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葉綠素熒光引數是一組用於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機理和光合生理狀況的變數或常數值,反映了植物「內在性 」的特點 , 被視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與環境關係的內在探針 。
葉綠素熒光引數的介紹
2樓:想自由螱
葉綠素熒光引數是一組用於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機理和光合生理狀況的變數或常數值,反映了植物「內在性 」的特點 , 被視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與環境關係的內在探針 。
為什麼一個葉片葉綠素熒光會出現好幾個數值
3樓:匿名使用者
葉綠素熒光引數是一組用於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機理和光合生理狀況的變數或常數值,反映了植物「內在性 」的特點 , 被視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與環境關係的內在探針
請解釋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4樓:創新一小生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與磷光現象
(1) 熒光現象:是指葉綠素在透射光下為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紅色的現象,這紅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後發射的熒光。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
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佔其吸收光的0.1~1%左右。
(2) 磷光現象:葉綠素除了照光時間能輻射出熒光外,去掉光源後仍能輻射出微弱紅光,既為磷光。
1)調製葉綠素熒光
調製葉綠素熒光全稱脈衝-振幅-調製(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葉綠素熒光,我們國內一般簡稱調製葉綠素熒光,測量調製葉綠素熒光的儀器叫調製熒光儀,或叫pam。
調製葉綠素熒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並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三大技術。由於其測量快速、簡單、可靠、且測量過程對樣品生長基本無影響,目前已成為光合作用領域發表文獻最多的技術。
2)調製葉綠素熒光儀的工作原理
202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製技術和飽和脈衝技術,設計製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衝振幅調製(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
所謂調製技術,就是說用於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定的調製(開/關)頻率,檢測器只記錄與測量光同頻的熒光,因此調製熒光儀允許測量所有生理狀態下的熒光,包括背景光很強時。正是由於調製技術的出現,才使得葉綠素熒光由傳統的「黑匣子」(避免環境光)測量走向了野外環境光下測量,由生理學走向了生態學。
所謂飽和脈衝技術,就是開啟一個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小於1 s)的強光關閉所有的電子門(光合作用被暫時抑制),從而使葉綠素熒光達到最大。飽和脈衝(saturation pulse, sp)可被看作是光化光的一個特例。光化光越強,ps ii釋放的電子越多,pq處累積的電子越多,也就是說關閉態的電子門越多,f越高。
當光化光達到使所有的電子門都關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時,就稱之為飽和脈衝。
開啟飽和脈衝時,本來處於開放態的電子門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葉綠素熒光和熱,f達到最大值。
經過充分暗適應後,所有電子門均處於開放態,開啟測量光得到fo,此時給出一個飽和脈衝,所有的電子門就都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熒光和熱,此時得到的葉綠素熒光為fm。根據fm和fo可以計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產量fv/fm=(fm-fo)/fm,它反映了植物的潛在最大光合能力。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進行時,只有部分電子門處於開放態。如果給出一個飽和脈衝,本來處於開放態的電子門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葉綠素熒光和熱,此時得到的葉綠素熒光為fm』。根據fm』和f可以求出在當前的光照狀態下ps ii的實際量子產量yield=φpsii=δf/fm』=(fm』-f)/fm』,它反映了植物目前的實際光合效率。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進行時,只有部分電子門處於關閉態,實時熒光f比fm要低,也就是說發生了熒光淬滅(quenching)。植物吸收的光能只有3條去路:光合作用、葉綠素熒光和熱。
根據能量守恆:1=光合作用+葉綠素熒光+熱。可以得出:
葉綠素熒光=1-光合作用-熱。也就是說,葉綠素熒光產量的下降(淬滅)有可能是由光合作用的增加或熱耗散的增加引起的。由光合作用的引起的熒光淬滅稱之為光化學淬滅(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由熱耗散引起的熒光淬滅稱之為非光化學淬滅(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或npq)。
光化學淬滅反映了植物光合活性的高低;非光化學淬滅反映了植物耗散過剩光能為熱的能力,也就是光保護能力。
光照狀態下開啟飽和脈衝時,電子門被完全關閉,光合作用被暫時抑制,也就是說光化學淬滅被全部抑制,但此時熒光值還是比fm低,也就是說還存在熒光淬滅,這些剩餘的熒光淬滅即為非光化學淬滅。淬滅係數的計算公式為:qp=(fm』-fs)/fv』=1-(fs-fo』)/(fm』-fo』);qn=(fv-fv』)/fv=1-(fm』-fo』)/(fm-fo);npq=(fm-fm』)/fm』=fm/fm』-1。
當f達到穩態後關閉光化光,同時開啟遠紅光(far-red light, fl)(約持續3-5 s),促進ps i迅速吸收累積在電子門處的電子,使電子門在很短的時間內回到開放態,f回到最小熒光fo附近,此時得到的熒光為fo』。由於在野外測量fo』不方便,因此野外版的調製熒光儀(除pam-2100和water-pam)外,多數不配置遠紅光。此時可以直接利用fo代替fo』來計算qp和qn,儘管得到的引數值有輕微差異,但qp和qn的變化趨勢與利用fo』計算時是一致的。
由於npq的計算不需fo』,近10幾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根據ps ii的實際量子產量δf/fm』和光合有效輻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還可計算出光合電子傳遞的相對速率retr=δf/fm』?par?0.
