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700多年前的蒙古大軍,西征歐洲所向披靡

2021-03-04 00:48:47 字數 5300 閱讀 7314

1樓:小顏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藉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戰勝了所有的敵人(2023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

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裡」的情形。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蒙古人強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戰鬥力首先來自他們強烈的征服意識,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徵服意識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這一點,和西方人有點相似。羅馬教皇的使者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這部書裡詳細記載了蒙古惡劣的自然條件。他在書中說:

這個國家的某些部分,山嶺極多,在其他部分,則是平地,但是,實際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說是由砂礫構成的,土壤不多,幾乎都是沙漠。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為何縱橫無敵

加賓尼說的蒙古的氣候,和我們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出現的極端天氣基本上一致。在這樣極端的氣候條件下,他們的牛羊往往會成群的凍死後者因乾旱而餓死、渴死。遊牧民族的一切財產和生活**就是他們放牧的牛、羊、馬了,在古代,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沒有了可以依賴的牲畜,就失去了生活的**。

這時候,為了維持生存,擄掠就成了他們求生的另外一種途徑。我們說,不是遊牧民族天生具有侵略性,而是被那種地理環境逼出來的。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為何縱橫無敵

二、蒙古人極端的服從意識

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於他們的鐵的紀律和極端的服從意識。服從意識是形成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原因,在作戰中,只有所有人都完全聽從指揮員的命令,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軍隊有兩個,一是德**隊,二是日本軍隊。

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個打遍歐洲無敵手,一個打遍亞洲無敵手。除了他們先進的**和戰術之外,對領導的絕對服從是他們軍隊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原因。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為何縱橫無敵

三、蒙古人特殊的社會生活

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極其強悍。由於蒙古人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臥雪在其視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

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因此,蒙古軍人擁有其他民族戰士所沒有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那些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永遠難望其項背的。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為何縱橫無敵

四、蒙古人先進的戰術

在十三世紀,蒙古人的作戰理念應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歷史軍事

2樓:匿名使用者

魏延魏延(?-234)字文長,義陽(今信陽三裡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諸葛亮死後,魏延因被陷害謀反而遭楊儀**所殺。

[編輯本段]魏延 - 個人檔案

蜀漢名將,字文長。初隨劉備作戰,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沒被採納。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

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後,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燬棧道、攻擊楊儀。最後被冤枉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後果。

官至: 徵西大將軍 南鄭侯 涼州刺史 漢中太守 前軍師

賜予假節

相貌:面如重棗,目若朗星

性格:驕矜高傲、忠誠

子:魏容、魏昌

[編輯本段]簡明歷史傳記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魏延(王心海飾) 魏延是蜀漢名將,他跟隨劉備入川后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延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但是和蜀漢重臣楊儀不和。

諸葛亮死後,將兵權交於楊儀,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軍欲殺楊儀,反被楊儀派馬岱殺死。後魏延一門被夷滅三族。

[編輯本段]《三國志·蜀志·魏延傳》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

」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三國志11中的形象)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三國志10中的形象)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

「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祕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才)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

「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國演義》中「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這就須從歷史本來面貌來辨其真偽。這裡我只就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劇發點議論。

楊戲:「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三國志·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3樓:黃佳陸

魏延 子文長 江表義陽人氏,原本是劉表手下大將,

因劉琮降曹而轉投長沙太守韓玄。關於戰長沙時,為救黃忠斬殺韓玄,後任漢中太守 徵西大將軍、鄭南侯。史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勇將,智勇雙全 善養兵卒,深得劉備信任,屢次被委以重任。

詳見《三國志〉〉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時,只有五十四歲。

諸葛亮究竟得的是什麼病?《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沒有明確記載。但

根據《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諸葛亮生活習慣,我們大致可以推測,他很有可能患

有消化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三國演義》多次描寫到諸葛亮**的場景,這很可能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

