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維的主要成就

2021-03-04 06:39:36 字數 5703 閱讀 1101

1樓:手機使用者

1936 《中國植物地理大綱》

1935 《自然地理學原理》

1940 《中國之植物區域》(上)

1941 《高中中國地理》;《中國之植物區域》(下)1942 《中國動力資源之區域分佈》

1953 《陝甘黃土區域土壤侵蝕的因素和方式》

1954 《關於西北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因素的問題》;

《過渡時期地理學的任務與地理研究所改進工作的方法和辦法》

1955 《編制黃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蝕分割槽圖的經驗教訓》

1981 《確切地估計森林的作用》

1982 《再談森林的作用》

1987 《華南坡地利用與改良:重要性與可行性》

1989 《再論華南坡地利用與改良》

1993 《自然地理綜合工作六十年——黃秉維文集》;

《自然地理綜合研究——黃秉維學術思想研討》

1998 《地理學與跨學科的綜合研究》

參考資料** 2023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名譽通訊會員;

2023年 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後改為名譽院士);

2023年 獲年度中國科學院「先進個人」稱號;

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被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2023年 獲中國地質學會「從事地質工作五十年」榮譽證書;

2023年 獲《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13冊)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3年 獲《中國自然環境及其地域分異的綜合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23年 當選為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2023年 從2023年起獲蔡冠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獎金;

2023年 獲第28屆國際地理大會,國際地理聯合會(igu)授予黃秉維特別榮譽獎;

再次當選為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2023年 獲「何樑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

參考資料**

找一下在地理方面有成就的名人的簡介。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近年,視徐霞客為遊聖,步徐霞客足跡,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薰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遊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遊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遊後段,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遊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遊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3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名人-黃秉維簡介

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區劃的奠基者 ——黃秉維院士

2023年2月1日生於廣東惠陽淡水。

2023年秋考入中山大學預科,2023年升入中山大學本科。202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金質優學獎章。

2023年—2023年獲洛克菲勒文教**會獎學金,在北平地質調查所研究山東海岸,提出海岸下沉的證據,修正了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關於中國長江以北海岸屬上升性質的論點。

2023年—2023年,應丁文江、翁文灝先生之邀,在地質調查所和地質研究所編撰《中國地理》(長篇)與《高中中國地理》。

2023年—2023年在浙江大學史地系任講師、副教授。

2023年—2023年在資源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先後任專員、專門委員、簡任技正、研究委員。承擔並主持中國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計劃水庫調查、長江三峽和黃河下游多目標流域規劃等任務。

2023年—2023年,任南京市生產建設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工業部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華東財政經濟委員會工礦普查組主任、基本建設處副處長。2023年夏兼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副主任。2023年調地理研究所,先後任研究員、**所長、所長和名譽所長。

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23年以來,先後任中國科學院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大地圖集編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還長期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1956—2023年)、理事長(1980—2023年)和名譽理事長(1991—),並長期擔任《地理學報》(1964—2023年)和《地理研究》(1982—2023年)主編。

2023年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名譽通訊院士(後改為院士)。2023年當選為美國地理學會會員,2023年被授予英國皇家學會名譽通訊會員,2023年被聘為國際山地學會顧問。

黃秉維是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

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貢獻

在中國現代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中,黃秉維按照學科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注視國際研究動向和趨勢,提倡學科間交叉和滲透,強調綜合研究,積極引入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為經濟建設,尤其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並身體力行。

自50年代以來,黃秉維不斷開拓並指導了自然地理的許多綜合性研究工作,如中國自然區劃、黃河中游土壤侵蝕與保持、華北水利與農業、提高坡地持續生產力、全球環境變化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他的主要貢獻可以概括為:

黃秉維對中國自然區劃的研究始於30年代末,40年代發表的「中國之植物區域」及「中國之氣候區域」,在中國早期部門區劃中具有開拓意義。2023年主編的《中國綜合自然區劃(初稿)》則為中國最詳盡而系統的全國自然區劃專著,國內外迄今未見類似著作。中國自然環境異常複雜,在眾多因素的影響制約下,客觀上存在著地帶性規律難以辨識的困難。

黃秉維這一專著揭露並肯定了地帶性規律的普遍存在,這對於中國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研究是一個歷史性的巨大突破。60年代和80年代,他對原有方案進行了簡化和修訂,更便於應用,強調將區域單元作為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整體來認識,與區域發展緊密結合。此項研究獲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該項成果幾十年來一直被農、林、水、牧、軍事等部門廣泛應用。

早在50年代後半期,黃秉維就提出綜合研究地表物理過程、化學過程與生物過程的方向。這比發達國家在全球環境變化中開展類似的研究約早20多年。其後又提出應當圍繞土壤—植物—大氣系統及其相互關係試驗研究,提出並發展了「農田自然生產潛力」的理論和方法。