84?0.5。
其中0.84是植物的經驗性吸光係數,0.5是假設植物吸收的光能被兩個光系統均分。
3)最好用的調製葉綠素熒光儀
pam-101/102/103,最經典的型號,雖已停產,但在國際最著名的光合作用實驗室,仍是主打機型,原因很簡單,它老不壞啊,呵呵
pam-2000/pam-2100,最暢銷的行動式機型,應用非常廣泛
mini-pam,比pam-2100便宜,功能同樣強大
diving-pam,全球第一臺可水下原位測量植物生理的儀器,儀器全防水設計,在珊瑚研究領域應用非常廣泛
imaging-pam,新型熒光成像系統,最有意思的是一個主機可以連線多個探頭,功能超級強大,是「下一代」產品
dual-pam-100,同步測量葉綠素熒光和p700,也就是同時研究psii和psi活性,在技術上有重大革新
請問葉綠素熒光測定的原理及其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葉綠素熒光現象是由傳教士brewster首次發現的。2023年brewster發現,當一束強太陽光穿過月桂葉子的乙醇提取液時,溶液的顏色變成了綠色的互補色¬¬——紅色,而且顏色隨溶液的厚度而變化,這是歷史上對葉綠素熒光及其重吸收現象的首次記載。後來,stokes(1852)認識到這是一種光發射現象,並使用了「fluorescence」一詞。
2023年,müller發現葉綠素溶液稀釋後,熒光強度比活體葉子的熒光強得多。儘管müller提出葉綠素熒光和光合作用之間可能存在相反的關係,但由於他的實驗沒有對照,實驗條件控制不嚴格,因此人們並沒有將葉綠素熒光誘導(瞬變)現象的發現歸功於müller。
kautsky是公認的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的發現者。2023年,kautsky和hirsch用肉眼觀察並記錄了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lichtenthaler,1992;govindjee,1995)。他們將暗適應的葉子照光後,發現葉綠素熒光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並與co2的固定有關(圖3.
1)。他們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1)葉綠素熒光迅速升高到最高點,然後下降,最終達到一穩定狀態,整個過程在幾分鐘內完成。
2)曲線的上升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原初光化學反應,不受溫度(0℃和30℃)和h**處理的影響。若在最高點時關掉光,則熒光迅速下降。3)熒光強度的變化與co2的固定呈相反的關係,若熒光強度下降,則co2固定增加。
這說明當熒光強度降低時,較多的光能用於轉變成化學能。4)奇怪的是(照光後)co2的固定有一個延滯期,似乎說明「光依賴」的過程對co2固定過程的進行是必需的。另一個未得到解釋的現象是若在熒光誘導結束後關掉光,則熒光水平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
在kautsky的發現之後,人們對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逐步形成了光合作用熒光誘導理論,被廣泛應用於光合作用研究。由於kautsky的傑出貢獻,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也被稱為kautsky效應(kautsky effect)。
202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製技術和飽和脈衝技術,設計製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衝振幅調製(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
所謂調製技術,就是說用於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定的調製(開/關)頻率,檢測器只記錄與測量光同頻的熒光,因此調製熒光儀允許測量所有生理狀態下的熒光,包括背景光很強時。正是由於調製技術的出現,才使得葉綠素熒光由傳統的「黑匣子」(避免環境光)測量走向了野外環境光下測量,由生理學走向了生態學。
所謂飽和脈衝技術,就是開啟一個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小於1 s)的強光關閉所有的電子門(光合作用被暫時抑制),從而使葉綠素熒光達到最大。飽和脈衝(saturation pulse, sp)可被看作是光化光的一個特例。光化光越強,ps ii釋放的電子越多,pq處累積的電子越多,也就是說關閉態的電子門越多,f越高。
當光化光達到使所有的電子門都關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時,就稱之為飽和脈衝。
開啟飽和脈衝時,本來處於開放態的電子門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葉綠素熒光和熱,f達到最大值。
