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當年翻越過的雪山草地,為什麼現在已經不見了

2021-03-03 22:14:53 字數 2353 閱讀 3653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還是因為地球變暖所致,但是,也不能不指出,四川地方市縣的森工區域性門長期在這一帶的伐木,也是造成夾金山在夏秋兩季節中不見積雪的重要原因!

十六二八至今朝,長風破浪會有時

2樓:漂網一葉舟

第二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

出自:唐朝 李白的「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

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而第一句是杜撰的,不和韻律,也不合意境

2句連在一起則什麼都不是,貽笑大方!

紅軍過草地爬雪山,分別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3樓:伊蓮夏荼

這裡的「草地」是松潘草原,而「雪山」是松潘周邊的川西北一帶。

松潘,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見證。《長征》詩詞中的岷山,也是紅軍過雪山和草地的象徵。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管理處副處長孫格勇告訴記者,松潘背靠岷山,岷山主峰雪寶鼎就在松潘境內,為岷江的發源地,而且當地面對著松潘大草原,位於雪山和草地的交匯處。

紅軍長征的24個月時間裡,有16個月在松潘所屬的阿壩州。

孫格勇介紹,長征中翻越的雪山,主要位於松潘周邊的川西北一帶,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山高谷深,氣候變化無常,對紅軍是極大的考驗。

擴充套件資料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雪山:

2023年6月,**紅軍在川康邊地區翻越了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的大雪山——夾金山。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又相繼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樑子)、倉德山(又稱昌德山、昌德樑子)、打古山(又稱拖羅崗、施羅山、塔魯崗)等雪山。雪山地區的行程約31天,1350公里。

2023年4月至7月,紅二方面軍(紅

二、六軍團)翻越了雅哈雪山、磊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玉龍等雪山。

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紅四方面軍先後翻越了虹橋山、鷓鴣山、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夾金山、格達樑子、黨嶺山、折多山、羅鍋樑子、剪子灣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紅軍三大主力在長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是黨嶺雪山,海拔5000多米。

4樓:匿名使用者

在長征中,紅一方面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紅二方面軍在三大主力紅軍中最晚進入雪山地區,翻越的雪山卻最多。先後翻越了哈巴雪山(玉龍雪山)、大、小雪山、扎拉亞卡山、海子山、馬巴亞山、惡熱山、麥拉山、甕水、邯坡等二十多座雪山。

紅四方面軍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區的部隊,由於曾三次跋涉雪山草地,在雪線以上區域停留時間最長。紅橋山、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黨嶺山、巴郎山、鷓鴣山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累計翻越雪山超過20次。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橫寬300餘里,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溼地,為泥質沼澤。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兩河的河道迂迴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窪,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

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

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

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

5樓:百度使用者

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它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當時,**紅軍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夾金山、夢筆山、達古山、亞克夏山、昌德山。。。

當時,**紅軍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夾金山、夢筆山、達古山、亞克夏山、昌德山等;紅二方面軍翻越的有玉龍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馬巴亞山,麥拉山,德格雀兒山等十幾座雪山;紅四方面軍在歷時1年多的長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夢筆山、夾金山都是兩次經過。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夾金山,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連鳥兒也難以飛過的神山,也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