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飲食習俗,清明節吃什麼12種傳統食物

2021-03-04 09:31:35 字數 5308 閱讀 8782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這日,各地還有一些食俗。通常,清明節早上吃雞蛋、單餅,喝麥仁、玉米仁或高粱米稀飯。

在農村,這天則常用小米飯、豆餅、乾飯餵馬、騾、牛、驢等大牲畜,以鎬賞其一年的辛勞,故有「打一千,罵一萬,清明節管頓飯」之說。

泉州清明節的食俗是吃「潤餅菜」和「清明餜」。

「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再卷胡蘿蔔絲、肉絲、坷煎、芫萎等混鍋菜餚,即可食用,甜潤可口。

「清明稞」是以糯米、小麥、地瓜乾等碾粉作皮,包上糖豆沙餡,蒸制而成,香甜適口。清明節吃「潤餅菜」和「清明餜」,當為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清明節,老百姓所吃的食物具有特定的時節性,祭祖過後的食物更是具有獨特的文化含義。因此說,清明的飲食習俗包容著歷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等方面的內涵。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各地都有獨特的清明食物,如江南一帶清明時節有吃青糰子的習慣,而廣東各地則比較流行清明吃祭祖過後的燒豬肉。除此之外,廣東三大民系還各自習慣在清明節做些地方特色的食物。這些節日食物,不是注重祭祖所帶來的祈福心理,就是側重時令特色給人們帶來的保健作用。

潮汕俗語「時節吃時果」的意思就是到了時令就該吃應時的果蔬。此時的果蔬及相應食物,不但味美,還有養生效果,如潮州人清明節吃樸籽稞,就有清熱祛火的功效。

2樓:天天看妙招

懷念的味道!五種清明節傳統美食,一定有你吃過的一種!

清明節吃什麼 12種傳統食物

3樓:匿名使用者

青糰子 、艾粄、暖菇包、饊子、子推饃 、薄餅 、大蔥和蛋餅、樸籽粿、芥菜飯、棗糕、清明飯、雞蛋。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製作的糰子。

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過清明時,他們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

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將艾草弄成泥,加上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隔水蒸出來。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清明節可以吃啥(有啥飲食習俗)

4樓:會飛的青春

各地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上海人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浙江人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福州人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北方清明節吃饊子等等習俗。

5樓:我乃馬哥是也農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

清明節的飲食文化有哪些?急!!!!!!

6樓:小熙猶如花美

在傳統文化中,清明

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節日。在清明習俗中,祭奠和嬉遊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但寒食節所蘊含的「飲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每個地域都有各自不一樣的美食習俗。

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清明果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採「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麴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淨搗爛和以糯米粉。

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

餡兒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有薰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糰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緻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

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

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子推饃「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裡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

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

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樸籽粿(guǒ)

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芥菜飯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棗糕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子福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

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菠菠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製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烏稔(rěn)飯

關於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潤餅菜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粽子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節氣,在這個節氣裡用艾葉做青糰子吃特別的清香。

清明節有哪些飲食習慣?

8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李鵬亞

【篇一:清明節的飲食文化習俗】

9樓:北京創典文化

寒食一過,就是春光明媚的農曆三月初三清明節。

這一日人們帶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間作曲水流杯之飲。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浮至人前,即取而飲之。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盡興,古時還以為流杯宴飲可除去不祥。

這一日還要吃摻和鼠麴草的蜜餅團,用以預防春季流行病。後來,人們將清明節和寒食節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各地有哪些傳統食物

10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這日,各地還有一些食俗。通常,清明節早上吃雞蛋、單餅,喝麥仁、玉米仁或高粱米稀飯。

在農村,這天則常用小米飯、豆餅、乾飯餵馬、騾、牛、驢等大牲畜,以鎬賞其一年的辛勞,故有「打一千,罵一萬,清明節管頓飯」之說。

泉州清明節的食俗是吃「潤餅菜」和「清明餜」。

「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再卷胡蘿蔔絲、肉絲、坷煎、芫萎等混鍋菜餚,即可食用,甜潤可口。

「清明稞」是以糯米、小麥、地瓜乾等碾粉作皮,包上糖豆沙餡,蒸制而成,香甜適口。清明節吃「潤餅菜」和「清明餜」,當為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清明節,老百姓所吃的食物具有特定的時節性,祭祖過後的食物更是具有獨特的文化含義。因此說,清明的飲食習俗包容著歷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等方面的內涵。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各地都有獨特的清明食物,如江南一帶清明時節有吃青糰子的習慣,而廣東各地則比較流行清明吃祭祖過後的燒豬肉。除此之外,廣東三大民系還各自習慣在清明節做些地方特色的食物。這些節日食物,不是注重祭祖所帶來的祈福心理,就是側重時令特色給人們帶來的保健作用。

潮汕俗語「時節吃時果」的意思就是到了時令就該吃應時的果蔬。此時的果蔬及相應食物,不但味美,還有養生效果,如潮州人清明節吃樸籽稞,就有清熱祛火的功效。

清明節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

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的習俗。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bai風俗習慣 篇一 du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zhi 古詩 傳說 dao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版有趣的,除權 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三十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清明節有哪些習俗三十字?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就是這樣的,時間過的很快 你這麼一說感覺快到清明節了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1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 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 踏春 一般指初春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