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家琛
心肌細胞在一次興奮過程中,興奮性發生週期性變化,該週期性變化包括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與神經纖維、骨骼肌細胞相比,心肌興奮性變化的特點 是: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收縮期加舒張早期。
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的原因是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有2期平臺期,復極緩慢。其意義是:心肌不會像骨骼肌那樣產 生完全強直收縮 ,從而保證了心臟收縮舒張交替進行,便心臟泵血功能得以完成。
答案是 b有效不應期。
心肌興奮後興奮性有何變化?主要特點是什麼?有何生理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和其他可興奮組織一樣,在其受到刺激而發生興奮的過程中,會發生週期性變化,但有其特點。
1)心肌細胞興奮性的週期性變化:心室肌細胞興奮後,其興奮性變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①相對不應期:從有效不應期完畢,膜電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間,用閾上刺激才能產生動作電位(擴布性興奮)。
這一段時間稱為相對不應期。此期心肌興奮性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
②有效不應期: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55毫伏的期間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極化或區域性去極化,這個時期稱為絕對不應期。在復極化從-55毫伏到達-60毫伏的這段時間內,心肌細胞興奮性開始恢復,對特別強大的刺激可產生區域性去極化(區域性興奮),但仍不能產生擴布性興奮,這段時間稱為區域性反應期。
絕對不應期和區域性反應期合稱為有效不應期,即由0期開始到復極化3期-60毫伏為止的這段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的時期。
③超常期:在復極化完畢前,從膜內電位由約-80毫伏到-90毫伏這一時間內,膜電位的水平較接近閾電位,引起興奮所需的刺激較小,即興奮性較高,因此將這段時期稱為超常期。最後,膜復極化完畢到達靜息電位(或舒張電位)時,興奮性恢復正常。
每次興奮後興奮性發生週期性變化的現象是所有神經和肌肉組織的共性,但心肌興奮後的有效不應期特別長,一直延長到心肌機械收縮的舒張開始以後。也就是說,在整個心臟收縮期內,任何強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產生擴布性興奮。心肌的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心肌不能產生象骨骼肌那樣的強直收縮,始終保持著收縮與舒張交替的節律性活動,這樣心臟的充盈和射血才可能進行。
2)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在心室肌正常節律性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在有效不應期之後到下一次竇房結興奮傳來之前,受到人工刺激或異位起搏點傳來的刺激,可引起心室肌提前產生一次興奮和收縮,稱為期前興奮和期前收縮(亦稱額外收縮或早搏)。在期前收縮之後出現一個較長的心室舒張期,稱為代償間歇。
這是因為期前興奮也有自己的有效不應期。當下一次竇房結的興奮傳到心室肌時,正好落在期前興奮的有效不應期中,因而未能引起心室興奮,必須等到再一次竇房結的興奮傳來才發生反應,所以構成代償間歇。心肌興奮後興奮性變化的對心泵功能意義,般指節律性興奮的起點,是決定其他部分節律性活動的部位,可以說是「自動中樞」。
例如哺乳類的心臟,在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的竇房結是第一級的起搏器,房室交界處的房室結是第二級起搏點。兩棲類、軟骨魚類,第一級起搏點在靜脈竇,第二級在房室交界,而第**在動脈球,這些起搏點部位是肌肉性組織,在適當條件下記錄的細胞內電位,有在動作電位之前的緩慢的去極化電位(起搏器電位)。由此,這類動物的心臟跳動是肌原性的。
軟體動物的心臟也是肌原性的,其起搏點分散在心臟的相當廣泛的區域。與此相對應,三刺鱟或蝦的心臟,是由其正中走行的神經索的神經細胞決定心跳節律,這是神經原性心臟。哺乳類的小腸,在腸壁中的肌間神經叢,可認為是蠕動的起搏點。
另外,呼吸中樞等具有節律性活動的自動中樞,其神經細胞本身可認為是對被支配器官活動(呼吸運動等)的起搏器。
3樓:匿名使用者
答:a、心肌興奮後,它的興奮性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1、出現對任何強度的刺激不發生反應的時期,稱絕對不應期。2、隨後心肌興奮性有所恢復,但必須用閾值以上刺激才能發生的反應,此期叫相對不應期。
3、再經過一短暫的興奮性高於正常水平的時期,即低於閾值的刺激也會產生興奮的時期,稱超常期,而後恢復正常。
b、心肌主要特點是:絕對不應期長,約為0.2-0.3秒,幾乎是與心肌的整個收縮期的時間相同。
