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物件。化石的形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一些;
一、生物死亡的數量
一般地說,生物死亡數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機會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在由海洋環境形成的地層中,比較容易發現動物化石,特別是珊瑚一類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層中,比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陸地環境形成的地層中難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動物的化石。
二、生物體組成部分的堅硬程度
凡是硬體部分如介殼、骨胳、牙齒、角、樹幹、孢子、花粉等,不易腐爛而毀滅;凡是軟體部分如**、肌肉和各種器官,則容易腐爛而消失。所以,常見的化石,大多數由生物體的硬體部分所形成。恐龍化石多為其骨架,象的化石多為牙齒和骨胳,河蚌化石多為介殼,三葉蟲化石大多數是甲殼,矽化木是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質部的木質纖維形成的。
孢粉等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古代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形態、分類、組成和分佈等,實際上是通過孢子和花粉的化石來研究的。
三、生物屍體的掩埋速度
生物屍體如果暴露於空氣中,會受氧化作用或被其他生物吞食而遭破壞,即使是硬體部分,天長日久,也會被風化和毀壞。因此,生物死後,必須要有某種沉積作用將其迅速掩埋,才能較好地儲存。凡是生物繁盛而地質沉積作用急劇進行的地區,化石就比較多。
我國甘肅東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陝西等地的地層多數在河湖中形成,由於動物的遺體埋在水底,盆地周圍的沉積物不斷覆蓋,幾滄桑變遷,河湖乾涸,沉積物變成堅硬的石,並且暴露到地表。因此,這些地區是哺動物化石較多的產地,我國著名的黃河劍齒就發現在這裡。
四、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石化包括鈣化、矽化、碳化、礦化,是把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使其變得堅硬如石的過強。
物理作用指的是生物體的外形印烙在岩層上,或是殼體、骨賂等空隙被泥沙或其他礦物質所充填使其變硬的過程。如古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古動物的觸鬚、附肢、羽毛等形成的印痕化石就通過這種作用。
化學作用是指化學溶液,如碳酸鈣、二氧化矽、黃鐵礦等溶液對古生物硬體部分的作用。這些溶液在地層中流動時,不斷接觸古生物硬體部分,其礦物質成分不斷與生物體物質進行化學置換,久而久之,這些生物體的物質成分幾乎全部為礦物質成分所取代,而形態則保持原樣。例如前面提到的常見的矽化木,其物質成分已不是木質纖維,而是二氧化矽。
但仍體現出其外部形狀,細胞、年輪也都儲存了下來。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裡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柔軟的組織很快便會腐爛,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較多,卻能儲存較長的時間。
如果屍體恰好被泥沙掩埋,與空氣隔絕,腐爛的過程便會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緩慢流動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內的礦物質,另一方面將水中過剩的礦物質沉澱下來或成為晶體,隨著水流會逐漸滲進埋在泥沙中的骨內,填補牙齒和骨骼有機質腐爛後留下的空間。
如果條件合適,由外界滲進骨內的礦物質在牙齒和骨骼腐爛解體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機質,牙齒和骨骼便完好地儲存成為化石。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是極為細緻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機質,所以能完整地儲存牙齒和骨骼原來的形態,連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組織形態都能原樣儲存。天長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斷增加,由原來的牙齒和骨頭變成了還儲存牙齒和骨頭原有的外形和內部結構的石頭,這個過程被稱作「石化過程」。
除了牙齒和骨骼外,有的動物的糞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動物吃肉時是連著碎骨一起吞下的,糞便裡有許多沒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爛,所以也能成為化石。腳印也能成為化石。
人或動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腳印。泥沙幹後,腳印又被另外的物質填滿。兩種物質都被後來滲進去的礦物質石化後儲存下來,但是兩種物質的性質不同,軟硬不同,容易風化或破壞的程度也不同。
