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外貌:巨集大
氣勢:巍峨
精神:博大一)從地理位置的選擇,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過渡:那麼,這樣一座巍巍的建築,到底建築在什麼地方呢?(古都南京東郊的鐘山南麓,第一小節裡有交代).
但大家知道孫中山是**人?(廣東香山人)中國有句古話,「葉落歸根」,也就是人死之後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孫中山為什麼會葬在南京的鐘山腳下呢?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第3節)鐘山能得到孫中山的青睞,是因為這裡地勢雄偉,風景優美,並且有沉重的歷史感等.
(用鐘山的地形、環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氣勢.第2節原句「正因為鐘山山形雄偉而險峻,景色鮮麗而和諧,中山先生才有身後要埋葬於此的願望.」)
2.說到這裡,老師有一個疑問,這篇文章是介紹鐘山陵的,但作者為什麼用這麼多的文字介紹鐘山呢?是不是偏題了?誰能為老師解答一下疑惑?
明確:一正是鐘山的這些地理和人文環境,才使孫中山選擇這裡;二用鐘山雄偉的壯觀的氣勢來襯托中山陵的「巍巍」.
(二)從中山陵的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我們來看一看中山陵的「廬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麼「巍巍」.文章正式介紹中山陵建築群體的是從第5~11小節,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點.
2、閱讀第5和第6小節,瞭解一下中山陵的總體設計和總平面圖.思考三個問題:
(1)中山陵的總體設計為什麼「值得稱道」?( 三處風景區連為一體)
(2)陵園大道旁為什麼栽種如此多的樹木?(形成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也體現勒令孫中山的精神萬年長存)
(3)既然文章第7~11小節具體介紹了陵園的主要建築,為什麼第6小節還要總寫陵園平面佈局?(使讀者對中山陵先有一個概括的瞭解,也表現了設計者的思想.)
3、除了通過總體設計和佈局,襯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懷和不朽的業績之外,哪些地方還以建築的有機組成部分直接表現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偉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現中山陵「巍巍」的特徵呢?
交流:直接用數字體現中山陵的高大;「博愛」「天下為公」遺著《國民**建國大綱》中山雕像和臥像等.(文章運用數字介紹了陵門、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階的級數,具體說明了建築的高大巨集偉.
)(三)小結:至此,我們從三個角度:設計方案的擇優、地理環境的選擇、陵園佈局的組成等方面,著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徵.
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陵園建築群體的規模氣勢;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孫中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從三個方面:
用鐘山的雄偉襯托,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從陵墓的主人介紹.
1、中山陵的主要特徵是「巍巍」,這「巍巍」不僅僅體現在陵園建築群體的規模氣勢,也指中山先生的精神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文中用了大量筆墨來寫鐘山的巍巍氣勢,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突出中山陵的莊嚴雄偉,並以此襯托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說是對中山品格和精神的象徵.
答案補充
一、 中山林的巍巍氣勢襯托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說它是孫中山先生品格和謹慎的象徵.作者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孫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二、 1石牌坊 2墓道 3小屋 4陵門 5石階 6碑亭 7石階 8平臺 9祭堂 10墓室
劉敘傑的《巍巍中山陵》是如何說明「巍巍」這個特點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巍巍的含義 陵園建築群體的規模氣勢。它在廣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巍巍中山陵在說明文的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3樓:金子
語言特色 本文的語言準確、簡明,生動形象。 說明文的語言特別講求準確,這是為了客觀地說明事物特徵,確保其科學性所決定的。本文的語言準確簡明,表現在:
①大量運用確鑿的數字進行說明;②充分運用限制詞。修飾語。如:
「浩蕩的大江之濱」「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的圖畫」「顯得分外雄偉高大」「長約7千米,南北寬度約3千米」「地勢陡然高峻」等等,這些限制詞、修飾語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語言的簡明也是說明文的要求。本文的語言十分簡明,如孫中山先生的患病過程僅用「因肝癌醫治無效,病逝於北京」12個字予以概括,陵園設計方案的競選、施工過程,也說得十分概括簡明。
本文語言在平實之中也不乏生動形象。例如,在說明鐘山的地理環境時,運用了描寫性的語言和比喻:「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的圖畫。
