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披帛,中國古代婦女服飾。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
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披帛,是長條形狀的巾子,搭在肩上,纏繞在手背間,一般都是薄薄的紗羅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銀線織就的圖案。據專家們考證,披帛不是中土固有的服飾,可能是**於西亞,更詳細點,是**于波斯,而波斯人披帛的習慣,則可能是受到希臘化的影響。
隨著佛教東傳,南北朝時期佛教題材的壁畫中,已經出現了身披披帛的女供養人。唐代開元以後,長長短短,寬寬窄窄的披帛開始出現在每一個追逐時世裝的女性肩上。這樣說來,一條條披帛,竟然也是國際化的成果了。
自信開放的大唐女性們奉行服飾上的華麗精巧。「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花花草草們也可以一親芳澤。《舊唐書?
輿服志》裡這麼說:「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所好尚。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
」唐玄宗就曾頒下詔令:宮中二十七世婦和寶林、御女、良人在隨侍和參加後宮宴會時,都須身披繡有圖案的披帛。而宮女們在端午節時,也要披較為華麗的披帛,稱為奉聖巾或續壽巾。
美麗的大唐女子,站立時披帛自然下垂如潭水靜謐,走動時飄逸舒展如風拂楊柳,動靜相得益彰。這種附加的服飾,延伸了身體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不是為了實際的用途,僅僅就是為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然而這不是魏晉時候可望而不可即的虛幻美感。
高髻、披帛、半臂、袒領服,少有地線條感和人體美相結合,它所依賴的不是傳統的倫理規範,也不是公眾社會對女性的戒備心理,那是在偶然性的因素之下,女人們短暫地煥發了審美想像力的產物。披帛這種「時裝」,借鑑了當時風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唐代的女子們從舞臺服裝中汲取靈感,而日常穿著也可以昇華為表演服裝。
在後來的京戲《天女散花》裡,梅蘭芳舞動長長的飄帶,那一定也是對披帛象徵性地極端發揮。
唐代婦女為使自己的服裝更富有藝術魅力,她們在外出行走時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風暖背。在室內或宮中花園裡披上比披子更長的帶子——「披帛」。繞肩拽地,似仙女下凡。
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從皇家貴婦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前進,這些繁瑣的「服飾」也逐漸的消失。不過類似「帔子」的長、方圍巾以其實用功能仍在現代社會中流行開來。
而「披帛」,人們只能從敦煌飛天畫壁、出土陶俑、影視歌舞的古典劇目或滿族傳統婚禮中偶爾領略,欣賞其長虹絢霞般飄逸、浪漫、飛揚的神采了。
京劇、還有美猴王頭上兩根長長的豎的很高的「帶子」叫什麼?
2樓:忙於歡笑
翎子功中國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頭上的兩根長約2米的雉雞翎,借舞動翎子的技巧及優美身段,表現人物的心情和神態,俗稱耍翎子。生、旦、淨、醜各行腳色都用,以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即翎子生)一行。
翎子功包括單掏翎、雙掏翎、單銜翎、雙銜翎、繞翎、涮翎、抖翎、擺翎等多種,藉以表達喜悅、氣急、驚恐、沉思、憂慮等各種情感。蒲劇、晉劇等梆子劇種的翎子功尤稱一絕,如《小宴》中呂布的耍翎子特技,在刻畫人物性格和表達人物感情上,有突出的戲劇效果。
3樓:一雁知秋
名叫翎子,是雉雞的尾巴上的羽毛,戲曲武生或武旦用的最多,其他角色也用但比較少,它是戲曲基本功的表現方式之一,技巧性特別強,翎子功包括單掏翎、雙掏翎、單銜翎、雙銜翎、繞翎、涮翎、抖翎、擺翎等多種,藉以表達喜悅、氣急、驚恐、沉思、憂慮等各種情感。
4樓:素衣仙子
頭上的叫「雉雞翎」,身後垂下來的叫"狐狸尾''
90年代古裝劇裡女主演的是周佳敏這個角色,劇的叫什麼
周佳敏copy 由熊乃瑾飾 問君能有幾多愁bai 是2005年由吳奇隆 劉濤du 黃文豪領銜zhi主演的歷史愛情劇。dao該劇圍繞李煜 吳奇隆飾 與趙匡胤 黃文豪飾 這一文一武兩個皇帝的迥異人生和坎坷命運,講述了在五代十國時期亂世之中兩位帝王與一位美麗女子娥皇 劉濤飾 傳奇而又悽美的一段愛情故事。求...
以前有部古裝劇裡面的男主是個太子被人下毒而失去記憶變成傻子流落到民間後來遇見女孩給他取名叫
滄海游龍,男主是太子,谷洋演的,和小晴在一起的。就是這部 有兩部啊,一部是龍遊天下貌似是這名,還有一個是傻王闖天下,這個記不清了 滄海游龍 有什麼好看的古裝電視劇和電影?好看的古裝劇有很多!像 招搖 東宮 香蜜沉沉燼如霜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花千骨 琅琊榜 甄嬛傳 等。還有些年代稍微久遠的 把酒問青天...
古代的守宮砂有科學依據嗎,古裝劇裡的守宮砂是真的嗎?原理是什麼?
那你要我們穿越去給你試驗嗎 古裝劇裡的守宮砂是真的嗎?原理是什麼?電視劇中守宮砂是怎麼回事?它真的管用嗎?你好,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古代人的迷信多了去了,當真你就輸了。什麼是守宮砂啊?它的科學依據是什麼?我老婆沒和我結婚之前,兩腮有紅色的暈,等懷小孩後就消失了 沒有科學依據,也沒有得到任何方面的科學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