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趙孟頫《洛神賦》秋碧堂刻本
右邊的篆書是:秋碧堂法書
"從"字的篆書怎麼寫
2樓:sunny柔石
"從"字的篆書寫法如下:
從的基本解釋:
從[cóng]
1. 依順 :順從。
2. 採取,按照 :從優。
3. 跟隨 :願從其後。
4. 跟隨的人 :侍從。
5. 參與 :從業。
6. 由,自 :從古至今。
7. 次要的 :主從。
8. 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 :從父(伯父、叔父的通稱)。
9. 中國魏以後,古代官品(有「**」和「從品」之分,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為從二品)。
10. 姓。
從[zòng]
1. 古同「縱」,豎,直。
2. 古同「縱」,放任。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從,相聽也。從二人。凡從之屬皆從從。隨行也。從辵從,從亦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從,彼此都聽對方的。字形採用兩個「人」會義。所有與從相關的字,都採用「從」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遵從[zūn cóng]
遵照並服從:遵從上級的指示。
2、脅從[xié cóng]
被脅迫而隨別人做壞事:脅從分子。
3、從頭[cóng tóu]
從最初(做):從頭兒做起。
4、從容[cóng róng]
不慌不忙;鎮靜;沉著:從容就義(毫不畏縮地為正義而犧牲)。
5、從業[cóng yè]
從事某種職業或行業;就業:從業機會。
3樓:文以立仁
"從"有兩個意思,一是聽從,二是跟從,古代是兩個字,寫法不同。
聽從、順從,是一個人挨著另一個人,篆書:
跟從、隨從,是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走路,多了一個「走」。篆書:
4樓:角落裡的春
「中」字的篆書:
基本釋義:
[ zhōng ]
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央。華~。居~。
2.指中國:~文。古今~外。
3.方位詞。範圍內;內部:家~。水~。山~。心~。隊伍~。
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指。~鋒。~年。~秋。~途。
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農。~學。~型。~等。
6.不偏不倚:~庸。適~。
7.中人:作~。
8.適於;合於:~用。~看。~聽。
9.成;行;好:~不~?。這辦法~。飯這就~了。
10.姓。
[ zhòng ]
1.正對上;恰好合上:~選。猜~了。三槍都打~了目標。
2.受到;遭受:~毒。~暑。胳膊上~了一槍。
相關組詞
中間 空中 中午 中東
中隊 高中 看中 中用
擴充套件資料
「中」的近義詞:行、好
一、「行」基本釋義:
[ háng ]
1.行列:雙~。楊柳成~。
2.排行:您~幾?我~三。
3.行業:內~。同~。在~。懂~。改~。各~各業。幹一~,愛一~。~~出狀元。
4.某些營業機構:商~。銀~。車~。
5.用於成行的東西:一~字。幾~樹。兩~眼淚。
[ hàng ]
見〖樹行子〗。
[ héng ]
見〖道行〗。
[ xíng ]
1.走:步~。人~道。日~千里。
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始於足下。
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裝。~程。~蹤。西歐之~。
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商。~營。
5.流通;推行:~銷。發~。風~。
6.做;辦:舉~。執~。試~。~醫。~不通。簡便易~。~之有效。
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於雙音動詞前):另~通知。即~查復。
8.(舊讀xìng)行為:品~。言~。罪~。獸~。
9.可以:~,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了。
10.姓。
相關組詞
行為 進行 爬行 行李
行人 言行 行動 不行
二、「好」基本釋義:
[ hǎo ]
1.優點多的;使人滿意的(跟「壞」相對):~人。~東西。~事情。~脾氣。莊稼長得很~。
2.合宜;妥當:初次見面,不知跟他說些什麼~。
3.用在動詞前,表示使人滿意的性質在哪方面:~看。~聽。~吃。
4.友愛;和睦:友~。~朋友。他跟我~。
5.(身體)健康;(疾病)痊癒:體質~。身子比去年~多了。他的病~了。
6.用於套語:~睡。您~走。
7.用在動詞後,表示完成或達到完善的地步:計劃訂~了。功課準備~了。外邊太冷,穿~了衣服再出去。坐~吧,要開會了。
8.表示讚許、同意或結束等語氣:~, 就這麼辦。~了, 不要再說了。
9.反話,表示不滿意:~, 這一下可麻煩了。
10.用在形容詞前面問數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爾濱離北京~遠?
[ hào ]
1.喜愛(跟「惡」wù相對):嗜~。~學。~動腦筋。~吃懶做。他這個人~表現自己。
2.常容易(發生某種事情):剛會騎車的人~摔跤。
相關組詞
好看 問好 剛好 好像
只好 更好 好玩 正好
篆書分幾種類形?
5樓:匿名使用者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6樓:白日衣衫盡
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小篆在秦代已定形,大篆係指小篆之前的篆書。從書法的角度看,篆刻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刻字藝術。
(1)大篆主要的是「鐘鼎文」。鐘鼎文則是鑄在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故又稱作「金文」。鐘鼎文的內容多是有關祖典、踢命、征伐、約契等的記錄;早期的文字與甲骨文相同,到戰國時已逐漸與小篆接近。
由於鑄造的關係,文字必須先刻在模具上,所以字型都經過修飾,筆畫圓潤,結構勻整、雄健有力。
(2)小篆也稱秦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便著手統一文字,為改變先秦文字繁蕪不規範不統一的狀況,由丞相李斯及其他人改制而成。小篆作為通行交流使用時間並不長,至漢代便被隸書代替,但小兼一直在文人中作為藝術流傳下來,並在歷代文人中出現不少名家如唐代李陽冰,清代鄧石如等。
洛神賦裡的名句有哪些,洛神賦經典名句
上面這位仁兄有點亂答吧。洛神賦 曹植。本人認為裡面最著名的句 字當屬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二句。在歷代的詩詞中,用到該典故的著實不甚牧舉。凌波不過橫塘路,更目送芳塵去 等等就是例子,但我現在也舉不完這麼多,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但此二句最著名,應該當之無愧。凌波 的 凌 是越過。波 的意思就是水波。塵...
洛神賦圖在哪,洛神賦圖是如何遺失的
原本在清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給毀了,宋代摹本在故宮博物院收藏 洛神賦圖是如何遺失的 洛神賦圖 顧愷之長卷 絹木 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 洛神賦 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
曹植《洛神賦》的主題是什麼,曹植的《洛神賦》主題為「感甄說」的理由
1 主題 曹植模仿戰國時期楚國宋玉 神女賦 中對巫山神女的描寫,敘述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故事,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2 內容簡介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