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鮑叔牙的真心待友具體表現在(出資助友、以身護友、辭官為友)
2樓:錦江書客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三個方面是:不以管仲為貪,知其貧也,不以之為怯,知其有老母也,不以之為無恥,知其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3樓:
第一個方面是:在戰鬥中,管仲總是衝鋒在後,撤退在前,別人都笑他怕死,鮑叔說:他不是怕死,而是因為家中有老媽;第二個方面:
他們合夥做生意,管仲出錢少,年終分紅多,有人覺得他貪便宜,鮑叔說:他家貧,可以理解。
《管鮑之交》中管仲、鮑叔牙分別是怎樣的人
4樓:匿名使用者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
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
「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
不久,齊國發生**,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訊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
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
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範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
「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
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援,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願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仲答言:鮑叔牙善惡過於分明,夫好善可也,惡惡已甚,人誰堪之?鮑叔牙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是其短也。
這句話是管仲臨終時對齊桓公評價的鮑叔牙。從文章中來看,鮑叔牙在管仲的眼裡是一個正人君子,但過於較真,不會圓滑做人,如果讓這樣的人來做大官,今後一定會得罪很多人,對朝廷的團結是不利的。
《管鮑之交》故事中鮑叔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6樓:yan胖子
1、管鮑之交故事中可以看出鮑叔牙是個能瞭解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的人。同時其人舉賢不避親、重大節、不重表象;貴有自知之明,不為小人所惑。
2、人物介紹
①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
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曾支援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徵」(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②鮑叔牙又稱鮑叔、鮑子(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鮑敬叔的兒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3、兩人關係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7樓:李連華
鮑叔牙是一位寬容大度的人
8樓:依情
鮑叔是個能瞭解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的人: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
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能瞭解人。
治國安邦靠賢才,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然而,賢才難得,薦賢、讓賢更屬不易。常言道「薦賢者賢」。鮑叔牙之「賢』有三:
舉賢不避親,重大節,不重表象
貴有自知之明
不為小人所惑
《管仲與鮑叔牙》的文言文翻譯
9樓:多肉
一、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經常與鮑叔牙交遊,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經常佔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始終對他很好,沒有怨言。
後來鮑叔牙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後,管仲也被囚禁起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為齊國的相國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九次會集各國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賴管仲的計謀和策劃。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擴充套件資料
管鮑之交
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
鮑叔牙卻解釋說:「他**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
「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
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鮑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並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參與「召陵之盟」使諸國尊齊王霸主。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鮑叔牙稱相,並在不久後病逝。
在鮑叔牙的協助下,在齊國順利實行了他的治國之道。鮑叔牙為政重教化,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也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10樓:drar_迪麗熱巴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才幹。管仲因貧窮,經常沾鮑叔的便宜,鮑叔始終能很好地對待他,不因此而說他的閒話。
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當小白被立為齊國國君的時候,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
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能瞭解人。
①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
②鮑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管鮑之交》在管仲眼中鮑叔牙是怎麼樣的人
仲答言 鮑叔牙善惡過於分明,夫好善可也,惡惡已甚,人誰堪之?鮑叔牙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是其短也。這句話是管仲臨終時對齊桓公評價的鮑叔牙。從文章中來看,鮑叔牙在管仲的眼裡是一個正人君子,但過於較真,不會圓滑做人,如果讓這樣的人來做大官,今後一定會得罪很多人,對朝廷的團結是不利的。是諍臣,眼睛裡揉不進...
管鮑之交的意思是什麼,管鮑之交意思
管鮑之交釋義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拼音 gu n b o zh ji o 出處 列子 力命篇 管夷吾鮑叔牙二人相友甚戚 此世稱管鮑善交者。史記 管仲傳 少時常與鮑叔牙遊 鮑叔知其賢。管仲貧苦 常欺鮑叔 管鮑之交意思 管鮑之交 gu n b o zh ji o 解...
管鮑之交是怎樣的故事,管鮑之交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是一個講述友誼的故事。管鮑之交講的是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鮑叔牙原本就是好朋友,但是兩個人的經濟基礎不一樣,管仲比較貧窮,而且還有老母親要贍養,鮑叔牙則比較富有,生活條件很好。不過真正的友誼必定情比金堅,所以經濟基礎沒能影響而人的友誼。鮑叔牙不忍心看好朋友生活這麼辛苦,但是知道小夥伴在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