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品質》的原文是什麼,周國平《面對苦難》的原文是什麼?

2021-03-03 23:11:09 字數 3541 閱讀 2153

1樓:a啦多夢麼麼

《品質》的原文是:

我很年輕時就認識他了,因為他承做我父親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開一家店,店房有兩間打通的鋪面,開設在一條橫街上——這條街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時,它卻是坐落在倫敦西區的一條新式街道。那座店房有某種樸素安靜的特色,門面上沒有註明任何為王室服務的標記,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櫥窗裡陳列著幾雙靴子。

我還記得,要想說明櫥窗裡那些靴子為什麼老不更換,我總覺得很為難,因為他只承做定貨,並不**現成靴子;要說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腳而被退出來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買了那些靴子來做擺設的呢?

這好像也不可思議。把那些不是親手做的皮靴陳列在自己的店裡,他是決不能容忍的。而且,那幾雙靴子太美觀了——有一雙輕跳舞靴,細長到非言語所能形容的地步;那雙帶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捨不得離開;還有那雙褐色長筒馬靴,閃著怪異的黑而亮的光輝,雖然是簇新的,看來好像已經穿過一百年了。

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範品。我當然在後來才有這種想法,不過,在我大約十四那年,我夠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時候,對他們兩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為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我總覺得,做靴子,特別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簡直是神妙的工藝。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腳伸到他跟前時,羞怯地問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難的事呢?

」他回答說:「這是一種手藝。」

1.《品質》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短篇**。

2.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家、劇作家。20世紀初期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福爾賽世家》三部曲(《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和《現代喜劇》三部曲(《白猿》《銀匙》《天鵝曲》)。

3.高爾斯華綏於2023年生倫敦,曾在牛津大學讀法律。2023年《法利賽人》出版,首次引起社會注意。

30歲時發表**作《天涯海角》。2023年,高爾斯華綏完成長篇**《有產業的人》,為他獲得傑出**家聲譽。2023年榮膺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2023年,約翰·高爾斯華綏逝世,享年66歲。

周國平《面對苦難》的原文是什麼?

2樓:別在褲腰帶

原文: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於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 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 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物件,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

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

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 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

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采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 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

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於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

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希望,等待著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屍爐。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和思考。

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裡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說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後一項偉大成就。

作者簡介:

周國平,(2023年7月25日-),中國學者、作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較早研究尼采的學者。但他成名則因為他的散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在尼采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但他成名則因為他的散文。2023年生於上海,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202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詩集《憂傷的情慾》等。

高爾斯華綏《品質》 總結 5

3樓:匿名使用者

主題**以

工業壟斷對手工業作坊的衝擊為背景,客觀地描寫手工業者的生存危機,讚揚鞋匠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表現出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同時借這個形象,揭露了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

我們凝神注視,或許會為那一雙迷戀著理想的眼睛而留下熱淚。我們轉身回首,或許會為那一個充滿溫情的手工時代而留戀不捨。《品質》是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品質」是對傳統美德的堅守,「品質」是對理想人生的執著。

木蘭辭的原文是什麼,《木蘭詩》的原文是什麼?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他有什麼品質令你佩服嗎

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 1827 德國作曲家 鋼琴家 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 35首鋼琴奏鳴曲 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 10部小提琴奏鳴曲 16首絃樂四重奏 1部歌劇 2部彌撒 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

所謂品質指的是什麼意思,品質的定義是什麼?

品質指人的素質和物品的質量,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 智商 情商 逆商等狀況和知識 文化 道德素養,物品的質量指物品滿足使用者需要的標準,比如 外觀 構造 功能 可靠性 耐用性等,如果是產品還包括服務保障等。好產品的背後往往有好人品,兩者有直接的關係,品質對於人來說不僅僅限於道德,還包括人的能力 文化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