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居民建築有什麼獨特民居裝飾有什麼特點

2021-03-03 21:11:08 字數 4847 閱讀 1632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最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是碉房,硎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

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晒臺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闢風門,設定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白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兩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犛牛氈毯,中留一寬15釐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犛牛繩牽引,同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或卵石壘成高約50釐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

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各個地方特色民居有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1、陝北窯洞

陝北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漢族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窯洞分為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陝北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漢族勞動人民的象徵。

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橫向挖洞,寬3~4m,深可達10多m。)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云:

「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型別,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3、羌族碉樓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橋、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羌語稱碉樓為「邛籠」。早在2023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

自唐朝來,羌族人民因各種原因向西北遷移,到了**和青海,所以現在,羌族碉樓也被稱為藏族碉樓。碉樓多建於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用以禦敵和貯存糧食柴草。

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幾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建築材料是石片和黃泥土。

牆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牆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修建時不繪圖、吊線、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與經驗。

建築穩固牢靠,經久不衰。2023年在四川省北川縣羌族鄉永安村發現的一處明代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儲存完好。

4、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另一種幹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裡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裡,幹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

竹樓的平面呈方形,底層架空多不用牆壁,供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有堂屋和臥室,堂屋設火塘,是燒茶做飯和家人團聚的地方;外有開敞的前廊和晒臺,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飯、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風。

3樓:夏天要吃菠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

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晒臺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犛牛氈毯, 中留一寬15釐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犛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釐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

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製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誌。

4樓:匿名使用者

1.北京四合院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佈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經過明清的不斷完善,終成典型格局。四合是指東西南北四面圍合成「口」字形。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衚衕而坐北朝南。

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佈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2.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以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永定的土樓極具特色,方、圓、八角和橢圓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廳堂和周圍的

四、五層樓房組成。數量多,規模大,造型美。曾有人形容其圓形者有如天外飛碟。

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堅固、安全、封閉,又有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且冬暖夏涼、防震抗風。

3.皖南民居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民居特色鮮明。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還與明清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和高雅超脫文化相輝映,使皖南古民居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4.窯洞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

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6.幹欄式民居

我國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基本處在熱帶雨林區,其傳統民居大多為適應環境的幹欄式。幹欄式民居基本使用木料建造。

所謂幹欄,就是把住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不住人或作牲畜圈之類用。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河姆渡人就已經能夠建造幹欄式房屋了。《新唐書•南蠻傳》:

南平僚東踞智州,戶四千餘,多瘴癘,山有毒草、沙蝨、蝮蛇,人樓居,梯而上,名曰幹欄。南平即今南川、綦江一帶。

7.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型別,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這一類建築群規模巨集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分佈在開平市的鄉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8.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極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韻。碉房大多數為三層或更高的建築。

底層為畜圈及雜用,二層為居室和臥室,三層為佛堂和晒臺。四周牆壁用毛石壘砌,開窗甚少,內部有樓梯以通上下,易守難攻,類似碉堡。視窗多做成梯形,並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戶上沿砌出披簷。

9.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

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築以土石為主要牆體材料。屋頂有平頂的「土掌房」和雙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頂房較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頂晒糧,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並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有史以來,哈尼人遷徙到**,蘑菇房就蓋到**,遍佈哈尼山鄉,經長期的發展與改進,現在的蘑菇房既有傳統特色又日臻完善,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壯景。

南北方建築的差別,南北方居民建築差異有哪些?

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溼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佈,因此為適應 水鄉 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幹旱 半乾旱氣候,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 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南米北面我...

南北方居民建築差異,我國南北方傳統民居的差異

我國南北方傳統民居的差異有 1 從北到南,房屋進深 高度和坡度都逐漸增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便於雨水的排瀉和屋內通風納涼 2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其原因是北方地區比南方緯度高,特別是冬春季節獲得的熱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夠獲得較多的太陽輻射,利於提高室內溫度。3 北方民居的牆體嚴實厚重...

木結構建築有哪些優缺點,木結構建築有什麼優缺點????

任何東西都有優缺點。而且木結構除了防火性差為其致命缺點外,幾乎沒有其他大的缺點。無論是在乾燥地區,還是潮溼地區,都有對應的良好木材可以適用。木材吸熱比較好,冬暖夏涼。其實,古代用木材,在重要建築中主要用於柱樑板等結構中,施工相對方便。而用於防護的結構,比如牆 城池等還是用的土 磚 石。中國古代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