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高溫的直接影響就是乾旱,造成農業生產減產甚至絕收。
2、另外植物的生長週期與光照度和積溫(生長期內的日平均氣溫只和)氣溫高了,積溫在短時間內達到,植物不能夠正常生長。
3、高溫也是相對的,例如有時候冬前氣溫相對較高,有些植物就開始開花,但冬季到來,花都被凍掉了,來年卻已經不能開花結果。總之,對生理上的影響有些複雜,您可以查詢專業資料。
天氣對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
2樓:碧血鴛鴦獅子
氣候變化導致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牧業損失加大;
2 氣候變化導致中國農業生產水資源問題日益嚴峻;
3 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有關重大農業工程可能產生一定影響,重大工程安全執行的風險加大;
4 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還表現在其他的多個方面;
5 氣候變化使中國海岸農業生產受災機會增大;
6 強降溫和大範圍雨雪天氣會對還沒有收穫的農作物和各種家畜造成凍傷,嚴重時會致命,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可能導致市場**緊張。
3樓:匿名使用者
那影響的大了,在農作物本身品種優良的情況下,天氣是制約農業產量生長的主要因素!
氣溫的升高會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哪些影響?
4樓:數你非尋不可
1、氣候變暖,會由
於生長期延長而使得作物的產量提高。但氣候變暖後,如果沒有新的適應技術,主要作物的生長期會普遍縮短,這會對物質積累和籽粒產量有負作用。同時,熱量資源增加對作物生長髮育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受降水變化的制約,如果降水不能相應增加,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2、氣候變化對作物品質的影響。co2濃度的升高,會導致農作物品質下降。這樣人類人均需求的糧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
3、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極端氣候條件,比如干旱、風暴、熱浪、霜凍等,氣候變化對這些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的影響情況尚知之甚少。這些方面的影響程度尚難確切估計。
4、氣候變化對作物病蟲害的影響。據統計,我國農業產值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大約為農業總產值的20%~25%。氣候變暖會使農業病蟲害的分佈區發生變化。
低溫往往限制某些病蟲害的分佈範圍,氣溫升高後,這些病蟲害的分佈區可能擴大,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同時溫室效應還使一些病蟲害的生長季節延長,使害蟲的繁殖代數增加,一年中危害時間延長,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5、氣候變化對化肥、農藥使用的影響。肥效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溫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釋放量將增加約4%,釋放期將縮短3.6天。
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將增加4%左右。
氣候變暖也將改變農藥的施用。隨著氣候變暖,作物生長季延長,昆蟲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數將增加,而冬溫較高也有利於幼蟲安全越冬,各種病蟲害出現的範圍擴大,加劇病蟲害的流行和雜草蔓延,這意味著這些地區將不得不施用大量的農藥和除草劑。
6、氣候變化對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對產量的影響可能主要來自於極端氣候事件頻率的變化。同時,增溫直接影響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這兩個決定作物生產率的主要過程。
大氣中co2濃度倍增後,溫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種發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縮短是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7、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的不確定性分析。農業生產是典型的自然與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因此最終的影響評價應從這兩個方面同時考慮,因為相同的自然變化過程會在不同經濟水平的社會產生不同結果。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考慮社會經濟因素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影響十分重要。
5樓:匿名使用者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董峻、姚潤豐)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今年冬天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中國氣象局提供的監測資料顯示,1月份我國平均氣溫為零下4.5攝氏度,比常年同期偏高1.4攝氏度。去年12月,北方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同期偏高。
有專家表示,雖然是否屬於暖冬還要看2月份天氣狀況,但總體而言,冬季氣溫持續偏高成為趨勢。
氣候變暖將給農業生產帶來哪些影響?利大還是弊大?記者為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中國氣象局**減災司司長宋連春稱,冬季氣溫偏高將給農業生產帶來雙重影響。氣溫偏高有利於蟲卵、病菌越冬,易導致春季病蟲害蔓延。同時由於北方地區冬季氣候乾燥,還會造成土壤失墒,有可能引發部分地區的春旱。
另一方面,氣溫偏高有利於土地熱量積累,對南方油菜等冬作物生長髮育產生有利影響。黑龍江省生物防治站的有關專家的分析也顯示,氣候變暖給病菌存活和害蟲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很可能給2023年春天的農業生產帶來非常不利影響。
氣候變暖導致的厄爾尼諾現象,則給農業生產帶來更深層的影響。氣候專家表示,在遭遇厄爾尼諾時,我國往往出現南澇北旱,冬季溫度偏高的機率較大,2023年就是典型的「厄爾尼諾年」。據江蘇省氣象部門監測,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這個省的氣溫明顯偏高,這是受厄爾尼諾影響的明顯表現。
氣候專家對此認為,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春季容易出現連續陰雨天氣,影響糧食作物生長,甚至導致減產。
不久前,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釋出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很可能在未來50年至80年使全國平均溫度升高2至3攝氏度,平均降水量雖然會增加7%至10%,但並不能改變乾旱化的趨勢,特別是北方乾旱化的趨勢。由於氣候變暖使農業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區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氣候專家說,氣候變化將對中國的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如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1世紀後半期,我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牧業方面,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化趨勢,使半乾旱地區潛在荒漠化趨勢增大,草原界限可能擴大,高山草地面積減少,草原承載力和載畜量的分佈格局會發生較大變化。
