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歷史長河中浩如煙海的史料、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來說,中學歷史教科書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點突出,觀點明確,以綱帶目,脈絡清晰。而歷史高考中,為了有效考查學生的能力,增強主觀性試題的效度,也為了減少評分誤差,無論是材料解析題還是問答題,其答案的組織都強調突出重點,簡潔精練、清楚明瞭。
因此歷史概括的外部表現是對語言文字的概括。高考主觀試題考查概括能力必然包含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查。但語言文字的概括總是體現著人類思維的特徵。
歷史概括的內部實質當為對人類歷史的概括性思維——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從近些年的高考試題看,概括的物件幾乎包括了所有歷史要素:原因、條件、表現、措施、過程、性質、特點、方式、手段、作用、地位、意義、經驗教訓、啟示、原理等等;從概括的信度看,有在題問中明確提出概括要求的,也有未明確規定概括要求的——有一點是規律性的,那就是問題中要求答性質、特點、方式、結論、啟示、原理等內容的,不管題問中是否明確概括要求,一般都要求概括地作答。概括能力是較高層次的學科能力,它總是包含再認、再現、閱讀理解、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抽象等學科能力,同時又離不開對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作指導、史論結合、文字表達等學科能力。
1.歸納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概括的過程,首先是歸納的過程。需要概括的知識往往呈現零散分佈狀,這不利於概括。但歷史知識本身又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特徵,我們完全可以用系統化思維方式,從巨集觀和整體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那些零散分佈的知識,對歷史教材內容重新整合或類化。
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重視和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所謂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學習,就是要善於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史實、歷史概念以及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歷史事實和歷史概念之間的普遍性聯絡,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這與概括的第一種涵義以及歸納式概括、點睛式概括、概述式概括的要求,特點是相符合的。
因此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是快速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概括的過程,其次是抽象的過程。概括總是在人們的抽象過程中並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和完成的。因為概括的結果已不是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簡單再現或全部羅列,而是對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更高層次的認識,是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科學的概念,是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這一結果的實現只能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歷史事物、歷史現象共性或本質屬性的歸結,歷史哲理、歷史規律、歷史基本結論的提煉昇華,基本要點、核心內容的得出,無一不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抽象的最初結果是形成一系列比較穩定的、科學的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源於史實,又高於史實,是歷史事物的本質、全體及內部聯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歷史概念的這些特點與歷史概括的涵義、特點許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廣泛地準確地使用歷史概念為歷史概括服務;重視歷史概念的教學和運用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又一有效方法。
2.史論結合法是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和典型形式。
所謂「史」即客觀史實;所謂「論」則是從客觀歷史事物、歷史現象之中抽象出來的帶普遍性、規律性的認識。史論結合既是史學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歷史高考考查的學科能力之一,更是我們進行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還是歷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任何一道主觀性試題中有史、論兩部分組成,每一個要點(或每一句話)多數也有史、論兩部分組成。「史」要概括,主要表現為歷史概念的運用;「論」要具體不能空洞,「論」從史出。歷史學科主觀性試題的答案不會有生動的描寫、華麗的洞藻、濃厚的文學味;也不會整段都是深奧的理論說教,濃烈的政治味;而是具體而不繁瑣,樸實而不刻意雕啄,有抽象但不深奧。
例如有些學生在解答「1941~2023年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戰勝困難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面」的概述)一題時不會概括作答。在回答「大生產運動」這個要點時寫道「在***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八路軍三五九旅在**的率領下雄糾糾、氣昂昂地開進雜草眾生的南泥灣。
他們揮鋤如飛,汗流夾背;勞動號子傳遍山野,歡聲笑語不斷。經過他們辛勤開墾,南泥灣到處是莊稼,到處是牛羊,南泥灣成為陝北的好江南……」。上述文字就描寫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的情景來說語言已經較概括。
