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王泛森院士寫的一篇文章,覺得對同學好友都很有意義,就此**!
在所裡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為他們剛離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
一、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區別
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於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製造新的知識,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為何?他告訴我:
「裡頭寫的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裡,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
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儘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那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臺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氾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迴圈。
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研究院院長***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週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唸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儘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
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
」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唸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
」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
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 self-help 」,並且是在老師的引
導下學習「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繡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
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如何充實的度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青春年少,非常珍貴的三年。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年決定了我們一生的三年。因此如何度過這段時間我們需要一個詳細的規劃。
我當年的考研成績排在學院所有考生的最後一名,當今天畢業的時候我已經成為了學院最優秀的畢業生。在這我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下我的研究生生活,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我是2023年考上我校研究生的,大學畢業的暑假我主動聯絡導師要求暑期就來實驗室提前進入我的課題,現在回想這個決定非常的正確。
當時正當課題組剛申請到的一項國家自然**還沒有人做,於是導師就把這個課題交給我了,當時我壓力很大,從導師那要來些相近的文章,導師要求我只看英文文獻,當時我只看了些少量的中文綜述性文章,就一直專研這些英文文章,數量雖然很少大概只有三四篇左右但我看的很仔細,很多遍。我的實驗引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設計的。暑期的兩個月雖然沒做出什麼結果,但是我已經熟悉了我的實驗流程和調整成熟了我的實驗引數,這為我以後的實驗探索出了道路。
這裡總結一下就是說越早接觸實驗開始自己的課題越好。 研一上學期主要是學習學院開設的課程沒有做什麼實驗,這段時間裡我參加了很多學生工作,擔任學院的研會主席和學校的研會,舉辦了多項活動,為研三找工作做好了準備。 研二辭掉了各項學生職位,就一心一意的做科研了,我的實驗大多放在假期,因為這段時間裡實驗裝置大多沒人用,這樣我就可以連續使用了。
平時一般都是在總結實驗結果和理論分析。取得的實驗結果多與導師討論,我基本上每次得到比較系統的結果時都會約導師與他**我的結果,交流的過程,為我以後發表**奠定了基礎。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我大**中的主體部分。
注意,在平時的實驗過程中一定注意自己的實驗是否成體系,是否完整。前後連線是否成體系。為以後的畢業**做準備。
獲得較好併成體系的實驗結果之後,就該寫**了,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大量的閱讀參考文獻了,當時我是直接用英文把我的所有資料都總結了出來,從頭到尾按照自己的思路。然後發給老闆,聽取他的意見,當時他建議我把這些資料分為兩部分,寫成兩篇文章,投往兩個sci雜誌。 說道寫文章我認為每個人的第一篇文章是最難寫的,所以要堅持,當完成第一篇之後,以後再完成一篇文章就感覺輕鬆多了。
寫英文文章最忌諱的就是先把文章用中文寫出來,再用英文翻譯過來,我認為要直接用英文來寫,可以多參考其它文獻的句式。寫完之後一定要認認真真的修改,態度決定一切。我的第一篇文章修改了 29變後才投出,經過大修和小修最後接收,成為我院2008級由學生髮表的第一篇sci。
之後我又順利的發表了兩篇sci。**送審後的評審意見一定要認真逐一回答。 完成畢業**的主體工作之後,就應該著重考慮找工作的事情了,最好能在研二暑假之前完成**所有的工作。
能在暑假期間找個好一點的單位實習,我實在上海通用汽車實習的,取得了進入公司工作的優先權,為下學期的找工作提供了保底的工作,減小找工作的心理壓力。實習回來之後就著重找工作了,投了很多的簡歷,最後簽了一家很不錯的研究所。我認為找工作時,單位很注重你在研究生期間的獲獎情況,如優秀研究生幹部,三好研究生等,還有你的獎學金情況,這些都是你平時當學生幹部和**文情況得來的。
所以說平時的學生工作和科研對找工作來說非常的重要,希望研究生們要重視。再者,讀研期間一定要和導師處理好關係,這對你的將來很重要。 文筆比較差,希望能對大家能有點用,是大家少走一些彎路,度過這寶貴的三年。
研究生應該怎麼順利度過研究生生活
3樓:啊往事知多少
總結如下
1 大量閱讀國外文獻,極其重要
2 勞逸結合
3 保持一顆好奇心
4 多與他人交流,思想碰撞絕對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
研究生生活怎樣度過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研究生與大學生的
區別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於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製造新的知識,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為何?他告訴我:
「裡頭寫的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裡,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
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儘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那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臺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氾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迴圈。
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研究院院長***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週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唸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儘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
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
」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唸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
」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
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 self-help 」,並且是在老師的引
導下學習「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繡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
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蘇州科技學院研究生,蘇州科技學院研究生生活條件
最好的方法 找到對應專業老師 諮詢一下。以下僅供參考,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1 哲學相對好考一些,因為哲學的專業是各個學校自己出的題,你可以找到歷年的考題,但是歷史是全國統考範圍極廣而且題目出的很bt又是兩門並一門的考。因此先找到導師的更好考。2 兩個專業按以前每年招生情況來看,招生人數差不多,因此比例...
南通大學研究生怎麼樣南通大學通訊研究生怎麼樣
挺不錯的bai,升學率很高,從2018級開du始,學院組zhi 建了 科研興dao 趣班 並開設 雙專創課堂 選 屬拔出一批 科研種子 進行專項培育,為了讓考研的同學能夠夯實專業課基礎,醫學院專業老師除了正常的課時,還利用課餘時間對考研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南通大學是集醫學 工科 師範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學...
工科研究生怎樣規劃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1.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麼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 當然,做了技術,後來改行也行 2.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 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 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