一種物質被風化或破壞後,另一種物質便表現為腳印化石。
化石是由地制裁歷史時期生物的遺體或其他生活活動的遺蹟被沉積物埋藏之後,在沉積物的壓實、固結成巖過程中,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
那麼,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遺體,或者每種生物所有的組成和器官都能成為化石呢?不是的,化石的形成和儲存需要一定的條件。條件不同,所形成化石的型別也不同。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化石形成和儲存所需要的條件。化石的形成和儲存主要與以下條件有關:
⑴生物體是否具有由化學性質較穩定的物質組成的硬體(如貝殼、骨骼等),具有硬體的生物儲存為化石的可能性較大;
⑵生物遺體或遺蹟所在環境的物理化學條件是否適合於儲存,波浪作用強烈的水域環境不利於生物遺體和遺蹟的儲存;當環境介質的ph值小於7.8時,由碳酸鈣組成的生物硬體容易受到溶蝕,故也不利於生物遺體的儲存;氧化條件下不利於有機質的儲存;
⑶生物死亡後是否迅速被埋藏,如果生物死亡後,它的遺體能夠被迅速而長期埋藏,那就比較容易形成化石;
⑷沉積物的型別對化石的形成和儲存也有重要影響;如果生物遺體被化學沉積物(如caco3)或生物成因的沉積物所掩埋,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較大;
⑸在沉和物固結成巖的化石過程中,強烈的壓實作用和重新結晶的作用,不利於化石的形成和儲存。
由於形成化石的條件不同,儲存在岩層中的化石也有不同型別。按化石儲存特點不同,大致有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蹟化石和化學化石四種型別。其中研究得比較深入、意義比較的是實體化石。
在實體化石中,生物遺體全部儲存為化石的十分罕見,較常見的只儲存了生物體的某一部分,如一顆牙齒、一塊骨頭、一枚貝殼或一片葉子等。
2023年在西伯利亞第四系凍土層裡發現的猛獁象化石,不僅骨骼完整,皮、毛、血、肉,甚至胃中的食物也儲存了下來。這是由於約25
000年前在該地生活的猛獁象死亡之後,被迅速地埋藏在凍土中所致。
在我國遼寧省撫順煤田的主煤層中,含有大量精美的由松脂固結變成的琥珀,其中常儲存完整的昆蟲(如蚊、蜂等)。
必須指出,在化石石化過程中,生物硬體原來的成分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所取代,或者其中穩定性較低的含氮、含氧物質經分解和升溜作用而揮發消失、僅留下了穩定性高的碳質部分,如植物的葉子化石通常是碳質和薄膜。由於化石的形成和儲存需要苛刻的條件。因此,儲存在岩層中的化石實際上只是當時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這就是生物史記錄的不完備性。
儘管如此,我們仍可通過化石的研究,揭示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界的概貌。
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10
2樓:匿名使用者
化石形成條件:
一、生物
死亡的數量
一般地說,生物死亡數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機會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在由海洋環境形成的地層中,比較容易發現動物化石,特別是珊瑚一類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層中,比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陸地環境形成的地層中難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動物的化石。
二、生物體組成部分的堅硬程度
凡是硬體部分如介殼、骨胳、牙齒、角、樹幹、孢子、花粉等,不易腐爛而毀滅;凡是軟體部分如**、肌肉和各種器官,則容易腐爛而消失。所以,常見的化石,大多數由生物體的硬體部分所形成。恐龍化石多為其骨架,象的化石多為牙齒和骨胳,河蚌化石多為介殼,三葉蟲化石大多數是甲殼,矽化木是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質部的木質纖維形成的。
孢粉等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古代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形態、分類、組成和分佈等,實際上是通過孢子和花粉的化石來研究的。
三、生物屍體的掩埋速度
生物屍體如果暴露於空氣中,會受氧化作用或被其他生物吞食而遭破壞,即使是硬體部分,天長日久,也會被風化和毀壞。因此,生物死後,必須要有某種沉積作用將其迅速掩埋,才能較好地儲存。凡是生物繁盛而地質沉積作用急劇進行的地區,化石就比較多。
我國甘肅東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陝西等地的地層多數在河湖中形成,由於動物的遺體埋在水底,盆地周圍的沉積物不斷覆蓋,幾滄桑變遷,河湖乾涸,沉積物變成堅硬的石,並且暴露到地表。因此,這些地區是哺動物化石較多的產地,我國著名的黃河劍齒就發現在這裡。
四、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石化包括鈣化、矽化、碳化、礦化,是把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使其變得堅硬如石的過強。
