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原生動物、寄生植物
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於植物體並導致侵染性病害發生的生物。多為異養型的非專性寄生物。病原物雖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決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
能否導致發病,還決定於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環境條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什麼是病原物?病原物有哪些主要種類?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植物病原物是以活的植物為生、從活的植物獲取食物和能量,並影響被取食的寄主植物生長的寄生生物,又稱為病原菌。病原物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通常所說的病原物都是寄生性的,也有少數是腐生。
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其中最重要,也是與柑橘病害關係最大的是真菌。
真菌是一群很小的低等生物,形態複雜,不能自營生活,一般以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入植物組織,並不斷伸長成菌絲蔓延,吸取養分,並分泌毒素,使植株發病。真菌的菌絲體不僅吸取營養進行生長、發育,而且可以再生繁殖,產生子實體和孢子等繁殖體。菌絲及其繁殖體越冬成為次年發病的根源。
柑橘的真菌性病害種類最多,約178種,但大多真菌病害使用一般藥劑防治常能奏效。其田間病害主要為瘡痂病、炭疽病、樹脂病和腳腐病等。儲藏期病害主要種類為青黴病、綠黴病、蒂腐病和黑腐病等。
細菌是一種最小的單細胞生物,一般沒有營養體和繁殖體的分化,多以**方法進行繁殖。所有的植物病原細菌都是桿狀細菌。病原細菌通常是在病株上或隨病株殘體落在土中越冬,次年借風、雨、昆蟲以及帶菌苗木、接穗的轉運而傳播,從植物的自然孔口或傷口等處侵入。
細菌引起的柑橘病害有柑橘潰瘍病和柑橘黃龍病兩種。
病毒是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一種極其微小的寄生物。它存在於病株的汁液裡,能隨著汁液在樹體內的運轉擴及全體,引起全株性病害。病毒病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刺吸式口器害蟲、嫁接、病株與健株接觸和帶毒植物的調運而進行的。
故在防治上要及早消滅傳毒媒介,實行種苗檢疫制度以及選育抗病品種等。病毒為害引起的柑橘病害重要的有衰退病、裂皮病、碎葉病等。對這類病害,使用常用藥劑防治,效果不佳。
線蟲是一種在解剖鏡下能觀察到的線蟲門的小生物,多以卵生方法進行繁殖。雌雄交尾後產卵,由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再經幾次蛻皮,變為成蟲。成蟲一般為線狀,兩端尖細。
為害植物的線蟲,口腔中有一個特殊的矛狀吻針,在取食時可以刺穿食物,在植物體內生活時還可以破壞細胞。線蟲為害引起的柑橘病害主要有柑橘根結線蟲病。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類群
3樓:匿名使用者
能寄生於植物的病毒、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都屬於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輕微條件下它們只引起植物生長的失調並降低其在生態環境中的生活和競爭能力;嚴重時則會導致植物死亡、大幅度減產和饑荒。病原微生物與植物的相互關係有一定的專一性。
不同病原菌的寄主範圍寬窄不同,有些病原菌只危害一種或少數幾種植物,另一些病原菌的專一性較低,它們常能寄生於多種不同的植物。有些病原菌除了寄生以外,在沒有適合的寄主時,還能營腐生生活,它們屬於兼性寄生的類群。在植物體內大量發展的病原菌通過各種途徑干擾植物的正常功能並引起病害的典型症狀。
例如,植物葉組織壞死造成葉斑;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可使植物組織和細胞解體造成潰瘍和腐爛;氣孔或輸導組織被病菌侵染後可導致萎蔫和枯萎;葉綠素合成代謝的破壞則造成植株缺綠;病原菌產生的吲哚乙酸等生長素類物質可使區域性組織細胞過度增生而產生畸形、樹癭等特殊形態。植物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之後常常會給某些條件致病菌造成侵染的機會,兩類微生物的雙重侵染又進一步加重了對植物的損害。植物病害對農業、林業及畜牧業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威脅,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一種作物在某一特定地區種植的可能性,在病害高發區種植的作物產量極低甚至會顆粒無收。
1、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是主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許多真菌都可以引起植物病害。如由藻狀菌中的致病疫黴(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馬鈴薯晚疫病,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的大麥、蘋果和葡萄的白粉病,由擔子菌中的鏽菌引起的許多禾穀類作物的鏽病及黑粉菌引起的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等已成為世界性的嚴重作物病害,由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棉花炭疽病、立枯病和黃萎病,水稻的稻瘟病和紋枯病等。幾乎在大多數作物上,果蔬上和花卉上都能發現真菌引致的病害。