c、有何生理意義:心肌只有在開始舒張時才有可能接受新的刺激,它決不會象骨骼肌那樣,受到快速的連續刺激時就產生強直收縮,而總是有舒有縮,交替進行,保證血液迴圈的正常進行。
簡述心肌興奮性的週期性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心肌細胞興奮性的週期性變化:心室肌細胞興奮後,其興奮性變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①相對不應期:從有效不應期完畢,膜電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間,用閾上刺激才能產生動作電位(擴布性興奮)。這一段時間稱為相對不應期。此期心肌興奮性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
②有效不應期: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55毫伏的期間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極化或區域性去極化,這個時期稱為絕對不應期。在復極化從-55毫伏到達-60毫伏的這段時間內,心肌細胞興奮性開始恢復,對特別強大的刺激可產生區域性去極化(區域性興奮),但仍不能產生擴布性興奮,這段時間稱為區域性反應期。
絕對不應期和區域性反應期合稱為有效不應期,即由0期開始到復極化3期-60毫伏為止的這段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的時期。
③超常期:在復極化完畢前,從膜內電位由約-80毫伏到-90毫伏這一時間內,膜電位的水平較接近閾電位,引起興奮所需的刺激較小,即興奮性較高,因此將這段時期稱為超常期。最後,膜復極化完畢到達靜息電位(或舒張電位)時,興奮性恢復正常。
心室肌細胞在一次興奮過程發生了哪些變化 簡述其特點及其生理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心肌細胞在受到刺激而發生興奮的過程中,其興奮性會發生週期性變化,即經過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而後恢復到正常。①有效不應期。從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開始到3期復極化至-60mv這段時期內,給予任何刺激心肌細胞均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稱為有效不應期。
它包括絕對不應期和區域性反應期兩部分。絕對不應期是指從0期去極開始到3期復極化至-55mv這段時期,無論用多強的刺激,心肌均不產生反應,此期。心肌的興奮性已降低到零。
區域性反應期是指從復極化的 -55~-60mv這段時期,因na+通道剛開始復活,如給子較強的刺激,可產生區域性去極化,但仍不能產生擴布性興奮,此期,心肌興奮性稍有恢復。②相對不應期。從復極化-60~-80mv這段時期,若給予閾上刺激,可使膜產生動作電位,這一段時間稱為相對不應期。
此期,心肌的興奮性已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水平。③超常期。
在復極化完畢之前,即膜電位從-80mv恢復到-90mv這段時期。用閾下刺激即可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膜電位接近閾電位。
故引起興奮所需的閾值較低,即興奮性高於正常,稱為超常期。復極化完畢。膜電位恢復到靜息水平。
興奮性也恢復到正常狀態。心肌興奮性週期性變化的特點是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機械變化的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因而在心臟收縮期內,任何強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產生擴布性興奮。
這就使心肌不會產生像骨骼肌那樣的完全強直收縮,只能做收縮和舒張交替進行的節律性活動,從而保證心臟的射血與充盈。實現心臟的泵血功能。
生理學知識,什麼是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長期?低長期?能解解釋清楚一些嗎?
6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不應期約相當於鋒電位
發生的時間,所以鋒電位不會發生疊加,而且產生鋒電位的最高頻率也受到絕對不應期的限制。絕對不應期決定著兩次相繼興奮之間的最小間隔時期。
相對不應期:在絕對不應期之後,na離子通道部分開放,na離子內流,細胞的興奮性逐漸恢復,受刺激後可發生興奮,但刺激必須大於原來的閾強度,這段時期稱為相對不應期。
刺激相對不應期過後還包括超常期和低常期
超常期。哺乳類的a纖維在刺激後10—20毫秒之間出現,然後轉為低常期(subnormal phase)。超常期與動作電位的負後電位所需時間大體一致。
b纖維沒有超常期,節後纖維(c纖維)在刺激後50—100毫秒間出現超常期。
低常期。刺激使之興奮後出現的一次性的興奮性低於正常值的時期,低常期屬於相對不應期。
擴充套件資料
繼超常期的是興奮性減低的低常期,長達70毫秒。從興奮的離子學說來看,不應期是因為膜的na+ 的轉運機制全部或部分鈍化,膜對k+的透性亢進的結果。即使同一細胞,其不應期也隨各種內外條件而變化,例如低溫或疲勞可使其延長,藥物或無機離子也有影響。
在神經的一部分被麻醉的神經肌肉標本上所看到的vedensky抑制現象,也可用不應期來說明。如果給予足夠強的刺激,膜可發生區域性興奮,但仍不能引起動作電位。
