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態對於周邊的影響,包括社會和自然狀況

2021-03-03 22:04:36 字數 6126 閱讀 3467

1樓:芮瀚文廉尚

自然狀況:

河流周邊地下水比較豐富,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的含水量可能更大,同時鹽鹼性也可能加大。

河流周邊地區空氣溼度較大,同時氣溫變化幅度更小。

河流沿岸植被更生長條件更好,物種多樣性更明顯。

峽谷地區河流對沿岸的侵蝕作用明顯,平原地區河流在沿岸的沉積作用明顯。

社會狀況:

河流是豐富的水源,容易形成農業區或是人口密集的城鎮。

河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形成特色飲食文化。

河流的航運價值,也影響這地區的發展。

河流水能資源,能源資源優勢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河流及沿岸的自然風光,構成了旅遊資源,也有利於地區發展。

"'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的最正確答案是什麼???

2樓:麻琪

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到小區裡散步,當入過演武池時,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撲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景象:生活垃圾、死魚全漂在池面上;水裡的魚正吃著那些生活垃圾;有人把髒水往池子裡倒……「媽媽,好惡心啊!」我捏著鼻子、板著一張臉對媽媽說。

「是啊,這種『大肚子』魚賣到市場上,會讓多少人生病,甚至死亡。」媽媽意味深長地說。

這時,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

外婆家在城鄉結合部,那兒的工廠不斷地大量排放著廢氣、廢水,路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工地不斷地發出些噪音,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寧等等,都使得這裡的環境變差。我們周圍環境的汙染,是人類在物質文明發展過程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時所產生的問題。

我們做過的問卷調查中,許多廈門市民認為廈門市區的環保工作做好了,卻忽略了城鄉結合部。還提出垃圾分類沒做好,應對市民加強宣傳力度,對市民亂丟垃圾的現象引起重視等意見。

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正視危機。除此之外,任何消極退避都於事無補。只要人人都為環保獻出一份力,我深信,總有一天我們與周圍環境又會和諧起來,而且將更持久,更完美。

3樓:傷心刺客

我們與周圍環境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汙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汙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汙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是促進和推動環森林,是生命的搖籃。

      覆蓋地球陸地面積曾達2/3的森林,呵護、哺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 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棲居森林之中,以森林抵禦寒風,樹葉為衣,野果飽腹,積木為巢,鑽木取火,木棍獵獸,依*森林發展了人類文明。       而今,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積仍然在減少中。

人類終因對森林的掠奪性利用嚐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球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淡水緊缺,到2o25年將有5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缺水問題;大氣質量惡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全球變暖,到21o0年,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217釐米,許多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大量野生動、植物絕滅,全球每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緩、阻止以上災難的發生。森林由於具有高大的形體、複雜的多層次結構、盤結交錯的龐大根系,以及分佈廣、面積大;生產力高和壽命長等特點,使得森林在自身的生長和繁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著一系列的物理條件和生物條件,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態環境效應和、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淨化環境、消除噪聲等多種生態功能。       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稱。

森林由於有對二氧化碳的分解並釋放大量氧氣的巨大功能,又被林為「人類的肺部」。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噪聲10-15分貝,綠化的街道可減少噪聲8—10分貝,可見,森林又有「滑噪音」的功能。森林能防止水災的功能更是人所共知……       植樹造林不僅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居住地變得更加美好,同時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

以日本為例,日本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5%,為此,森林土壤年貯水量達23o0億噸,森林防止泥沙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81o0萬隻,提供氧氣52o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6900萬噸。僅這幾項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能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8%,而為同年農業漁業產值的2.6倍,是木材產值的 h.倍。

      植樹造林,是人類在面臨巨大自然災害面前的最有效的自我拯救措施之一。為了讓地球上多一片綠色,多一決生命的屏障,讓我們行動起來。12億中國人,人人都為祖國奉獻一點綠,那將會創造出世界造林史上的一個奇

4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條件,也是人類發展的根基。當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程序中的迫切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採取嚴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汙染物排放總量,切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

建議號召「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同志為總書記的***,以***理論、「****」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並將之擺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事關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重要戰略位置,為我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一、環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環境問題的出現,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程序相關。近代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深刻地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變遷,從而成為環境問題變得突出的決定性因素。

工業文明帶來了科技的巨大進步,推動了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當人們還陶醉在工業化的巨大勝利時,生態環境破壞和汙染問題已經不期而至,並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而加劇,甚而形成了大面積、全球性公害。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環境公害事件層出不窮,致使成千上萬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於非命。2023年,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在一週內60多人死亡。

202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有毒煙霧刺激人的眼、喉、鼻,引發眼病、喉頭炎和頭痛等症狀,致使當地死亡率增高。2023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短短几天內,4000多人相繼死亡。2023年至2023年,日本「富山事件」,258人患上因中毒而引起的「骨痛症」,死亡人數達128人…… 20世紀後半葉,全球性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沉降」,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地球環境造成了危害。