許多真菌的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均能在植物上寄生。而無性孢子的大量繁殖和生長是病害蔓延和流行的主要原因,有性孢子的形成和它們在種子及殘枝落葉中休眠或越冬是翌年發病的主要原因。在許多病原真菌的複雜的生活史中,一個階段在寄主植物,另一階段則在土壤或植物殘留物中完成。
病原真菌的侵染與溫度和溼度有密切的關係。溫暖潮溼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尤其有利於病原真菌的侵染和植物病害的蔓延,土壤ph值也對真菌的侵染和致病性有一定的影響。
2.植物的細菌性病害
能侵染植物並引起病害的細菌主要來自假單胞菌屬、黃單胞菌屬、土壤桿菌屬、棒狀桿菌屬、歐文氏菌屬和枝原體屬等。病原細菌多由植物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寄生於植物組織或導管中,常引起植物產生斑點、白葉、頂死、萎蔫、軟腐和過度生長等病症。它們多能存活於植物組織或種子中,或進入土壤中營腐生生活。
例如引起果樹火疫病的解澱粉歐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就在樹幹或樹枝的組織中越冬,到次年春天借昆蟲和降雨再次傳播。引起水稻白葉枯病的水稻黃單胞菌(xanthomoasoryzae)除能在水稻秸杆上越冬外還能寄潛在種子穎殼、胚或胚乳表面,能在乾燥條件下存活半年以上,因而還能隨種子傳播。引起蠶豆萎蔫病的棲菜豆假單胞菌(xanthomonas.
malvacearum)能潛伏在蠶豆珠孔中隨種子傳播。引起棉花角斑病的錦葵黃單胞菌(xanthomona**alvacearum)則寄存在子葉外緣而隨種子擴散。根癌土壤桿菌(agrobzcteriumrumefaciens)可作為能在土壤中兼性腐生的代表,它在寄生時能使許多雙子葉植物(如番茄、糖用甜菜和許多果樹等)的根或莖部形成腫瘤
3.植物的病毒性病害
已知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有300餘種,馬鈴薯遲化病早在18世紀末即在歐洲發現,迄今仍是農業生產中的重大難題之一。菸草花葉病毒是最早被發現的病毒,流行時常可使產區烤煙減產25%。與動物病毒和噬菌體不同,植物病毒的侵入必須要有活細胞上的微傷才能進入細胞質,然後可以經薄膜細胞和胞間連絲彌散或進入輸導組織快速轉移。
病毒在植物體內的分佈有區域性性和全面性兩種,進入寄主細胞的病毒在複製自身的同時,干擾和破壞了寄主細胞的正常生理代謝活動,從而產生植物受害的症狀。
歸納各類病原物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狀特點.
4樓:
感病植物在病原物或不良環境條件干擾下,其生理、組織結構和形態上所發生的病變特徵。肉眼可直接觀察到的病變,稱為巨集觀症狀;藉助顯微鏡才能辨別的病變,稱為微觀症狀。微觀症狀多應用於病細胞或病組織的研究範圍內,只在植物的病毒病診斷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觀察韌皮部中有無壞死細胞,篩管和導管中有無增生結構,以及在感染病毒病的病細胞中出現的各種內含體的形態和型別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現的特徵不同,巨集觀症狀常分為病狀和病徵兩個方面。
病狀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徵。一般有以下幾種型別。
變色指整個植株、整個葉片或葉片的一部分變色。主要表現為褪綠和黃化,也有的表現為紫色或紅色等其他色澤的變化,葉色變深成藍綠色或葉片表面呈金屬光澤(銀葉病)等。葉片上不均勻的變色,如常見的花葉,是由不規則的深淺綠或黃綠相間形成的。
變色部分呈不規則斑塊的為斑駁,呈環狀的為環斑或幾個環斑組成的同心斑和線條狀變色的線紋。單子葉植物的花葉症狀是在平行葉脈間出現條紋或條點等不規則變色。沿葉脈變色的症狀有脈帶和脈明,花部顏色的變化有花色變綠等。
變色症狀是由於葉綠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壞或抑制所致。常表現於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鐵時植物褪綠,缺氮則黃化,土壤中積累鹽鹼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質導致植株發黃或變紅等。有些類菌原體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現黃化。
壞死區域性細胞和組織的死亡。症狀表現因壞死部位不同而異。葉片上的區域性壞死稱葉斑;有各種形狀和表現:
呈輪紋的為壞死環斑或輪紋斑;而蝕紋則僅是表皮細胞的壞死,不同形狀的蝕紋又分別稱為線紋和橡葉紋等。壞死的葉斑組織脫落即形成穿孔。各種器官均可產生區域性壞死,如莖部的條斑壞死(幼苗莖基壞死表現為立枯或猝倒)、果實上的壞死等。
內部組織的壞死有塊莖內的褐斑、網腐和黑心,維管束的褐死和韌皮部壞死以及果實苦陷等。
腐爛整個組織和細胞的破壞和消解。植物的根、莖、花、果實都可發生,尤易見於幼嫩組織。組織腐爛時可隨著細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質。
