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贊贊威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有鐵馬鐙的替代物--布馬鐙,從西漢壁畫中可見一斑,西方人在經過東方民族入侵後逐漸裝備馬鐙,從而誕生了新的社會階級--中世紀的騎士貴族階級。
秦漢之際,更加靈活機動的騎兵逐漸取代了戰車。至唐朝,騎兵成為主戰兵種,用於大規模作戰。唐王朝正是憑藉強大的騎兵一舉擊敗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等周邊遊牧民族,創造了農業民族大規模戰勝遊牧民族的戰爭奇蹟。
馬鐙大多使用鐵製成,為的是使馬鐙更牢固,不被脫落。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鐙的民族。馬鐙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雙手,騎兵始可以靠雙腳控制平衡在馬上衝、刺、劈、擊,大大提升了騎兵戰鬥力,並可能依此擊敗歐洲人。
西晉時有單蹬,東晉16國時有雙鐙。
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馬鞍和馬鐙是什麼時候?
2樓:匿名使用者
考證東漢末年中國已經出現單邊馬鐙了,不過是為了打戰用的,而是為了騎手上馬方便。 當然是真的咯,那時候騎馬需要靠兩腿夾住馬上,所以武將的騎術需要艱苦的訓練,要身體協調,付出的心血比後世要大得多。而且你會看到三國武將單挑,經常會出現生擒——直接把人家從馬上抓過來,按到自己的馬背上,就是因為沒有馬鐙嘛。
而且三國時期武將單挑,應該是老三國演義拍的那樣,兩馬交錯就是一回合,招式簡單利落,不會在馬背上做什麼花哨動作。
3樓:匿名使用者
冷兵器時代指騎馬,駱駝,大象等動物,機動性比較強的士兵及其組成的部隊。近代凡具有靈活機動特性的輕裝快速反應部隊都可稱為騎兵。 騎兵是由一群經過長期訓練,能在馬背上作戰的士兵組合而成的。
由於速度快,騎兵一開始通常都是擔任偵察任務,或是在敵方部隊剛成軍與集結時,進行連打帶跑的遊擊擾敵工作。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中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
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為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臺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是指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裡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
趙國也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為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
我國最早的馬鐙在西晉中出土,可以說我國最晚在晉代就有了馬鐙。
三國時期到底有沒有馬鐙
4樓:王珂
三國時期有馬鐙。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馬鐙。而三國屬於東漢,西漢在東漢之前,所以說三國時期有馬鐙。
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線為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
5樓:親親親小蘋果
據歷史考察,三國時馬鐙並未出現。
三國時期有馬鞍沒有馬鐙,馬鐙是南北朝時候鮮卑人發明的 。
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戰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
6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的發明究竟在什麼時期已經無從查考,但是,肯定要晚於秦朝,因為從目前出土的兵馬俑中的騎兵俑來看,馬上器具齊全,但是唯獨沒有馬鐙,因此可以推斷馬鐙的發明應晚於秦朝。而在國外,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公元一世紀已經開始使用馬鐙。
雖然最早出土的馬鐙實物是南北朝的,但是並不代表南北朝才出現馬鐙。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赤壁還出土了三國時期東吳的錢幣,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的已經出現了馬鐙。
另外,樓上有人說「馬鐙和馬鞍的出現導致起兵的出現」,這個觀點是絕對錯誤的。先前我已經說過,秦朝時期還沒有出現馬鐙,但是秦朝時期已經有大量的騎兵出現。而在國外,公元前的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中亞,當時也已經擁有了騎兵,但是卻沒有馬鐙和馬鞍,他的將士們的雙腿是在馬腹的兩邊空蕩蕩地懸垂著,沒有任何支撐。
他們靠著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猛烈顛跛的馬以保持自身的穩定。在發明馬鐙之前,騎兵是坐在墊毯和鞍毯上,甚至沒有馬鞍而騎在馬的光脊背上,從頭頂來揮刺長矛的。
7樓:翔野軒
一、「馬鐙最早出現在在南北朝時期」只是前幾年的考古結論,目前已經最早的實物認定為公元三世紀中期到四世紀初期,比南北朝時期有向前推了好幾十年,隨著考古的進一步深入,這個結論也有可能推翻,到三國時期也不是沒有可能。
二、從馬鐙的演變來看,是從木質到向金屬演變,南北朝是出土最早的鮮卑馬鐙是木質,外包少量金屬皮革,越往後使用的金屬部件越多,那麼,我個人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越往前期,使用的金屬越少,而皮革和木頭都是很容易腐敗的,所以不容易找到實物佐證,從這一點來看,馬鐙的歷史肯定要比現行的考古發現更早。目前的考古發現最早為公元三世紀中期到四世紀以後,這個時間段已經很接近三國時期了。所以三國時就有木質的簡易馬鐙,並不是不可能,只是現在找不到實物。
三、不論曹操還是其他勢力,騎兵都不是主力,曹魏也是以步兵為主。當時的漢末群雄中,袁紹和公孫瓚的騎兵可能是最發達的,按照記載,袁紹有步兵五萬,馬軍八千。
四、趙子龍在長阪坡的表演完全是三國演義的戲說,沒有這回事。
8樓:新賬號哇