症狀。在專業的《病理學》教材中,消化性潰瘍患者發病時,往往會發生黑便和

嘔血現象。這主要是因潰瘍底大血管被腐蝕破裂而引起的。

在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時間沒有形成規律性。他年輕的時候疏狂成性,

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或樂琴棋

於洞府之內。食無定量,睡不定時,缺乏有規律的身體鍛鍊。「草堂春睡足,窗

外日遲遲」便是他的生活寫照。

自跟隨劉備出山以後,諸葛亮更是缺乏必要的肢體運動。由於每次打仗他都

「手搖羽扇,獨坐輪車」,身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此

外諸葛亮還是一個廢寢忘食的工作狂,這更是加重了腸胃功能的負擔。到最後一

次伐魏時,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而這一資訊正好被他的死對頭司馬懿得知

了,司馬懿說:「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三國演義》也有多處關於諸葛亮昏倒的描寫。這有多種疾病的可能性,比

如高血壓、腦溢血、貧血、低血糖等。這些與工作壓力大,長期受精神刺激,情

志不調,以及營養不均衡等有著直接的關係。

諸葛亮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人,他無法做到舉重若輕,工作的每一個失誤

都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而且他又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北伐屢次失敗,無

法實現他對世人的承諾,這讓他心急如焚,憂心忡忡。而身邊大將的接連死亡,

則更是讓他傷心不已。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看到趙雲的兒子前來報喪,諸葛亮擲杯於地曰:

「子龍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益棟樑,吾去一臂也!」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用計謀把司馬懿殺得大敗,但忽聽有人報張苞身亡,於

是孔明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於地,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蜀軍不得不放棄進

攻,退回漢中。

當初劉備病死,也沒見諸葛亮這樣傷心,為什麼損失一員大將就讓他悲痛欲

絕呢?這是因為戰爭打到最後,蜀國已經缺兵少將,張苞病亡意味著孔明的進攻

力又遜一籌,取勝的難度更大了。

第六次北伐中原,忽報關興病亡。孔明放聲大哭,昏倒於地,半晌方蘇。眾

將再三勸解,孔明嘆曰:「可憐忠義之人,天不與以壽!我今番出師,又少一員

大將也!」

數伐中原而不成,諸葛亮的內心已經脆弱到了極致,再也經不起失敗的打擊

了。眼看著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無法用計勝之,只好把希望寄託於盟軍東吳

的聯合行動上了。誰知又有一個噩耗傳來:「魏主曹睿聞東吳三路進兵,乃自引

大軍至合淝,令滿寵、田豫、劉劭分兵三路迎敵。滿寵設計盡燒東吳糧草戰具,

吳兵多病。陸遜上表於吳王,約會前後夾攻,不意齎表人中途被魏兵所獲,因此

機關洩漏,吳兵無功而退。」孔明聽知此信,長嘆一聲,不覺昏倒於地。眾將急

救,半晌方蘇。

當這次吳蜀聯合進攻行動被曹魏瓦解後,諸葛亮便徹底崩潰了。孔明嘆曰:

「吾心昏亂,舊病**,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十分驚

慌,入帳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

做夢總會夢見很多年前喜歡的人為什麼總會夢見以前喜歡的人

在自己面前,應該一直留有一個地方,獨自留在那裡。然後去愛。不知道是什麼,不知道是誰,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可以愛多久。只是等待一次愛情,也許永遠都沒有人。可是,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也許你的潛意識裡是喜歡人家的 只有你的心裡有人家才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反映出來 有時候靜下來想想自己的心就明白了 其實...

為什麼釋迦牟尼要在兩千多年前創立佛教?遠古有佛教嗎?為什麼選這個

佛經,記載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已經往返8000次了!盡虛空法界,有無量不可以思議的諸佛世界。按照各個佛經來看,佛教早在很多很多劫前就存在 每劫 這裡是大概的時間 所存在的佛都不一樣 一下 網路 成 住 壞 空,這4劫合起來是一個大劫 這一個大劫是指娑婆世界,不是指地球!娑婆世界有...

二千三百多年前的王族後裔的姓氏是什麼

2300多年前王族後裔的盛世。是什麼是?時候盛舉的王族後裔比較多。2300多年前,中國處於戰國時期,當時的王族是姬姓。但是今天姓什麼就很難說了,因為姬姓是上古八姓之一,據統計由姬姓演支出來的姓有411個,佔了百家姓的82 所以你這個問題已經無法回答了。二千三百多年前即公元前100年左右,這時是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