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權論,《海權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21-03-03 21:50:05 字數 6211 閱讀 4851

1樓:夜獨醉

亦稱海上實力論或海軍制勝論。主張建立海權、控制海洋是勝利和強國之本的戰略理論。

主張建立並運用優勢的海上實力以控制海洋,進而實現國家經濟、政治和軍事目的。

海權論是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公元前古希臘和古羅馬統治時代即萌發過建立強大海上力量控制海洋的思想。到近代,這種思想開始形成理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海軍少將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和英國海軍中將科洛姆(philip howard colomb,1831-1899)提出了海權論的基本觀點。

主張以**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並保持制海權,是推動國家以至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

「只有控制了海洋才能控制世界財富,進而控制整個世界」

奪取制海權主要依靠佔優勢的海軍,艦隊是海上力量的主體,奪取制海權的基本方法,是海上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奪取制海權是海上戰爭的基本規律和勝利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海權論》?

2樓:易書科技

《海權論》主張憑藉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控制海洋,以實現戰略目的的軍事理論。這一理論是美國人a·t·馬漢於19世紀末期創立的。

他認為以**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並保持制海權是國家強盛的主要因素。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佔優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以及發達的基地網。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通過戰略決戰。

集中兵力是作戰的基本原則和貫徹海軍戰略的主要手段。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地區和中美洲地峽,爾後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它是當時美國**制定海洋政策和發展海軍的理論依據,並對其他海軍強國的海洋戰略發生重大影響。

——引自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世界軍事百科之作戰謀略》

《海權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該書編選自馬漢的四部重要著作,總結研究了有史以來海戰的戰略及其影響,提出了制海權決定一個國家國運興衰的思想,即著名的馬漢主義。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歐洲的衝突、亞洲的問題和美國的利益。

這裡主要介紹其海權思想。

海權的歷史就是關於國家之間的競爭、相互間的敵意以及那種頻繁地在戰爭過程中達到頂峰的暴力的一種敘述。但是,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十分引人注目和重大的時期,海上霸權所具有的影響和重要性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於是作者引述了很多戰爭史料,以證明關注海上霸權的重要意義。

影響一個國家海上實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形態構成,其中包括與此相連的天然生產力與氣候、領土範圍、人口數量、民眾特徵、**特徵。作者以1778波旁王朝的海上戰爭為例,分析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在任何一場即將來臨的戰爭中,它們的永續性將完完全全地取決於海上力量的平衡,取決於那片尚未由戰爭確定其歸屬的海域中的帝國。

作者在談到歐洲衝突、亞洲問題時,無不關涉海洋。在談到美國利益問題時更是如此。他指出:

英國有強大的海軍,無疑是美國的可能敵國中最難以對付的一個。因此和這個國家達成諒解對於美國的對外利益有重要意義。另外,如果美國能獨自擁有一個關鍵據點而沒有競爭對手,如果美國確定自身的利益是建立在推行權利的力量之上,而不是以其他國家的意願為依據,就必須清醒認識到,跨洋交通的自由取決於對加勒比海的控制權。

古巴和牙買加這兩個被視為要點的島嶼對於控制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最具實質性意義。現在不可能再有哪一個國家能像過去那樣獨霸海洋。英美兩國有著共同血緣,它們可能在控制海洋方面建立合作,確立同一種族對海洋的支配。

對於美國而言,如果面臨什麼軍事危險,那麼最佳迎擊區域是在美國本土之外,即海上。準備海戰,就是既準備還擊海上的進攻,也準備發動海上的進攻。

海權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4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核心思想:地緣政治是國家實力延伸的有力載體。

1、馬漢認為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

2、馬漢也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

3、馬漢的海權論對日後各國**的政策影響甚大。美國**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馬漢理論為基礎。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都以馬漢理論為原形。

影響海權的六個要素:

一是地理位置。如島國,既不靠陸路去保衛自己,也不靠陸路去擴張領土,而完全把目標指向海洋,比大陸國家擁有更明確的向海洋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發展海權的優越條件。

二是自然結構。致力於發展海權的國家,必須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要有許多能夠得到保護的深水港灣以及深入內地的大河等條件。