環境問題帶來的慘痛現實,令國際社會開始反思已有的發展模式。20世紀50、60年代,一些工業發達國家開始組織專門性的環境問題調查與研究,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護運動逐漸興起。2023年,聯合國大會確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202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強調經濟發展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社會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環境問題的形成以及相關對策的制定,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20世紀50至70年代,由於當時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我們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

這一趕超型發展戰略,使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較快地步入工業化程序,但由此自然資源和環境也承受了過重的壓力,區域性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和汙染問題。改革開放之後,經過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日漸合理,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依然比較突出。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經濟的加快發展,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總體上日益加劇,長期積累的環境危機逐步呈現,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迫在眉睫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 當星空不再蔚藍,當河流不再清澈,當土地變成荒漠,人類將何以生存,何以面對養育自己的地球母親? 保護生態環境,關係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

保護生態環境,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同志指出:「環境保護工作,要著眼於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這是對我國整個環保事業的形象總結,也是對我們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

保護生態環境,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抓住大好機遇期實現戰略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由於目前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環境法制建設尚未完善,環境管理力量比較薄弱,生態環境狀況在一些地區不容樂觀,國家環境安全已經受到威脅。

在未來若干年內,我國的化工、造紙、冶金等行業在產業結構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一時也難以改變,因而,結構性汙染在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轉變。在城市化程序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嫌滯後,城市環境問題依舊突出,汙染可能向農村轉移與蔓延。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和消費轉型,也將產生空前的環境壓力。

因此,要抓住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及各種舉措,針對現實,對症下藥;面對未來,未雨綢繆。 保護生態環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內容。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任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

人類基本生活需要的供養,以及現代化建設所需的一切原材料,無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賜。自然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然環境對人類廢棄物的吸納、淨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就不可能長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高度重視環境對發展的重要性,追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要努力轉變以高資源消耗、高耗能、高汙染排放為基本特徵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改變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離開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便無從談起。

保護生態環境,是中國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本著對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事務積極負責的態度,參加或者締結了多種環境與資源保護國際公約和條約,並把這些檔案的精神引到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中。參與就是承諾,承諾意味著責任。

我們所採取的保護生態環境的種種對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實已經簽署和批准的國際環境條約,承擔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義務,從而為改善全球環境作出努力。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環境保護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無所作為。中國一定要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環境保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今後一個時期,既是我國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的階段,也是環保工作大有作為的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之後,***、***將環境保護擺上重要位置。從「八五」開始,國家將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實施了治理汙染企業、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根本性措施。

我國發布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並以《環境保**》為基礎,先後頒佈了8部環境保**律、30多件環保和核安全行政法規,以及70多件部門規章。近年來,我國環保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環境汙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鉅性和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必須發展迴圈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汙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工業佈局,充分發揮**的主導作用和市場機制,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促進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要科學認識和自覺遵循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為重點,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汙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汙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汙染的狀況。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加快環境保護的法治程序。

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和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部門要制定實行綠色發展政策,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發展過重的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gdp核算範圍;要完善幹部政績考核機制,將環境績效納入其中,發揮其正面的激勵效應。保護生態環境,必須鼓勵公眾積極參與。

要廣泛進行環保宣傳,提高全民環境憂患意識;要實行環境資訊公開,加強公眾參與環境監督;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整合各種民間環保組織,發揮其應有作用,維護公眾的環保權益,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公約的談判,積極參與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既保障國家環境安全,又增強我國在國際環境事務中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事關人民安危,事關子孫禍福。

新世紀新階段,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重任在肩。我們堅信,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全面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團結一心,再接再厲,為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尼羅河對於埃及古代歷史有何影響,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響有哪些呢??

埃及之母 尼羅河 尼羅河發源於赤道以南,非洲東部的高原之上,彎彎曲曲,浩浩蕩蕩,由南向北奔騰而去。尼羅河貫穿非洲東北部,流經坦尚尼亞 盧安達 蒲隆地 烏干達 衣索比亞 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後流入地中海。全長674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二長河,流域面積為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非洲大陸面積的1...

影響分解作用的生態因素

分解過程的特點和速 率決定於分解者的生物種類 待分解資源的質量和分解時的專理化環境條件三方面屬因素.三方面的組合決定分解過程每一階段的速率.理化環境對分解作用的影響一般來說,溫度高 溼度大的地帶,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速率高,而低溫和乾燥的地帶,其分解速率低,因而土壤中易積累有機物質.大體上,由溼熱的...

商都的自然地理包括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礦產等情況

商都縣內蒙古自治區烏蘭 察布市轄下的一個縣,位於烏蘭察布市東北部,陰山北麓。全縣總轄地面積43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多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資源豐富,乾燥少雨,地下水富集。平均氣溫為3.1 無霜期1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351.5毫米。商都縣土地貧脊 風蝕沙化嚴重,糧食生產長期低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