細胞消解較慢時則腐爛組織中的水分會及時蒸發而形成幹腐,如果實受侵染腐爛後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細胞的消解很快,腐爛組織不能及時失水,則形成溼腐或軟腐。一些病原細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膠酶,使連結細胞的中膠層分解,導致細胞離析、內含物死亡或分解。
從受害部位的細胞或組織中流出分解產物的情況,稱異常分泌,其性質與腐爛相似。病部流出膠體物的稱流膠;松柏科植物反常溢位樹脂的稱流脂;流出乳狀液的稱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樹液時稱流液。
萎蔫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輸導系統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組織的產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莖的維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葉柄或部分葉脈的維管束受害則是區域性性的。
畸形感病植物組織和器官所發生的皺縮、捲曲、矮縮、叢簇、叢枝、髮根、腫瘤、花器和種子**等現象。矮縮是全株發生抑制性病變,生長發育不良、植株矮小。叢簇只是主軸節間的縮短,或節間的數目也同時減少,但葉片的大小仍正常。
枝條不正常的增多形成叢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過度分根形成髮根,腫瘤在根、莖、葉上均有發生。莖和葉脈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組織,如耳突、皰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還會產生生長習性或對稱性的改變,如由匍匐性變為直立性等。
葉子受病後發生的病變也很多,如葉片變小,全緣葉變為缺刻葉,葉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皺縮葉,葉片沿主脈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葉等。花的各部分變為綠色葉片狀的葉變等則是一些特殊的變化。
病徵病原物在病株發病部位所表現的特徵。主要有:①黴狀物。
感病部位產生的各種黴層,其顏色、質地和結構等變化較大,如霜黴、綿黴、綠黴、青黴、灰黴、黑黴、紅黴等。②粉狀物。病部產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狀物。
白色粉狀物多見於病部表面;黑色粉狀物多見於植物器官或組織被破壞之後。③鏽粉狀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皰狀物,破裂後散出白色或鐵鏽色的粉狀物。
④粒狀物。病部產生的大小、形狀及著生情況差異很大的顆粒狀物,有的是針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與組織分離,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有的是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顆粒,為真菌菌核。⑤根狀菌索。
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產生的紫色線索狀物。⑥菌膿。病部產生的膠粘膿狀物,乾燥後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黃褐色的膠粒,是細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徵。
發生機制植物受病後表現各種症狀是因其細胞、組織或器官受到某種破壞而變質所致。許多真菌和細菌以及線蟲能分泌多種酶,可使植物的細胞或組織分解和受到破壞,從而造成壞死或腐爛。
常見的植物病害症狀有哪些,植物病害病毒引起植物病害症狀有哪些
作物病害的常見病狀歸納起來有五大類,即變色 壞死 萎蔫 腐爛和畸形。1 變色作物患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如葉綠素受抑制或破壞,出現褪綠和黃化 花青素形成過盛,葉片變紅或紫紅,呈現紅葉 有的葉片黃綠相間,呈現花葉等。2 壞死作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受到破壞而死亡。作物發病後最常見的壞死是病斑。病...
植物細菌病害有哪些,植物病害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病原生物型別可分為 真菌病害 細菌病害 病毒病害 線蟲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根據病原傳播方式可分為 種傳病害 氣傳病害 土傳病害和介體傳播病害等。作物病害的常見病狀歸納起來有五大類,即變色 壞死 萎蔫 腐爛和畸形。1 變色作物患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如葉綠素受抑制或破壞,出現褪綠和黃...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類群
能寄生於植物的病毒 細菌 真菌和原生動物都屬於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輕微條件下它們只引起植物生長的失調並降低其在生態環境中的生活和競爭能力 嚴重時則會導致植物死亡 大幅度減產和饑荒。病原微生物與植物的相互關係有一定的專一性。不同病原菌的寄主範圍寬窄不同,有些病原菌只危害一種或少數幾種植物,另一些病原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