三是領土範圍。國家發展海上力量必須要有一定面積的領土作為依託,領土的大小要與國家人口的數量、資源及其分佈狀況相稱。

四是人口數量。人口以從事海洋事業的人員為主,可以為海軍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兵員。

五是民族特點。一個海軍強國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質利益,追求國內外有利可圖的商業往來,也可概括為一個民族強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

六是**性質。**要具有海洋意識且對海軍重視,政策上具有連續性。

5樓:匿名使用者

海權論的核心思想有以下3點:

1.馬漢認為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

2.馬漢也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

3.馬漢的海權論對日後各國**的政策影響甚大。美國**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馬漢理論為基礎。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都以馬漢理論為原形。

6樓:血影藍凌

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崙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

7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海權論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創設一支強大的近代海軍;2.大力發展工業和航運業以推動國內外**的發展;3.扶植南洋華人墾殖事業,經營之以為藩鎮。

8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漢海權論之中心思想   (一)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崙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拿破崙幾次企圖渡過海峽徵英皆告失敗後,於一七九八年徵埃時,其海軍在尼羅河口海戰時遭英國納爾遜將軍所率領的艦隊重創,地中海制海權盡失,本國與埃及遠征軍的交通線被切斷而告失敗。

一八0一年,拿破崙為了削弱英國的商業,號召各國『武裝中立』,**、丹麥、瑞典及普魯士皆參加,一致反對在波羅的海行使交戰國權利。英國必須仰賴波羅的海各國輸入橡木、繩索和帆布,所以無法容忍上述諸國參加武裝中立,乃派遣波羅的海艦隊,以武力來打破拿破崙的武裝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戰中擊敗丹麥海**隊取得進出波羅的海的自由後並進入芬蘭灣,打破武裝中立的政策。

( 參閱『中外戰爭全史』第九冊第二十二 篇第四章 )。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英國艦隊擊敗法西聯合艦隊,建立英國海軍的無敵霸權。(英國指揮官納爾遜將軍在此役中殉職) 注:

請參閱『中外戰爭全史』第九冊第二十二篇第四章。   (二)海權的發展屬外線作戰,以攻擊為主要任務,陸權則以防禦為主。   (三)有優勢之海軍,優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與敵人抗衡,發揮海權之力量。

  1、馬漢認為海軍的目的在於會戰,而最終的目的則為取得制海權以控制海洋,因此艦隊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強力的攻擊火力,擁有優勢的海軍,才能控制海洋。   2、擁有廣大又富饒的海外殖民地及優良海港,有利於艦隊補給、維修,對延伸海軍戰鬥能力有很大助益。馬氏認為海權必須能確保自己的交通線安全,並同時能切斷敵人的交通線。

交通線愈長,則海權所能賜予的利益也就愈大。而交通線的建立,就依賴線上的各個海外基地(殖民地)與海港了。英國在十八世紀在地中海南岸擁有眾多海外基地,因此方能封鎖法國海岸,擁有地中海制海權;法國拿破崙遠征埃及,其目的即欲切斷英國經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線。

  (四)丹麥的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控制北海與波羅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羅陀海峽緊扼大西洋與 地中海的交通;蘇彝士運河為地中海與印度洋的海運衢道,若能掌握這些戰略要地,就可 發揮以海制陸的優勢。

9樓:匿名使用者

地緣政治是國家實力延伸的有力載體。

10樓:水瓶一帆風順

《海權論》於2023年在美國出版

,是美**事理論家馬漢海權理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海權論》一出版即引起關注,美國、日本、德國與前蘇聯等國都先後將其作為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方向指導。被譽為是近代制海權理論的奠基之作。中國當前嚴峻的海權形勢已成為國人的共識。

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打破海上的枷鎖,真正走向全球的廣闊世界。制海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希望我們精心再版的這本《海權論》,能夠讓每位讀者認清當前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所面臨的重重壓力。