有,但是有沒有廣泛應用不知道。
出土青銅器反映,西漢中期,西南的滇國騎兵就已經普遍使用一種繩圈馬鐙。
長沙金盆嶺西晉(南北朝之前)墓陶俑,出現單左側鐵馬鐙。
更早有沒有,不知道,沒有具體考古證明有,因為就算鐵質的都無法儲存到現在,有過木質或者繩圈的也無法證明。同樣,證明沒有過在邏輯上就是不可能的。
9樓:匿名使用者
1、三國時期頂多有貴族用的上馬用的單蹬馬鐙。馬鐙必須是五胡亂華的時候大規模運用的,中原人發明不了那東西。
2、漢時三百里合現在140多公里,有人說更少。赤壁之戰時曹操的精銳騎兵部隊大多是烏桓騎兵,140公里還是很輕鬆的。說三百里是極限主要是說供給跟不上。
3、曹魏不可能以騎兵為主,只不過他們的騎兵在三國之中佔絕對優勢。因為他們擁有壅涼產馬基地,又征服了少數民族的烏桓和南匈奴。魏國初期的騎兵不會超過1萬,曹丕、曹睿時代也不會超過5萬。
4、趙雲長阪坡之戰純屬《演義》之言,基本靠想象。除此之外還有三國時期不可能長柄**,所以不可能有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什麼的;同時三國時代不可能有炮,說什麼「兩旁一聲炮響」純屬胡扯。
10樓:當年頂風十丈
已經擁有馬鐙了。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市。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今北票市)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202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
北燕是慕容鮮卑所建立的王朝,當時在東北地區與高句麗互相爭奪地盤,雙方都很重視發展騎兵。由於慕容鮮卑與北方草原遊牧地區關係更為密切,便率先發明瞭馬鐙,從而使其騎兵的戰鬥力猛增。
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這件陶馬的雙鐙是已知馬鐙的較早例項。
2023年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一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面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赤壁還出土了三國時期東吳的錢幣,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11樓:銀色長髮的貴族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就算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馬鐙也應該會有類似於馬鐙作用的產物,三國時期連年戰爭就算騎兵不是主力古人也不會笨蛋天天從馬背上摔,肯定會想一些可靠的辦法來保證自己平衡,沒有記載不代表沒有,或許只是這東西太過簡單沒有記載的意義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是有的。
從軍事史上看,馬鐙和馬鞍的發明,導致了騎兵的出現,在此之前,只有步兵和戰車兵。
三國事情乃至更早的漢武帝時期,騎兵便已大量使用於戰爭中,可以推斷,馬鐙和馬鞍已經出現了。
剛才抽空去看了關南北朝馬鐙出現的資料,上面說是「現在發現的馬鐙,最早是南北朝」意思是存下來的文物裡,最早的是南北朝,並不是說最早出現在那個年代。更早的時候也有,只是沒有儲存下來。
13樓:匿名使用者
趙雲子長阪坡在曹軍如入無人之境,雖然前提是因為曹操愛才不讓放冷箭,但是趙雲自己一人騎在馬上為了躲避敵人的刀劍估計得做不少高難度動作吧?沒有馬鐙不跌來嗎?
你把**當歷史啦。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馬鐙能上的了馬嗎…………(人身高高的除外)
15樓:一個好人
肯定有,關於他的歷史記載不多!!!!!
16樓:匿名使用者
有吧,但是應該是單隻的,上馬的時候用的,也不是金屬製品,應該是繩子做的。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存在時間最長,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哪個朝代時間最短
周朝,周朝存世800年,自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到三家分晉,春秋結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以公元前1047武王定都鎬京,到周幽王為止,東周則是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起點。中國曆代王朝長壽者唯上古三朝夏商周,夏商享國五百年,周朝八百年,之後長壽者唯有漢唐宋明清,但也只有兩三百年,其他大多為短命王朝,短短數...
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的城市有,中國歷史上哪個城市建都次數最多?洛陽還是西安?
中國歷史上的古都一般都是東南西北中五京 東京 開封 南京西京 長安 西安 北京中京 洛陽 此外,安陽 成都 杭州做首都的時間也不短。所以歷史有 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八大古都 等。一般而言,影響比較大的就是西安 洛陽和北京。洛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朝算起,先後有商 西周 東周 東漢 曹魏 西晉 北...
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朝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唐朝,那麼它到底有多開放呢?
唐朝 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唐 又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經濟 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處在強固穩定時期,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 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的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