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幾種書體及代表人物,中國書法字型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1-03-03 20:28:59 字數 5221 閱讀 5237

1樓:星揋

我國書法歷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章、今草)等五種。

1:篆書藝術(1)介紹: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

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

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

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型。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

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

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

標誰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

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

而且緊畫 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佈局也有關係。

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

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這兩種特徵。加之字型 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

小篆書體的章法佈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 秦刻石為代表。

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

除用於碑銘篆額 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唐篆。

因李陽冰出而復甦。仁秦篆的渾厚巨集偉之氣已蕩然無存。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

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風。

步趨持平。清朝篆書百花鬥豔。進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榮階段。

a:大篆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和描繪物象的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隨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產生的象形(圖畫)文字。

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即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商周時代,出現的鑄在鍾、鼎、貨幣、兵器等青銅器上的銘文 稱為 金文或鐘鼎文。書法漸趨整齊,風格圓轉渾厚,字形變化豐富,參差不一。

春秋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筆劃雄強而凝重,結體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稱之為大篆。

b:小篆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 統一字型,後人稱之為小篆。小篆 字型略長而整齊筆劃圓勻秀美。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戰國時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後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標準書體小篆。現存於西安碑林的《嶧山碑》,系宋代摹刻。

所書的刻石多已毀沒。存世的原石僅兩塊。

2:隸書藝術(1)介紹: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

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

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 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 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 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 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

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

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

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

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

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

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餘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2)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蔡邕 ,八分高手,書有《熹平石經》。

3:楷書藝術(1)介紹: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

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

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 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壁畫,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

楷書的 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書盛行於六朝,至唐代出現了繁榮局面。自秦漢之際產生筆畫至三國楷書成型,兩晉南北朝是楷書發展的勃興時期,以王羲之為代表。

北朝書法的勃興是楷書興旺的標誌。其質樸雄強的藝術風格。與南方的秀麗典雅。

雙峰對峙。楷書鼎盛時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風格之變。各書家各顯其個性體 貌。

中唐顏真卿以雄風創新;晚唐柳公權以柳骨相媲美於顏筋。凡此三變。形成唐楷之大貌。

五 代、宋、元、明、清是楷書式微期。書家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都未能突破晉唐楷書已有的格局。

楷書的 審美表現性和抒情性均不及行草書。

(2)代表人物:

楷書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獻之、歐、顏、柳、趙等。

a:書聖王羲之

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人,後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有書聖之稱。亦長於詩文,但文才多為書法之名所 掩,不為世人所重。曾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世稱王右軍。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 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的傳世 墨跡可以讓你對精采絕倫四個字有深刻的體會。他的作品美妙絕倫,無雷同乏味之嫌。

中國 書藝在他筆下成就最高個人頂峰,其後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完善 :或意或法、或韻或勢,區域性過之者不乏其人,整體而論,無出其右。

b:歐陽詢歐體

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卒於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以楷書和行書著稱。為書法史上第一大楷書家,其字型被稱為歐體,與顏(真卿)體,柳(公權)體,趙(孟

中國書法字型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樓:牙牙的弟弟

楷書的代表有顏真卿(代表作品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

草書的代表人物張旭(代表作品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隸書的代表人物有鄭簠、金農,代表作品有《曹全碑》、《張遷碑》等。

行書的代表人物有王羲之,代表作品有《蘭亭序》,篆書的代表人物有太史籀,李斯,代表作品有《石鼓文》、《秦公簋》等。

1、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祕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2]  、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2、張旭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張旭傳世的書法真跡很少,北宋米芾《寶章待訪錄》著錄有張旭的《前發帖》、《汝官帖》、《昨日帖》、《承須帖》、《清鑑等帖》和「千文帖」。

3、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4、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標準書體小篆。現存於西安碑林的《嶧山碑》,系宋代摹刻。所書的刻石多已毀沒,存世的原石僅兩塊。

相傳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廢待興,因此秦國有眾所周知的七個同一,其中文字長短常重要的一項,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國原有篆書基礎上統一八國文字的結晶。

主要作品有《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5、金農

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閒號。

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鑑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

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幹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洋務運動及代表人物

一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 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 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 自強 後期口號為 求富 二 代表人物 1 代表 恭親王奕欣 文祥 2 地方代表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擴充套件資料洋務運動的...

中國戲劇的種類及每個戲劇的代表人物

京劇 越劇 黃梅戲 評劇 豫劇 崑曲 墜子戲 粵劇 淮劇 川劇 秦腔 滬劇 晉劇 漢劇 河北梆子 河南越調 河南墜子 湘劇 湖南花鼓戲等。1 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佈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 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 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請說出京劇中臉譜的顏色代表什麼及代表人物

色臉 又稱油白臉 有幾種用意 一種是用於童顏鶴髮的老英雄 將官,例如 四傑村 之鮑賜安 鬧昆陽 之耿衍 一種是與抹臉的有關聯,姦凶武人常用白色臉,如 戰冀州 之楊阜 豔陽樓 之高登 再一種與前者相類,但只是剛愎成性,如 失街亭 之馬謖 陽平關 之徐晃。太監用白色臉表示其性情奸詐和膚色白皙,如 臺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