經過充分暗適應後,所有電子門均處於開放態,開啟測量光得到fo,此時給出一個飽和脈衝,所有的電子門就都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熒光和熱,此時得到的葉綠素熒光為fm。根據fm和fo可以計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產量fv/fm=(fm-fo)/fm,它反映了植物的潛在最大光合能力。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進行時,只有部分電子門處於開放態。如果給出一個飽和脈衝,本來處於開放態的電子門將該用於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為了葉綠素熒光和熱,此時得到的葉綠素熒光為fm』。根據fm』和f可以求出在當前的光照狀態下ps ii的實際量子產量yield=φpsii=δf/fm』=(fm』-f)/fm』,它反映了植物目前的實際光合效率。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進行時,只有部分電子門處於關閉態,實時熒光f比fm要低,也就是說發生了熒光淬滅(quenching)。植物吸收的光能只有3條去路:光合作用、葉綠素熒光和熱。
根據能量守恆:1=光合作用+葉綠素熒光+熱。可以得出:
葉綠素熒光=1-光合作用-熱。也就是說,葉綠素熒光產量的下降(淬滅)有可能是由光合作用的增加或熱耗散的增加引起的。由光合作用的引起的熒光淬滅稱之為光化學淬滅(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由熱耗散引起的熒光淬滅稱之為非光化學淬滅(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或npq)。
光化學淬滅反映了植物光合活性的高低;非光化學淬滅反映了植物耗散過剩光能為熱的能力,也就是光保護能力。
光照狀態下開啟飽和脈衝時,電子門被完全關閉,光合作用被暫時抑制,也就是說光化學淬滅被全部抑制,但此時熒光值還是比fm低,也就是說還存在熒光淬滅,這些剩餘的熒光淬滅即為非光化學淬滅。淬滅係數的計算公式為:qp=(fm』-fs)/fv』=1-(fs-fo』)/(fm』-fo』);qn=(fv-fv』)/fv=1-(fm』-fo』)/(fm-fo);npq=(fm-fm』)/fm』=fm/fm』-1。
當f達到穩態後關閉光化光,同時開啟遠紅光(far-red light, fl)(約持續3-5 s),促進ps i迅速吸收累積在電子門處的電子,使電子門在很短的時間內回到開放態,f回到最小熒光fo附近,此時得到的熒光為fo』。由於在野外測量fo』不方便,因此野外版的調製熒光儀(除pam-2100和water-pam)外,多數不配置遠紅光。此時可以直接利用fo代替fo』來計算qp和qn,儘管得到的引數值有輕微差異,但qp和qn的變化趨勢與利用fo』計算時是一致的。
由於npq的計算不需fo』,近10幾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根據ps ii的實際量子產量δf/fm』和光合有效輻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還可計算出光合電子傳遞的相對速率retr=δf/fm』·par·0.84·0.5。
其中0.84是植物的經驗性吸光係數,0.5是假設植物吸收的光能被兩個光系統均分。
到處是葉綠素熒光的資料,非要我貼上到這裡。。。。
光合作用中淨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係
淨光合作用 總光合作用 我們好像不叫真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動力 真光合作用也就是總光合作用,它等於淨光合作用加上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真光合,淨光合,呼吸作用的分別與涉及到的計算 真正的光合速率的意思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有回兩個 一個是植物細胞...
光合作用的意義,光合作用的意義
1 製造有機物,實現巨大的物質轉變,將co2和h2o合成有機物 2 轉化並儲存太陽能 3 淨化空氣,使大氣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對穩定 4 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上的大氣中並沒有氧,只是在距今 12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並逐漸佔有優勢後,地球的大氣中才...
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點
不同點 光合作用在葉綠體進行,呼吸作用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進行,所用的原料不同,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呼吸作用原料是氧氣和糖,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而且是只有在存在葉綠體或色素的細胞中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則是在所在的活細胞中進行的.而且生成的atp的用途不一樣 相同點,二者都能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