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柒愛菊花
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經》中的「道」 「道」字見於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經》。
不可言說 《道德經》第一章一開始就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王弼氏對此的解釋是: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不道,不可名也。」 一般來說,這裡第一個、第三個「道」字解作「終極真理」;第二個「道」字解作「言語,說話」。
意思大概是:「可以用言語解釋妥當的『道』,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道』;若果我們給予『道』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也肯定不能把『道』形容妥貼。」 由於人認識的侷限性,我們所說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無法窺見道的全貌,故無法反映道的本質。
例如我們說這是一張桌子,可那是我們的說法,它是什麼呢?是一堆木頭,還是一堆原子,都只反映了它的一個側面。 正因為「道」本身是不可言說,所以老子在《道德經》後來寫道: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也就是說:「這個『道』字雖然不肖,但我(老子)還是先把這個終極真理叫作『道』好了。
」 衍生萬物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意指「道」是宇宙執行,自然變化的法則,是事物的規律,因此,「道」是一切的本源。
[編輯] 道在萬物之中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就是說,人的法則在地裡頭,地的法則在天裡頭,天的法則在道里頭,而只有道的法則是自在的,本源的。
道也是道路的意思。是事物發展路徑。路徑是事物規律的外在體現。
因此,道理與道路就統一了。 [編輯] 《莊子》中的道 《莊子》是道家另一部經典作品,裡頭也有述及「道」的概念。 無處不在 《莊子》外篇《知北遊第廿二》中,有這麼一段: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 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
「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
」莊子曰:「在螻蟻。」曰:
「何其下邪?」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曰:
「 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汝唯莫必,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鹹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嘗相與遊乎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旡所終窮乎!嘗相與旡為乎!澹而靜乎!
漠而清乎!調而閒乎!寥已吾志,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
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彷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
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莊子在此回答東郭子問「道是什麼」,大意是說:「『道』是無始無終,無所不包,無處不在。
人要學道的話,當看鼻涕蟲,當看屎尿便溺,所有事物都不放過,才能觀見『道』的法則與偉大。」 《周易》中的「道」 《周易》是中國古道占卦筮卜之書。《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居爾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為早。
其實,現今多數學者均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應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陰陽就是道(老子認為陰陽可能不會不是道的一部分,因為道可道,非常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 天之道,曰陰與陽。」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執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道的衍生與變化 繫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
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 《呂祖明道說》對「道」字的解釋 《呂祖明道說》認為「道」字從「首」從「辵」,「首」指「先天一炁」;「辵」義為乍行乍止。「有先天一炁之道存焉。
何言之?性非此道不能圓,命非此道不能了,其事非人不敢言。故道家巧譬曲喻,而有玉液了性,金液了命之說。
夫玉液金液者,即先天一炁之道也。其所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道也。鬼神所以能為造化之跡,而為二氣之良能者,亦此道也。
」 「首者先也,取先天一炁之義也;辵者乍行乍止也。」
何為天道? 何為人道? 何為天人道 ?
2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因不善業而投生於三惡道,而因善業而感召生於三善道之果報。在三善道中,生於天界之福報最大,修羅道次之,人間則再次之,但人間卻是最適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對老、病及死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了解。對於生苦,我們或許不太明白,亦無法記起自己在母胎內乃至出生過程所經歷的痛苦了。在母胎內的近九個月間,嬰兒所受的痛苦很大。
雖然我們現在記不起了,但這不代表我們當時沒有感覺。在出胎時,嬰兒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後,我們連少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
若不是父母的守護照顧,我們可能只會存活幾分鐘,便會被野獸吃了或者冷死、餓死了。
老苦並非單單指老年之苦,而是指從入胎開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這種苦則更為明顯。在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機能衰退,走多幾步路也舉步為艱,胃口也不好,臉上的**變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來。
在五濁惡世年代,年輕人不懂敬老,老人益發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這老苦就像一個小偷,不知不覺間便把我們的青春偷去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
對通曉佛法的人來說,心上可以不覺苦,視老化為一種自然的事,但肉體上的老苦,則仍然無法迴避。
病苦分為外在及內在病患兩種。外病是如胃疼、癌症及肺病的種種病患。它們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致死而已,影響力只及今生。
內苦是貪念、瞋恨及愚痴等煩惱。因為它們能驅使我們的身、語、意作出如殺生等種種不善行為,致令禍延長至無量劫的未來多次轉生受可怕的痛苦果報,所以它們絕對比外病嚴重。如果我們今生患了嚴重的胃病,不過是受幾年苦,頂多也不過是病至死亡而已。
但如果我們生起強烈的瞋心,這便會令理智失常,甚或因而出手殺生,這便結下了多生多世短壽及投生於三惡道的因緣,萬劫不復。這一連串的多生苦報,亦只源出於一念之瞋。由此可見,心病是極為可怕的。
有關死苦,並不單指死亡時肢節及肉體所承受之痛苦,而且包括到時伴隨之恐懼及不安。這些我們剛才在討論死亡過程時已詳說了,在此不再重複了。
