m2的小樣地內,有褐沙蒿168—276叢,每畝佔地面積為100—220m2。

沙蒿的特性有哪些?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artemisia arenaria dc.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30—80cm。根粗壯,褐色,多呈纖維狀木質化,側根斜生。基莖粗15—20mm,老枝灰黃色,木質化,外皮常剝裂;嫩枝鮮黃色或黃白色,當年新枝黃色、黃白色或帶紫色,具縱條稜,幼時被絹狀短柔毛,後脫落具光澤。

葉灰綠色或黃綠色,初被短柔毛,後脫落,下部葉有柄,基部具條形假託葉,長1—6cm,呈不規則二回羽狀**,裂片及小裂片條形,寬1—1.5mm,側裂片2—3對,長5—15mm,先端鈍或尖,邊緣平展,在花期常枯萎;中部葉與上部葉無柄,長1—2cm,3—7全裂或不**,裂片條形,先端尖,邊緣反捲。頭狀花序卵形或球形,長2.

5—3.0mm,具短梗或狹條形苞葉,常下垂,多數在枝端排列成疏散的圓錐狀;總苞片3—4層,外層者短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背面黃綠色,邊緣膜質,內層者較寬大,背部強烈凸起,邊緣寬膜質。邊緣小花雌性,3—5個,結實,花冠倒圓錐形;心花兩性,6—9個,花冠狹圓錐形,不結實。

瘦果長卵形,長約1mm,具細條稜,黑褐色(圖70)。

圖70 沙蒿

artemisia arenaria dc.

細胞染色體2n=18

地理分佈

分佈於新疆準噶爾盆地、額爾齊斯河流域,甘肅河西走廊沙地,內蒙古阿拉善荒漠,青海柴達木盆地;在國外,蒙古南部及歐洲部分、高加索和中亞也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沙蒿為一從基部多分枝的半灌木,根系發達,根粗壯,粗達1—2cm,根幅在1.2m以上。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生長,8月下旬停止生長,7—9月為花期,9月至11月上旬結果,10月葉脫落,生長期200天左右。

冬季幾乎所有小葉脫落,但當年枝條和頭狀花序能很好地殘留在植株上。種子(瘦果)千粒重0.86g1)伊.

伏.拉林,1956,蘇聯刈草地和放牧地的飼用植物,卷3(俄文)。。

沙蒿為超旱生沙生植物,具明顯的旱生解剖結構和水分生理特性,表現在它的葉具有較厚的角質層,以抑制蒸騰失水;有發達的柵欄組織,而海綿組織極為退化,有利於增大葉綠體對光照和co2的吸收面,提高光合作用的活性。在水分關係上,它水勢和蒸騰強度降低,而提高水分飽和虧和束縛水同自由水比例的比值,這些均反映植物對水分的節約,以及利用水分效率的提高。下面列出沙蒿幾個解剖—生理資料以示定量指標,還列出中生植物箭桿楊(populus nigra var.

thevestina)的幾個相應資料以資比較(表70—1)。

表70—1 沙蒿引自朱勇∶《我國沙區主要蒿屬植物特性的比較研究》(2023年列印稿)。和箭桿楊引自《包蘭 路沙坡頭段固沙原理與措施》(2023年,寧夏人民出版社),《我國荒漠植物的水分飽和虧》(蒲錦春等,中國沙漠,2023年3期)。幾個解剖—生理指標比較

沙蒿在我國生長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在蒙古它也進入草原區。

在沙地的生草過程中,它是演替初期的先鋒植物。生長在半流動沙丘上,也可生長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平沙地、覆沙戈壁和幹河床上。土壤質地為砂質、砂礫質,土類為風沙土、棕鈣土和漠鈣土。

發育良好的沙蒿群落,常成小片狀分佈,每為純群落。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所調查的沙蒿群落,總蓋度10%左右,沙蒿株高29—43cm,冠幅40cm左右,大株叢的冠幅達30cm以上,伴生植物主要有沙拐棗(calligonum mongolicum)、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等,鮮草產量每公頃200kg左右。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沙漠群落中它是優勢成分,伴生的植物有地白蒿(a.

terrae-albae)、苦艾蒿(a.santolina)、羽狀三芒草(aristida pennata)、西伯利亞冰草(agropyron sibiri-cum)等,植被總覆蓋度在半固定沙丘上約10—20%1)侯學煜,1982,中國植被地理及優勢植物化學成分,科學出版社。。