物理作用指的是生物體的外形印烙在岩層上,或是殼體、骨賂等空隙被泥沙或其他礦物質所充填使其變硬的過程。如古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古動物的觸鬚、附肢、羽毛等形成的印痕化石就通過這種作用。
化學作用是指化學溶液,如碳酸鈣、二氧化矽、黃鐵礦等溶液對古生物硬體部分的作用。這些溶液在地層中流動時,不斷接觸古生物硬體部分,其礦物質成分不斷與生物體物質進行化學置換,久而久之,這些生物體的物質成分幾乎全部為礦物質成分所取代,而形態則保持原樣。例如前面提到的常見的矽化木,其物質成分已不是木質纖維,而是二氧化矽。
但仍體現出其外部形狀,細胞、年輪也都儲存了下來。
3樓:小學生的哥哥
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
4樓:彩雲紛飛
今天,我們無法通過實驗去人工製造出嚴格意義上的化石,但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或對地層的研究去揭示化石形成的過程。那種專門以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的埋藏、石化等過程為研究物件的學科,在地質地史學分支中稱為埋藏學。
埋藏學告訴我們,因種種原因在地球上生命演化的程序中,只有極少一部分因與地質環境相適應而保留下來形成了化石,絕大多數已經無法知道它們的存在。形成化石大致上有如下幾個必要條件:
1.生物的身體 生物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包括諸如骨骼、牙齒、外殼、幹莖、葉脈、孢子及花粉等。當然也有極例外的情況,如某個水母的印痕。
2.迅速地埋藏 生物死亡後甚至是活著的時候因特殊的原因它們被迅速地埋藏,這樣一來,由於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機械的和化學的作用或破壞,使之較好地得以儲存下來。
3.漫長的歲月 石化作用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原地埋藏且地殼活動相對穩定,這種情況下的化石一般會比較豐富,化石形體也比較完整,如著名的北美瀝青坑化石群;異地埋藏,生物死亡後經歷了因多種原因從甲地到乙地的搬運,這類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損今天,我們無法通過實驗去人工製造出嚴格意義上的化石,但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或對地層的研究去揭示化石形成的過程。
那種專門以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的埋藏、石化等過程為研究物件的學科,在地質地史學分支中稱為埋藏學。
埋藏學告訴我們,因種種原因在地球上生命演化的程序中,只有極少一部分因與地質環境相適應而保留下來形成了化石,絕大多數已經無法知道它們的存在。形成化石大致上有如下幾個必要條件:
1.生物的身體 生物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包括諸如骨骼、牙齒、外殼、幹莖、葉脈、孢子及花粉等。當然也有極例外的情況,如某個水母的印痕。
2.迅速地埋藏 生物死亡後甚至是活著的時候因特殊的原因它們被迅速地埋藏,這樣一來,由於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機械的和化學的作用或破壞,使之較好地得以儲存下來。
3.漫長的歲月 石化作用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原地埋藏且地殼活動相對穩定,這種情況下的化石一般會比較豐富,化石形體也比較完整,如著名的北美瀝青坑化石群;異地埋藏,生物死亡後經歷了因多種原因從甲地到乙地的搬運,這類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壞。石化過程詳解……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 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 骨 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2 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 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
恐龍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恐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 骨骼 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
恐龍化石的形成原因,恐龍化石怎麼形成的
比利時的伯尼薩特有一個煤礦。年間,這裡傳出了一條轟動一時的訊息。一天,礦工們在地下掘進一條新坑道時發現,這條坑道正好從一個巨大動物的骨架中穿過。後來,這具骨架經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自然博物館的專家鑑定,確認是中生代的恐龍 禽龍的化石。令人驚異的是,禽龍的化石骨架竟多達 條,而且大多數儲存完整。礦工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