在人間投生,除了上述四苦外,還有求不得苦、受別離苦、怨憎會苦及五取蘊苦。天界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壽元是很大的,沒有像人間的生苦、老苦及病苦。
欲界天的眾生,入胎時是男女一對一對地投生於天界的花蕊中的。在花開時,他們便以天男及天女的形式化生。在天界中,並不需日、月來報時,而以花開花合為一天。
這一道中的眾生一生享樂不盡,有一個佛經中的故事與此有關。在釋迦如來在世時,他有一個**叫「舍利弗」(梵名shariputra),佛教中著名的《般若心經》便是為他而說的一部**教法。這個舍利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他有一位**叫「海生」。
海生是一位在家居士,其職業為醫師,而且醫術十分高明,受著眾人的敬重。在海生出入時,由於其高貴地位,通常都騎象而出行。有一次,海生在半路上遇到其**舍利弗。
由於他十分敬重自己的上師,他竟然不顧儀態地、連跌帶滾地由象背直接撲倒地面上向**頂禮。所以,這個海生醫師,可說是一個敬師的模範。海生在一生中作善甚多,但卻死在其師舍利弗在生時。
在死後,海生因其善業力而生於天界中。他的前生老師舍利弗,以神通升至天界,意欲為他說法教學。在見到前生為海生醫師的天男時,舍利弗正欲趨前向他說法開示,但這個天男只向舍利弗揚了一下手示意,便馬上繼續玩樂去了。
這並非是因為天男不記得舍利弗。相反地,由於其業力,天男能清楚記憶其前生的事,卻因天界之樂實在**太大了,以致他只能在一剎那間揚手向極為敬重的老師打招呼,便又迷失於極度的享樂之中。這個情況,就有點兒像我們在**極為精彩的電視節目時,親友來往我們亦只會略為應酬一下的情形。
我們仔細想一想,一位本來至為敬師的人,在天界中仍然抵不住**,何況是我們呢?由此可見,天界雖為六道中福報最大的一道,但卻並非修持佛法的一個有利地點。正由於此原因,我們求生於淨土中,而不求生於天界享樂。
天界雖無生苦、老苦及病苦,但天界眾生在死前,一樣有極可畏的痛苦。他們的壽元雖極長,但始終亦難免一死。又由在天界投生時,他們的善業福報皆用盡了,下一生多投生於三惡道中。
在死前的一段時間,天界眾生會出現天人五衰的情況,例如其身上的花會枯謝、身上不再放出光明、本來自然散發香氣之身現在發出陣陣體臭及身上開始流汗。於此時,其天界友人都會遠遠避開他,任由他一個孤獨地等死。由於天界眾生自然有神通力,他們能預見下生將墮惡道。
我們試想想,我們不知下一生會投生何處,尚會怕死貪生。天界眾生天生愛乾淨,而且一生享樂,在預見將生為汙穢的畜牲、地獄或餓鬼道眾生時,他們的恐懼及無依感是多麼的大呢!佛教稱:
善業是清淨法,不善業是染汙法。以善惡諸業為因,能招致善惡不同的果報,是為業果。作為業果的表現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萬法,都是依於善惡二業而顯現出來的,依業而生,依業流轉。
所以,眾生行善則得善報,行惡則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果報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身、語、意業,招致新的果報,故使凡未解脫的一切眾生,都會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惡鬼道、地獄道中迴圈往復,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輪迴。
一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輪迴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說是凡夫,生死流傳,不能出離,如同漫漫的長夜,雖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還是要受輪迴。一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間,這有形世間為無名煩惱所包圍,所以世間為五濁惡世。在六道輪迴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內,都要接受輪迴,因此佛經說三界猶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煩惱無名之火所燒。
據經典所指出,行十不善業因緣故,要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行十善業道因緣故,則生天界及人界。所謂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靈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雖然享福,但是福報總有享受完的時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一墮落,仍然要輪迴的。
至於阿修羅境界,就是精靈世界,停留在精靈世界的靈魂,固然生前也修善業,但,走了一步邪路,所以不能稱為「正神」,只能稱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羅境界的環境是最複雜,「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間者,以此類為最多。 故人若有「正氣」,邪氣不能生。 人若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
因此,所謂「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者也。
六道輪迴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迴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
「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
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有二項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輪迴有四項是無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羅道」、「惡鬼道」、「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教中雖然有「因果報應」的理論,但更正規的提法是「因緣果報」,那麼「緣」是什麼意思呢?佛教中「緣」的內容及其複雜,簡單地說就是「條件」。比方說:
蛋可以孵成雞,但是孵成雞需要一定的溫度,這個一定的溫度就是「緣」。雖然蛋可以孵雞(因果條件具備),但是,不具備一定的溫度(緣),蛋是不會成雞的。
因此,佛教中叫人「修行」,脫離六道輪迴,就是從「緣」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惡因變成惡果;而讓多生累劫造得善因,儘快成熟,變成善果。從而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
何為道,何為天道,何為道?何為天道?為何會有道?道的作用是什麼?
何為道?道即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卻能行雲流水。道即是無為,無為並非不為,而是無所不為,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不要強為,道常在!人存於世是為了超越自我尋找屬於自己的道,是非成敗生死無為是欲的另一種形式,當真正領悟何為道,這一切並不重要了,超越自己尋求自己的道方是人生的第一境界.天道 那是天上對人...
何為術何為道
道就是 規律 如何運用道呢,那就是術,中華文明的數術。術通常指實用的技巧,方法。道與術,從某種意味上講就是思想與技術。道,作為哲學概念,最早出自黃帝時期 廣成子.自然經 與漢字同在,與中華文明同在。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執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
何為生,何為死,何為人生?何為生活?
索甲仁波切寫過一本 生死書 裡面有一些對於生與死的觀點。生亦是死,死亦是生,亦生亦死,無生無死。人自從出世就在慢慢走向死亡。活著就是在慢慢死去。生 死只不過是中陰投生在生命軀體裡的一種狀態。算了,孔夫子說了,未知生,焉知死。知道太多卻無法改變,反而痛苦。活著即是生,死亡便是死。生的極致是死亡,死的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