但命題卻是「大生產運動」與「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關係。南泥灣墾荒僅僅是「大生產運動」的一個「點」,不能以「點」蓋「面」,以偏概全,更不需要對南泥灣墾荒這個「點」作過細的描寫。「大生產運動」又是那麼多鞏固抗日根據地措施中的一個「點」,在此題中對「大生產運動」的情況也不可能也沒必要進行詳細的敘述。
此要點可概括為「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史」的概括,實際上是歷史概念的運用),使抗日根據地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具體的
「論」,與「生產運動」相統一的「論」)。其餘要點的概括類同。
3.訓練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靠平時的訓練逐步培養和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成。高層次的概括能力的培養更不例外。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主要有:
①借鑑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加以訓練。
文史不分家。一方面要準確地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歷史概括性思維成果需要具備相當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這離不開語文學科;另一方面,歷史概括性思維和語文概括性思維的特點、要求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完全可借鑑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為歷史概括所用。如概要式概括可以把語文課中抓關鍵字詞,劃分邏輯層次的知識、方法遷移到歷史概括中來,按題目要求劃分材料的意思層次,妥善地抽取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要點來。
對於概述式概括可以借鑑語文課中撰寫故事梗概的方法。
②提高筆記能力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最實用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課前試編單元或章節課堂教學提綱,課後記錄讀史札記、學史心得,試寫歷史小**等形式的訓練,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③以歷年各地高考例題作示範,明確概括型別,掌握概括方法,再重設例題,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獨立概括能力。
如何培養歷史學科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歷史長河中浩如煙海的史料、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來說,中學歷史教科書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點突出,觀點明確,以綱帶目,脈絡清晰。而歷史高考中,為了有效考查學生的能力,增強主觀性試題的效度,也為了減少評分誤差,無論是材料解析題還是問答題,其答案的組織都強調突出重點,簡潔精練、清楚明瞭。
因此歷史概括的外部表現是對語言文字的概括。高考主觀試題考查概括能力必然包含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查。但語言文字的概括總是體現著人類思維的特徵。
歷史概括的內部實質當為對人類歷史的概括性思維——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從近些年的高考試題看,概括的物件幾乎包括了所有歷史要素:原因、條件、表現、措施、過程、性質、特點、方式、手段、作用、地位、意義、經驗教訓、啟示、原理等等;從概括的信度看,有在題問中明確提出概括要求的,也有未明確規定概括要求的——有一點是規律性的,那就是問題中要求答性質、特點、方式、結論、啟示、原理等內容的,不管題問中是否明確概括要求,一般都要求概括地作答。概括能力是較高層次的學科能力,它總是包含再認、再現、閱讀理解、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抽象等學科能力,同時又離不開對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作指導、史論結合、文字表達等學科能力。
1.歸納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概括的過程,首先是歸納的過程。需要概括的知識往往呈現零散分佈狀,這不利於概括。但歷史知識本身又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特徵,我們完全可以用系統化思維方式,從巨集觀和整體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那些零散分佈的知識,對歷史教材內容重新整合或類化。
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重視和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所謂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學習,就是要善於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史實、歷史概念以及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歷史事實和歷史概念之間的普遍性聯絡,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這與概括的第一種涵義以及歸納式概括、點睛式概括、概述式概括的要求,特點是相符合的。
因此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是快速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概括的過程,其次是抽象的過程。概括總是在人們的抽象過程中並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和完成的。因為概括的結果已不是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簡單再現或全部羅列,而是對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更高層次的認識,是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科學的概念,是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這一結果的實現只能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歷史事物、歷史現象共性或本質屬性的歸結,歷史哲理、歷史規律、歷史基本結論的提煉昇華,基本要點、核心內容的得出,無一不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抽象的最初結果是形成一系列比較穩定的、科學的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源於史實,又高於史實,是歷史事物的本質、全體及內部聯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歷史概念的這些特點與歷史概括的涵義、特點許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廣泛地準確地使用歷史概念為歷史概括服務;重視歷史概念的教學和運用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又一有效方法。