」又如在說明祭堂前平臺視野開闊時,同樣運用描寫性語言與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彷彿眼前了一軸工筆長卷……山若伏鱉……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作者從遠到近地予以描述,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在讀者面前展示了「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象」。
這些生動描述雖然運用了文學語言,但這樣寫是為說明事物的特徵服務的,是為了使讀者「有所知」,而並不像文學作品那樣是為了使讀者「有所感」。
巍巍中山陵 賞析
4樓:匿名使用者
(1)鐘山的本源出自江蘇南部的茅山山脈,它北延至南京、鎮江之間,稱為寧鎮山脈。鐘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海拔約四百六十米,東西走向,長約七公里,南北寬度僅三公里,由於附近大多是沖積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顯得分外雄偉高大。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險峻,但山腰以下漸趨平緩,松柏森鬱,草莽綿連。
在蒼翠的林海與山巔紫紅色的頁岩相互襯映的藍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
【品析】
說明鐘山的一段,從追溯本源到介紹地理位置,再運用一系列資料描摹全貌,最後按照山頂、山腰的順序細處勾畫山間美景,由總體到區域性,有條不紊,娓娓而談,語言準確簡明,優美流暢。
文段寫鐘山之高,先與其它諸峰作比較,再點出海拔高度與山形原因;寫鐘山之險,重在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象而傳神;寫鐘山之奇,一則交待雄偉高大的山形,一則繪蓊鬱林海與紫紅頁岩映襯之景;寫鐘山之秀,「松柏森鬱,草莽綿連」,措辭精準,字無一多無一少。極盡能事描畫「鮮麗」「和諧」之景,既表現自然麗色,又為後文張本:正因為如此,中山先生才有身後葬身於此的願望,而又正因為鐘山的地形、環境,方才襯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氣勢。
(2)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七十米,這裡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樑,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
【品析】
平臺位於祭堂前,又是全陵的制高點,此處對平臺所見景色的描繪既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的建築特徵,又襯托出了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
「垂直高度差超過七十米」,以具體資料說明平臺是「制高點」,並藉此暗示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作出的巨大貢獻。接著用「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對平臺見景進行總寫,而後分寫「陽光燦爛」和「日出日沒之際」兩種情況,條理清晰,層次井然,一步步帶我們進入一個美侖美奐的建築藝術殿堂的同時,也讓我們領略了文章結構藝術的嚴謹與精巧。
此外,古典風味濃厚的語言令人耳目一新,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一句,對偶、比喻綜合運用,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又如喻晴日見景為「工筆長卷」,晨昏見景為「潑墨山水」,獨具匠心地將景色與國畫技法相結合,顯得形象而生動。句式上多用短句,節奏明快,音律和諧,與內容相得益彰,描繪出了平臺所見壯麗闊大的景象。
這篇說明文有條不紊地介紹了中山陵園的方位、人文環境、設計特色、修建過程和規劃特點,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園的建築特徵,表現了它的巍巍氣勢和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中山林的巍巍氣勢襯托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說它是孫中山先生品格和謹慎的象徵。作者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
孫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縮寫《巍巍中山陵》
1大江之濱,江南水鄉之間,坐落著古都 南京。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園就位於南京東郊的鐘山南麓。2 鐘山源出茅山山脈,北延至南京 鎮江,稱為寧鎮山脈。鐘山是的最高峰,海拔約460米,東西走向,長約七公里,南北寬度僅三公里,附近大多是沖積平原和小丘陵,山形分外雄偉高大。山頂坡陡崖...
中山陵說明文,中山陵導遊詞100字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1866 1925 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 牌坊 墓道 陵門 石階 碑亭 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中山陵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中山陵導遊詞100字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革命先行者...
南京中山陵導遊詞,中山陵導遊詞100字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五層平臺上,這裡有一對巨大的紫銅鼎,上面刻著 奉安大典 四個篆書大字,這是當時的上海市 為紀念中山先生的葬禮而敬獻的。請大家仔細看西側的那隻銅鼎,壁上留有兩個彈孔,據說是1937年12月日軍攻打南京時被炮彈擊穿的。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第十層平臺,這是陵墓的最高處,海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