黃秉維為中國自然地理學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影響了中國自然地理學界的幾代學者。

黃秉維2023年首次完成黃河中游土壤侵蝕方式分類,編制出中國第一幅1:400萬黃河中游土壤侵蝕分割槽圖。這些工作至今仍是黃土高原治理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水利部門編制的有關規劃中至今一直沿用黃秉維當年的分割槽方案和說明,為中國土壤侵蝕規律研究的治理規劃奠定了理論基礎。

黃秉維重視中國東部坡地的利用和改造,指出既要防止土壤侵蝕及土壤物理性質變壞,又要使土壤養分**不減少;坡地改良利用在戰略上應以植物措施為主,最大限度提高一面坡或一小流域的持續生產力,最好的途徑是憑藉速生植物除害興利,為坡地利用與改良指明瞭方向。

作為全球環境變化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先驅者,黃秉維主張反覆利用bottomup和topdown方法,按照自然區劃來觀察氣候變化,對全球環境變化中的危險地帶開展研究,要研究中國在農、林、牧業和能源利用方面對於全球變暖問題所應採取的積極對策和措施。他指出地理學有必要研究適合中國情況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以50年為主要目標時間,以此帶動地球系統科學的建立。在地球系統中應以陸地系統及其與大氣、海洋的外延疊合為工作重點,並冶全球環境變化與區域環境變化為一爐。

這些意見均成為近期研究的重點和工作指南。

綜上所述,黃秉維院士開拓並指導了我國自50年代以來的自然地理許多綜合性研究,成就卓著,推動了我國地理學,尤其是自然地理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研究成果至今仍為農林牧水及軍事等部門的重要參考資料,在生產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表現出巨大的生命力,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黃秉維是我國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近六十年來我國綜合自然地理研究有哪些主要成就?

4樓:匿名使用者

綜合自然地理學(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是在部門自然

5樓:匿名使用者

冰川凍土

溼地景觀生態

土地變化

土壤氣候變化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華師地科的,就直接找我吧

舉例項說明如何用景觀生態學原理進行景觀規劃設計

7樓:蘅遠的夜

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的計劃。避免過多的人口密度。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和能量。一些周圍的環境中,如空氣,光,溼氣,熱和無機鹽,如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物理條件和化學品組合物的特殊需要。所需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能量和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不是孤立的:有個人互助的同種之間的競爭,複雜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人類。

在自然條件下,由於環境的變化,生態系統演替。但是,如果變化太快,也有大量的物種滅絕危機,如恐龍滅絕的所有時間少於一百萬年火山噴發造成的滅絕當地的生態系統,是生態危機。然而,最常見的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導致整個生物圈結構和功能的紊亂,許多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環境保護:

環境的生物干預其變化規律之間的關係,。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汙染問題過於嚴重,與國家法律法規和宣傳而使社會重視和處理汙染問題。

環保從巨集觀的角度來看,它是人類的地球家園。由於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包括:

岩石圈生物圈的關係最為密切的

大氣水圈,的

生物圈保護區的

人的生命,從人類的原始人類依靠生物圈保護區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食物**基本上是相同的,在舞臺上的狩獵和採集的事情,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佔有一席地位。但是,人類使用的工具,並且將切食物,所以人類佔據有利地位,將保持不斷增長的人口與有限的食物。

以畜牧業和農業階段,人類的發展,人類對生物圈的改造,以創造人類的人工生態系統,從而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人類的不斷髮展,數量增加,並不斷擴大範圍的人工生態系統,地球的範圍是固定的,自然生態系統的不斷縮小,許多人仍然對野生動物的滅絕。

人類開始開採礦石,化石燃料的使用以來,人類活動範圍的岩石圈開始入侵。人類填海造陸,平梯田,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大規模的開採礦石,破壞了自然元素的平衡。

從20世紀後半期的繁榮,人類的工業和農業,水資源,過度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開採,排放大量廢水汙染的水體和大氣,造成大氣和水氣質量惡化,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為環保事業開始出現。

隨著科學和技術能力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已經擴充套件到地球以外的太空,並,甚至私人有能力發射火箭彈。導致數千件在外層空間軌道繞地球,大火箭殘骸,小到空間站宇航員的排洩物,嚴重影響觀察的空間和衛星發射的垃圾廢物經營。人類的環境是超出地球的範圍。

我們通常所稱的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環境。

李時珍的主要成就與貢獻,李時珍主要成就貢獻150字

最大的成就是寫了 本草綱目 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 本草綱目 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 瀕湖脈學 奇經八脈考 等書.李時珍主要成就貢獻150字 李時珍 明朝醫藥學家...

孔子所處的年代和主要成就,孔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所處年代 春秋末期。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 人,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主要成就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 德道 思想體系 在個體層面主張 仁 禮 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

歐陽修的主要成就都有哪些,歐陽修的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詩文革新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裡,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並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