飼用價值

沙蒿在青綠時期因氣味重而苦,大大降低了它的適口性。牧場上飼草充足情況下,牲畜很少採食或不食,只有駱駝一年四季可以採食。深秋霜枯後,適口性大增,山羊和綿羊採食或喜食,駱駝喜食;馬和牛通常不吃它。

在飼料缺乏的年景,它的重要性便大大提高,即使馬和牛也可採食。

從沙蒿化學成分分析,富含無氮浸出物,粗脂肪也較高,粗蛋白質較低,粗纖維中等(表70—2)。據原蘇聯的資料,一年生帶葉枝條,粗蛋白質含量是較高的。它的可利用時期主要不在生長季節,可參考蒙古的分析資料(表70—2)。

沙蒿蛋白質品質尚好,必需氨基酸總量(除色氨酸外)達3.16—4.18%(表70—3),大約相當於羊草(leymus chinensis)乾草所**需氨基酸的總量。

利用原*聯亞歷山大羅夫斯基等用閹牛所測沙蒿各種養分消化係數按照氬**奈林格方法計算,沙蒿的;代謝能力為7.45mj/kg幹物質,這大約同般禾本科牧草乾草是相當的。沙蒿所含與動物營養有關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如表70—4所示。

可見,沙蒿所含ca、k、si都較豐富。

表70—2 沙蒿的化學成分(%)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所分析;**引自《蘇聯刈草地和放牧地的飼用植物》(俄文);***引自《蒙古人民共和國放牧地和刈草地的飼用植物》(中譯本)。

表70—3 沙蒿的必需氨基酸成分引自鄭玉桂等,1988:內蒙古阿拉善荒漠區64種牧草氨基酸成分的分析研究,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9卷1期。

表70—4 沙蒿的幾種化學元素成分引自侯學煜,1988,中國植被地理及優勢植物比學成分,科學出版社。

綜上所述,沙蒿的飼用價值應屬於中等或中等偏低。

其他用途

由於莖多數叢生,阻沙作用好,為優良的固沙植物,在甘肅河西地區已用於人工固沙,並開始用於飛機播種,效果良好黃兆華等,1991,我國沙區重要蒿屬植物的特性及應用,乾旱區資源與環境,5卷1期。。

中國沙棘地理分佈有哪些?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沙棘原產於東亞的古代植物區系。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東經2—115°、北緯27—68°50′的溫帶和**帶高山地區。我國主要分佈於山西、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和四川西部;蘇聯、羅馬尼亞、蒙古、芬蘭也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沙棘是生長在暖溫帶及溫帶南邊緣半溼潤氣候條件下的中生至旱中生植物。多分佈在海拔800—3600m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帶,有時也見於內蒙古東部草原區的沙地上,西部半荒漠區的河谷和山地。沙棘喜生於向陽山脊、谷地、乾涸河床或山坡地;經常為黃薔薇(rosa hugon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丁香(s.

oblata)、柔毛繡線菊(spiraea pubescens)、蔥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胡頹子(elaeagnus pungens)、甘肅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等。有時也在沙壤質、多礫石的黃土丘陵、山地形成單優勢群落。是喜光的陽性植物,葉片光補償點為150—160只燭光。

在半乾旱的溫帶草原區沙丘上,由於沙層蓄水,沙丘間能維持一定的旱中生環境,中國沙棘可與中間錦雞兒(caraganaintermedia)、小葉錦雞兒(c.microphylla)、小紅柳(salix microstachya)、黃柳(s.flavida)、沙柳(s.

cheilophild)、嗟巴嘎蒿(astmisia halodendron)、黑沙蒿(a.ordosica)、沙蒿(a.arenaria)等相混生,組成沙生落葉灌叢。

中國沙棘適應性較廣泛,抗寒,並能一定程度地耐大氣高溫和乾旱,能抗風沙,能忍耐石質、礫石質土壤基質,甚至能在紅膠土上生長,能耐土壤貧瘠和輕度鹽鹼化,在土壤ph9.0,含鹽量達1.1%時也能生長,但最適宜生長的土壤為強礫石性的黑壚土,山地灰褐土或褐色土。

