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薛蘅蕪
歷經兩代君主,成敗一夜之間,變法成功,車裂而死
2樓:古典現代未來
變法成功。功成被廢。車裂而亡。
商鞅在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事例?
3樓:善戰不鬥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一、因事制禮
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準備。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
二、徙木立信
前359年秦孝公任商鞅左庶長,開始變法。但當時在秦國上下普遍都對商鞅和新法都持懷疑態度。
為打消大家對新法的懷疑,使新法能順利實施。商鞅在當時秦國都的北門處立了一個大木杆,宣佈,誰能把這個木杆從北門扛到南門,就能得到很大的獎賞。開始時,大家都是觀望,沒人去做,後來有個人做到了,果然就得到了很大的獎賞。
於是,老百姓都相信商鞅和新法了。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
三、作法自斃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
商鞅的歷史事蹟
4樓:墼餮魍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 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在變法之爭時提到的「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就成為了秦國政治的指導原則,使秦國領先於山東六國。其次,商鞅執法不避權貴、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堅決貫徹了法家的這一主張。最後,法家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商鞅一樣抱著法家「明法」的態度和精神來推行政治改革,讓百姓知曉法律。
商鞅獨立的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商鞅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佈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一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刺激農業發展,一方面打壓工商業。
其次,商鞅主張重刑厚賞。商鞅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賞,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國家安定。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嚴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賞立信。
第三,商鞅主張重戰尚武,具有軍國主義思想。最後,商鞅主張國家應統一民眾的心智,制定統一的制度,實現統一的目標。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門學派,名為商學派。商學派經過建立、開拓、發展、定型和後勁五個階段,配合秦的歷史,逐漸成為主宰秦國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商鞅的5個故事 50字
5樓:枚悌進悟
第一次變法
《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
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13]
。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戶籍制度[14]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15]
、建立二十等爵制[16]
、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17]
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變法
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谷關。為便於向函谷關以東發展,秦孝公於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徵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18]
。其主要內容有:開阡陌封疆[19]
,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20]
、推行縣制、初為賦[21]
、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22]
、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23]
等改革方略。
河西之戰
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秦孝公兩代國君的願望。秦孝公繼位後,更是將收復河西失地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24]
,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25]
秦孝公則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南)[26]
,大敗魏軍,殲滅守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樑(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此戰為秦孝公時期收復失地的序幕,商鞅作為收復河西失地的主將,在戰爭中顯示了他的軍事及外交才能。而秦國也在經過了兩次變法後國力逐漸強大。
安邑固陽之戰
公元前353年,趙成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援[27]
,齊威王派兵分兩路救援趙國,一路齊軍與宋國景㪨、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今河南省睢縣)。[28]
同年,魏軍主力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但在桂陵之戰被另一路由田忌、孫臏所率領的齊**隊擊敗。楚宣王也派大將景舍率兵救援趙國,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之間的土地。[29]
秦孝公趁魏國國內空虛之機,於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30]
魏惠王急忙派軍隊在上郡要地固陽(即定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以東修建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來阻止秦軍的進攻。[31]
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
6樓:若舞飄逸
商鞅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中豎立一木,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賞賜十金,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
7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國時期發生在秦國國都市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牆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所有民眾都不信。
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此舉取得了商鞅對民眾的信心,終於商鞅公佈了變法的法令。這個故事也稱商鞅立信。
商鞅變法的過程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
內容 首先,這一次變法在秦獻公推行的 為戶籍相伍 的做法基礎上增加了 連坐法 也就是將全國百姓都控制在國法的法網之下,不許私藏犯法之人,隱藏犯人也要受重罰,以重刑酷法來維護封建政權。第二,推行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規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以加收租賦的辦法懲罰那些家有較多的勞力而不分家...
商鞅到底是怎麼死的,歷史上商鞅怎麼死的
黛妮 一 商鞅被秦惠王行 車裂之刑 即五馬分屍而死。二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 重農桑 獎軍功 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
牙刷的發明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牙刷的前身是咀嚼棒 chew stick 咀嚼棒用植物的細枝做成,一端為毛狀,用於刷牙,另一端為牙籤狀,用於剔牙。最早的咀嚼棒大約出現於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墓穴中也有發現。在公元前3000年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就曾發現過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 牙棒,一支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