並指導中國走向破冰和輝煌,讓你對中國的未來不再迷茫

「馬漢海權論」的內容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漢   1: 海權論鼻祖馬漢

起源於海洋文明的西方國家

很早就重視海洋的意義,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幾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乃至今天的美國在世界上的優勢力量都是以海權為基礎的。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1840-1914)於2023年9月27日出生於美國西點軍校的一位教授的家庭。2023年畢業於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後,即在美國海軍部任職。1862-2023年,調海軍學院任教。

2023年,調任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軍械和射擊系主任。2023年,再調海軍學院任教,主要教授海權理論和海軍史。1886-1889、1892-2023年兩度擔任海軍學院院長。

馬哈尼的海軍理論研究始於2023年。這一年他撰寫了第一篇**《海軍軍官教育》。在這篇**中,馬漢提出如下觀點:

「歷史不贊成這種觀點,即堅信和平就是保證戰爭不會發生。」2023年,當馬漢獲悉法國的一個公司準備修築巴拿馬運河時,抱怨美國對此「袖手旁觀」,認為當時居於世界第12位的美國海軍,僅僅是一支「防禦力量」,而「對付敵海岸線,則需要一支進攻的力量」,「為了控制(中美)地峽,我們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他發現,人類在海上的機動性超過了陸地。

他在研究了英帝國長期稱霸世界的歷史後,於2023年出版了《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出了「海洋中心」說。馬漢認為,商船隊是海上軍事力量的基礎;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略海道的控制;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島和巴拿馬地峽;海軍威力=力量+位置,海軍必須以「集中」為戰略法則,同時要重視「海上交通線」、「**位置」和「內線」;海軍必須積極出擊,不能消極防禦。馬漢的《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在美國再版了30多次,並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馬漢也被後人公認為是海權論的鼻祖。他的突出貢獻尤其在於對海權這一概念的建立和廓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體現了巨大的理論價值,對當時的世界和後世歷史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馬漢是一個順應時代而起又推動了時代發展的偉人。

馬漢的有關海權的理論著作有20多部。其代表作為「海權論三部曲」——2023年完成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2023年出版的《海權對法國大革命和帝國的影響,1793-1812》;2023年完成的《海權的影響與2023年戰爭的關係》。馬漢認為,不可能再有哪一個國家能像過去那樣獨霸海洋,美國應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英國合作,確立同一種族對海洋的支配。

馬漢明確表示,他的海權論是要為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提供基礎,並公開稱「強權即公理」。馬漢曾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的海軍顧問,他的理論成了美國海軍發展和海上擴張的理論根據。202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軍法案》,美國開始大規模發展海軍。

19世紀最後10年,美國的海軍實力由世界第12位躍升為第3位,僅次於英、法兩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權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當作自己的「內湖」。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海外仍有700多個軍事基地,4個作戰艦隊,13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各型艦艇468艘。

鑑於馬漢對美國海軍戰略的重要影響,富蘭克林·羅斯福**說:馬漢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強大的海權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礎,馬漢的海權思想仍然深深影響著美國和世界許多政治家和軍事家。

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大國用於海軍建設的開支佔國防開支的比例很大,美國為30%,英國、日本23%,法國14%,義大利13%,德國12%。海軍如此被重視,歸根結底,不得不歸功於馬漢海權論的開山之功。

海權論中的戰爭法則是什麼,什麼是海權論

海權論 中戰爭法則是 集中優勢兵力原則 摧毀敵人交通線原則 艦隊決戰原則和 位置原則 什麼是海權論 亦稱海上實力論或海軍制勝論。主張建立海權 控制海洋是勝利和強國之本的戰略理論。主張建立並運用優勢的海上實力以控制海洋,進而實現國家經濟 政治和軍事目的。海權論是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公元前古希臘和...

《海權論》的作者對於海權有著怎樣的觀點

他認為以 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並保持制海權是國家強盛的主要因素。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佔優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以及發達的基地網。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通過戰略決戰。集中兵力是作戰的基本原則和貫徹海軍戰略的主要手段。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地區和中美洲地...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左右,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150字左右

老人bai與海 是現代du美國 作家海明威創作於1952年的zhi一部中篇 dao也是作者生前發版 表的最後一部小權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