《生理學》加強了本學科與臨床實踐的聯絡,注重讓學生了解從實驗推導結論的科學思維形成過程,適度地引入前沿知識,反映最新進展。
《生理學》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如補充了咳嗽與噴嚏反射、出汗和飲水後尿量的變化等現象的生理機制。《生理學》還糾正了以往一些教材中的疏漏之處,如心肌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濃度、心血管中樞所在部位等。
在研究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上,還要研究人體的異常生命活動的規律。這樣就從生理學領域又派生了病理生理學,這對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7樓:兔丞飛
(1)絕對不應期:在組織興奮後的最初一段時期內,不論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興奮,這段時間內的興奮閾值無限大,興奮性降低到0。時間相當於動作電位的峰電位時期。
這時由於na通道全部開放,或者全部失活,不能產生na內流而產生動作電位。
(2)相對不應期:在絕對不應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給予組織大於閾強度刺激,有可能使組織產生新的興奮性,且低於正常值。時間相當於負後電位的前半期,這是na通道只有部分從失活中恢復,說明細胞在這段時間內的興奮性正處於逐漸恢復的過程,但仍低於正常。
(3)超常期:在相對不應期之後,細胞的可興奮性可稍高於正常,用低於閾強度的刺激也能引起興奮。時間上相當於負後電位的後半期,這時na通道雖未完全恢復,但是膜電位距離閾電位較近,容易引起興奮。
(4)低常期:興奮性低於正常,即需要較強的刺激才能引起興奮。時間上相當於正後電位。
這時na通道已經完全恢復,但是膜電位距離閾電位較遠,不容易產生興奮。細胞在經歷低常期之後,興奮性才能完全恢復正常,以閾刺激又能引發一次新的興奮,即產生動作電位。
擴充套件資料
心肌細胞與神經細胞相似,興奮性是可變的。當心肌細胞受到刺激產生一次興奮時,興奮性也隨之發生一系列週期性變化,這些變化與膜電位的改變、通道功能狀態有密切聯絡。興奮性的變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絕對不應期與有效不應期:絕對不應期相當於心肌發生一次興奮時,從動作電位的0期除極開始至復極3期膜內電位約-55mv這段時間內,如果再給它刺激,則無論刺激多強,心肌細胞都不會再次興奮。因此,這一時期稱為絕對不應期。
此期膜電位很小,na+通道處於失活狀態,心肌細胞興奮性下降到零。
從膜內電位-55mv到-60mv這段復極期間,如果給予閾上刺激,肌膜可發生區域性除極化(區域性興奮),但仍然不能產生動作電位,從動作電位除極開始到-60mv這段時間內,稱有效不應期。區域性除極化的原因是na+通道剛剛開始復活。
(2)相對不應期:有效不應期完畢,從3期膜內電位-60mv開始到-80mv這段時期內,用閾上刺激才能引起動作電位,稱為相對不應期。
此期說明心肌的興奮性已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原因是na+通道部分恢復活性。
(3)超常期:從復極3期膜內電位-80mv開始至復極-90mv這段時期內,用閾下刺激就能引起心肌產生動作電位,說明心肌的興奮性超過了正常,故稱為超常期。
在此期間,心肌細胞的膜電位已基本恢復,na+通道也已基本復活到可以再被啟用的備用狀態;而此時膜電位絕對值尚低於靜息電位,距閾電位的差距較小,故興奮性高於正常水平。
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處於叛逆期,該怎樣正確引導和教育?
耐心 專心,主要是多與孩子溝通 多在一起交流,循循善誘,不要動不動就講大道理 用小事 例子說明 這鼐時候的孩子總以為自己什麼都行,不希望家長束縛。其實家長不用管得太死,給他充分的權利與自由,同時尊重是最重要的,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我還沒有什麼經歷,幫別人教育過,有一些看法,供參考 1 犯錯誤以後不要...
叛逆的青春期該如何管教,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要怎麼管教?
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往往都是因為溝通不到位。你的孩子叛逆反抗你,你這時候也要考慮一下你自身是否也有問題。想想你有沒有和他溝通過,溝通方式是否正確。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父母的思想觀念是老的 舊的 跟不上時代的,而你認為孩子的想法是幼稚的 錯誤的。於是乎分歧出現了,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溝通,...
處於熱戀期的戀人,突然要走是什麼感覺
在一起三個月都不到,現在他大四,馬上要走了,可以一整天都不聯絡我。當時心裡老難受,哭了 分開之前會哭個不停,一臉委屈的看著他 從熱戀開始就是異國戀,我物件比我大七歲,她也是我的初戀,處於熱戀期的戀人突然異地戀的感覺就是會想她想到瘋,無論做什麼都想著她的臉,她的聲音,她的體溫和擁抱的感覺,簡直令人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