中國沙棘原為高達10m以上的喬木樹種,在一般生境條件不能充分滿足需要,或受到人畜破壞時,則長成1—2m的灌叢,以灌叢狀為多見。實生苗生長4—5年便開花結實,靠種子和根櫱繁殖,還有著耐火燒的特性,故具有很強的繁衍能力。被中國沙棘覆蓋的地方,能有力地減少表土的水蝕和風蝕,是水土保持、固沙改土的優良植物。

於黃土高原的丘陵、山地,還常見小路兩旁生長不少的中國沙棘灌叢,那是從前行人扔下了吃過的果核,經過自然繁衍而成,足可證明中國沙棘的種子易於在田間萌發,且生長迅速、一經立足之後,能很快地形成鬱閉的灌叢,它可以有效地種植於徒坡上,以改造石質山地的青砂露面,保護土石山坡。

不同地理分佈區沙棘的物候差異較大。在黃河中游地區4月中旬至下旬芽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不同型別沙棘花期也不同,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開始展葉,5月中旬至下旬幼果出現,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實成熟,成熟果可到翌年2—3月脫落,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落葉,進入休眠期。沙棘株高達1—5m,高山溝谷最高可達18m。

壽命為60—80年。在3—5年之前,植株處於營養生長階段,主要增高和徑的加粗,逐步形成樹體結構;3—5年之間為結果始期,樹冠迅速增大,分枝大量增加;3—5年後進入生殖生長期,營養生長速率減低,形成大量花芽,逐漸達到盛果期。沙棘為淺根性樹種,屬表層分佈的水平根型,90%以上的根量分佈在0—60cm土層內。

具極強的萌櫱特性,3—4年生實生苗開始產生萌櫱苗,每年可向周圍擴充套件1—2m,由地上部獨立,地下部同源的眾多萌株,形成特有的沙棘團狀林。沙棘再生性強,4—6年生沙棘林平茬後可促進其營養生長。沙棘根系上著生根瘤,是放線菌(frankia sp.

)與沙棘所形成的一種非豆科根瘤共生體,垂直分佈多集中在0—60cm土層內,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

沙棘為極喜光的陽性樹種,不耐遮蔭,可作為喬木林的混交樹種促進主要樹種的生長,在喬木林鬱閉度大於0.5—0.6時,沙棘生長不良和逐漸枯死。

適應性強,在-40℃到40℃的氣溫下均能正常生長。沙棘為偏溼生的中生植物,生長茂密的沙棘林,大都分佈在河谷兩岸;沙棘喜季節性流水,不耐水淹;在沙棘生長地區強烈日照和極度乾旱的條件下,經長期自然選擇的作用,地上部分逐漸演變成旱生型別,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黃土地區樑峁頂部和坡面上有其生長,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相對溼度不到60%的地區仍有天然沙棘林分佈。沙棘喜疏鬆的沙壤土,在粘重土壤上生長不良。

耐瘠薄,以其固氮特性和大量枯落物改良土壤。

湖南稷子地理分佈有哪些,小葵子地理分佈有哪些?

原產於印度西北部。熱帶非洲 印度 東南亞 日本 朝鮮作為食用作物或飼料作物栽培。澳大利亞 北美國家作為飼料作物也已引入各自國家。在我國有不少的變種 品系或生態型,在雲南下關洱海邊發現有野生種。在東北 華北 西北有小面積人工栽培。寧夏曾培育出海子1號湖南稷子,已在本區和鄰近省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圖8 湖...

馬唐地理分佈有哪些,十字馬唐地理分佈有哪些?

分佈於我國雲南 四川 尼泊爾 印度也有種植。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十字馬唐生長於山坡草地。為喜溫暖溼潤氣候 長日照植物。在四川生育期為165 175天。每年4月下旬播種,5月萌發,6月下旬拔節,8月上 中旬孕穗,8月下旬抽穗,9月上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初種子成熟。在成熟期植株生長測定見表6 1。圖...

矽藻的地理分佈,矽藻分佈在哪些地方?

矽藻是一類最重要的浮游植物,分佈極其廣泛,不管是海洋 淡水 汽水 泥土及潮溼的表面上均可發現。大部分生活在開闊的遠洋水域,當然也有的像膜一樣生活在海底砂礫上,更有能在僅僅是潮溼的大氣中存活的種類。矽藻的一些種甚至會布在2公里的高空。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矽藻的蹤跡,尤其是在溫帶和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