2.史論結合法是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和典型形式。
所謂「史」即客觀史實;所謂「論」則是從客觀歷史事物、歷史現象之中抽象出來的帶普遍性、規律性的認識。史論結合既是史學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歷史高考考查的學科能力之一,更是我們進行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還是歷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任何一道主觀性試題中有史、論兩部分組成,每一個要點(或每一句話)多數也有史、論兩部分組成。「史」要概括,主要表現為歷史概念的運用;「論」要具體不能空洞,「論」從史出。歷史學科主觀性試題的答案不會有生動的描寫、華麗的洞藻、濃厚的文學味;也不會整段都是深奧的理論說教,濃烈的政治味;而是具體而不繁瑣,樸實而不刻意雕啄,有抽象但不深奧。
例如有些學生在解答「1941~2023年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戰勝困難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面」的概述)一題時不會概括作答。在回答「大生產運動」這個要點時寫道「在***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八路軍三五九旅在**的率領下雄糾糾、氣昂昂地開進雜草眾生的南泥灣。
他們揮鋤如飛,汗流夾背;勞動號子傳遍山野,歡聲笑語不斷。經過他們辛勤開墾,南泥灣到處是莊稼,到處是牛羊,南泥灣成為陝北的好江南……」。上述文字就描寫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的情景來說語言已經較概括。
但命題卻是「大生產運動」與「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關係。南泥灣墾荒僅僅是「大生產運動」的一個「點」,不能以「點」蓋「面」,以偏概全,更不需要對南泥灣墾荒這個「點」作過細的描寫。「大生產運動」又是那麼多鞏固抗日根據地措施中的一個「點」,在此題中對「大生產運動」的情況也不可能也沒必要進行詳細的敘述。
此要點可概括為「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史」的概括,實際上是歷史概念的運用),使抗日根據地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具體的
「論」,與「生產運動」相統一的「論」)。其餘要點的概括類同。
3.訓練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靠平時的訓練逐步培養和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成。高層次的概括能力的培養更不例外。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主要有:
①借鑑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加以訓練。
文史不分家。一方面要準確地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歷史概括性思維成果需要具備相當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這離不開語文學科;另一方面,歷史概括性思維和語文概括性思維的特點、要求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完全可借鑑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為歷史概括所用。如概要式概括可以把語文課中抓關鍵字詞,劃分邏輯層次的知識、方法遷移到歷史概括中來,按題目要求劃分材料的意思層次,妥善地抽取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要點來。
對於概述式概括可以借鑑語文課中撰寫故事梗概的方法。
②提高筆記能力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最實用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課前試編單元或章節課堂教學提綱,課後記錄讀史札記、學史心得,試寫歷史小**等形式的訓練,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③以歷年各地高考例題作示範,明確概括型別,掌握概括方法,再重設例題,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獨立概括能力。
上師大歷史學科教學的學碩和學科教學 歷史 的專碩有什麼區別
樓主你要先搜尋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然後看看官網的歷年招生資料特別是推薦免試比例,然後去各種考研論壇蒐集資訊進行資料分析,最後找能找到的教育系統最好是上師大歷史系的人套磁。一個兩年的時間讀一個為期三年的這種差異是沒有其他類似的差異 一個讀兩年 一個三年 這就是區別 其他的沒什麼區別了 大同小異 歷...
歷史學科教學專業,考研,考的是什麼科目
答 考歷史,就是歷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教育,就是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都是全國統考,沒具體科目,你可以買本複習指南看。歷史教育專業考研考什麼科目 5 答 考歷史,就是歷史學專業基礎綜合 考教育,就是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都是全國統考,沒具體科目,你可以買本複習指南看。歷史學大綜合 全國統考 中國史世界史各佔...
如何學習歷史?怎樣才能把歷史學好
你是要學習歷史還是要應付考試?要是學習歷史可不是背住歷史書上幾年幾月幾日發生了什麼事那麼簡單,要系統的來看,比如說中國歷史要從商周開始到近代,大體的朝代歷程和文化變更你應知道弄清楚。要把每一件事的發生先放在核心人物的具體性格上去挖掘原因,接著要把整件事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去考慮。要是應付考試你知道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