據國家氣候中心**,2月份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新疆北部和西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東部、寧夏、青海東部、長江中下游大部、江南中西部及西南東部等地降水偏多。氣象專家建議,西北和內蒙古牧區要加強牲畜防寒保暖,防禦牧區雪災等災害,確保弱畜、幼畜安全越冬。北方冬麥區大部自1月以來雨雪持續偏少,墒情有所下降,各地要及早做好抗旱準備,以避免春旱發生。
「立春」將至,各地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耙麥、中耕保墒,有條件的地區可施有機肥,以增溫保墒,促進冬小麥適時返青生長。
專家說,氣候變暖導致的去年夏季高溫和暖秋影響我國農業生產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王宇)因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對農業生產正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國家氣象中心生態與農業氣象專家呂厚荃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去年川渝地區的伏旱高溫,以及秋季冬作物區大部氣溫偏高,對作物生長影響較大。
呂厚荃說,2023年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川渝地區的伏旱高溫。重慶、四川的伏旱分別為百年一遇和2023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年份,具有發生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出現範圍廣、災害強度大、危害程度重的特點。伏旱的始期出現在7月上旬,比常年偏早10~20天,至9月上旬才結束。
呂厚荃說,夏季的異常高溫是導致旱情迅速發展、危害程度加重的主要因素。2023年旱區大部超過35攝氏度高溫日數為30~55天,部分地區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日數達10天以上,甚至突破44攝氏度。四川東部、重慶大部7月至8月中旬的降水量偏少程度、高溫持續時間與強度均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極值。
乾旱強度和範圍明顯大於往年,波及了四川122個縣市、重慶34個區縣,幾乎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區,無論是強度、範圍、持續時間均超過歷史同期。作物遭受高溫、乾旱的雙重危害,導致結實和灌漿不良,糧食減產500萬噸以上。經濟作物的產量、品質也有所下降。
同時,農業基礎設施也損毀嚴重,對農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呂厚荃稱,2023年秋季我國冬作物區大部氣溫明顯高於常年同期,暖秋使北方冬麥區小麥冬前生長較快,部分地區出現旺長現象,抗寒能力差,遇強降溫有可能會出現凍害。特別是一些墒情差的地區,麥田不能嚴實封凍,出現大風降溫時,易形成凍害。
聯合國發表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稱全球變暖已是不爭事實
新華社巴黎2月2日電(記者盧蘇燕)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這是聯合國**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日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得出的主要結論。
上述結論為全世界的決策者儘快確定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專家們在長達20多頁的報告梗概中指出,對全球大氣平均溫度、海洋平均溫度、冰川和積雪融化的觀測以及對全球海平面的測量等已證實,全球氣候正在變暖。
專家們**說,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釐米至59釐米,而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
報告梗概說,從1750年開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經遠遠超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增加主要是由於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國際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鄭國光表示,今天公佈的這份梗概綜合了全世界科學家6年多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與2001年發表的第三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相比,增加了科學性,減少了不確定性。
他以**海平面升高幅度為例說,在起草第三份評估報告時,科學界的依據僅有幾項實驗,而此次的依據是11個國家採用14種氣候評估模式進行的58項實驗。此外,對全球氣溫升高幅度的**浮動範圍也明顯縮小,這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水平大大提高。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中,專家曾**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4攝氏度至5.8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9釐米至88釐米。
1月29日至2月1日,ipcc第一工作組的500多名專家在巴黎舉行會議,修訂第四份委員會評估報告,起草評估報告梗概。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作為ipcc的聯合主席主持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召開期間,法國首都巴黎等多個城市於2月1日晚關燈斷電5分鐘,藉此向浪費能源行為宣戰。埃菲爾鐵塔關閉了所有照明裝置,巴黎市所屬的博物館等建築物也拉閘斷電。
ipcc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於1988年建立的,會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專家,委員會分3個工作組。至今,ipcc已發表了3份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第四份評估報告的全文將在今年下半年發表。
氣溫為什麼會變化啊,為什麼天氣會有變化?
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 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範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 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佈。天氣是指某一個...
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對農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氣候資源是自然資源中影響農業生產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 熱 水 空氣等能量和物質,對農業生產型別 種植制度 佈局結構 生產潛力 發展遠景,以及農 林 牧產品的數量 質量和分佈都起著決定性作用。熱量是決定植物分佈的重要因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與熱量的關係更為密切,光合作用最適宜的溫度...
高溫天氣對社會生產產生什麼影響,高溫天氣對社會生產產生什麼影響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心 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病症狀與程度,可分為 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也最常見 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生昏倒 日射病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