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善良
千絲巖景區
千絲巖景區2023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區。位於青田縣山口鎮境內,距縣城約7公里,是青田縣三大組團城市之一。谷地呈現東西走向,三面環山,入口朝南,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景區內有千絲潭、天梯、天門、羅漢壁、幽園、陰陽床、青蛙石、蛙洞、千絲組橋、千絲廟宇等近20處景觀。其中千絲瀑最具特色,落差約28米,瀑布水口處凸起岩石分成二股水流,高處飛流而下,撞擊山體岩石,形成千絲萬縷,故稱「千絲瀑」。千絲瀑飛流直下,形成千絲潭,平均深度約2米,面積約200平方米,呈半圓形,水質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緊依千絲瀑的東側是天門嶺、羅漢壁。天門由天梯和天門構成,天梯陡峭如立,有148級臺階,天門狹窄一人可側身而過。羅漢壁高約150米,寬約120米,有十八羅漢像立在巖壁腰部,神態各異,由藝術大師林耀光用花崗岩雕刻而成。
千絲廟群有觀音閣、胡公廟、媽祖廟組,建築各異,形象地體現了青田石。幽園有二處組成,分佈在小平坑兩岸,東面是醉園,西面是桂花園,總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緊挨印月池的醉園,旁有紫來洞,由一塊石頭依山堆積而成。
這裡山奇、石奇、水奇,再加上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千絲巖屬花崗岩巖性,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質發生斷裂,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水流沿斷層面長時間侵蝕。千絲潭由於地型發育與地質斷裂,使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並在流水長期的侵蝕下,久而久之,水流沿斷層面傾瀉而形成瀑布景觀。
千絲巖景區入口「千絲巖」三字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景區內題「羅漢壁」三字。
石門洞石門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中南部青田縣境域,地處金麗溫奇山秀水旅遊線的中段,距浙江省三大旅遊網路中心之一的溫州市僅86公里,離青田縣城31公里,到麗水市區40公里,金溫鐵路、330國道、金麗溫高速經過景區,交通便利。石門洞2023年被浙江省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2023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23年又被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23年被列為浙江第一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規劃總面積71.
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5.64平方公里。分為石門飛瀑、大子勝境、師姑草海三大景區以及西至海口鎮高沙村,東到船寮雷石村,330國道和金溫鐵路之間的甌江大溪景帶和連線太子勝境、西姑草海景區的山林景帶等「三區二帶」。
其景區性質為:以洞天飛瀑、摩崖題刻、甌江秀色高山草甸為特色,融人文史蹟與山林野趣為一體,宜於開展休閒觀光,度假避暑的山水型省級風景名勝區。
石門洞屬浙東南沿海地層分割槽,以中生界火山岩系特別發育為特徵,為一套巨厚的噴發巖為主體,巖性以酸性流紋岩和凝灰岩為主的酸性間夾中、基性陸相火山岩建造。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景區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大溪北面為括蒼山脈,大溪南面為洞宮山脈,本區大部分為洞宮山脈的一部分,為浙江省最高的地貌區範圍,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
因切割強烈,地型複雜,大多均為海拔700-800米的低山,山坡坡度多在25度以上。北部大溪河谷,灘地多,江面寬200-400米,海拔僅20米。景區屬中**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且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從入口江濱到師姑湖景區約為18℃遞減至14℃,年均降水量1480mm。水文溪流山坑發育,山澗瀑布眾多,水質國家一級地表飲用水標準。
甌江大溪多年平均經流量約200億立方米,水質國家地表飲用水二級標準以上,植被森林覆蓋率達94%。
石門洞以區內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鬱為自然特徵,而且歷史悠久,古蹟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其歎為觀止的是石門飛瀑,五級瀑布各有特色,氣勢巨集偉,最下一級從112.5米高處懸崖絕壁上轟然傾瀉,形若垂練,濺若跳珠,散如銀霧,被稱為「天泉」、「聖水」,瀑下龍潭涵泓洫三畝,青碧如藍。
石門洞入口大溪如玉帶相依,旗山、鼓山對峙如門,洞內群山環拱,樹木蔥鬱。南朝宋時,山水詩開宗、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幽探勝,首遊石門洞後成為「東吳第一勝事」,後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和當代文豪都紛紛讚頌石門洞並留下優美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異彩,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題刻密度最高的景區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門洞還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國師—劉基少年讀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遺址在地,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靈佑寺」、「謝客堂」、「觀音閣」和近代陳誠的「石門山莊」等古建古蹟及國師床、青雲梯、軒轅丘、透氣洞等50處景觀景物。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類的山頂,峰崖狀觀奇特,景物眾多,是登山健身,探勝獵奇的好去處,師姑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良好,野生植物多姿多彩,花果植物多,更有高山涼爽氣候,夏為避暑勝地,冬為賞雪佳處。
石門洞外大溪景帶溪水清沏,灘林秀美,曲溪灣灣,兩岸綠樹成蔭,太子勝境到師姑草海山林景帶猶如風景畫廊,野趣十足,為典型的山野觀光生態遊憩帶。
石門洞景區已編制總體規劃,近年被列為青田縣旅遊開發的重點,遊步道的改造,石門洞賓館的興建,使接待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景區前以林業部門管理為主,林業經濟活動多,水、電、衛生、購物等基礎接待設施較差,與高品位的資源不相稱,影響了旅遊的綜合效益,現整旅客只有7萬人次左右。今後要理順體制,加強景區建設的統一領導等。大力對外宣傳,加快實施專案建設,維護生態平衡,把石門洞建成浙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九灣仙峽景區
九灣仙峽於2023年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及縣級風景名勝區,距縣城約45公里,九灣仙峽是典型的水蝕峽谷。呈「v」字形,峽谷景區全長8公里,總面積約5.3平方公里。
峽谷主要以石、洞、潭、瀑、壁最為著名。景區中天然池潭百個以上,其中深4-5米,2000多平方米以上有3個,深1-3米,面積30多平方米的不計其數,具有「天然泳遊池」、「天然河床」等之稱。潭的周圍奇石形狀多樣,如鱷魚石、石凳、石房子等。
其中最為奇特的景觀是「風動石」、天門峽、天然河床。風動石位於山的最高處,石高約2米高,橢圓形,約5噸重,人用手可以搖動,但永遠不會掉下。天門峽高約7米,寬50釐米,沿著石碑進入,轉彎處寬約30釐米,往前走是可容納10餘人的天然洞穴,上面還有三塊石頭組成的「三柱鼎立」景觀。
天然河床位於九彎仙峽最底部,全長約10000米,平均寬度約70米,水由西向東流。峽谷河床由兩個天然巖壁組成,巖壁光滑,中間略凹,上下巖壁高度相差約1.5米。
上級巖壁而積約1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有積水,最深處約0.5米,像天然盤子。水隨著巖壁往下流,猶如天然滑梯,巖壁高約1.
5米,寬1米,坡度約45度,巖壁光滑。下級巖壁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最深處約1米,中間積水。峽谷內溪水水質清澈,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九灣仙峽是西北──東南向的岩層斷裂,產生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因禎旺港支流章村源的地表經流對其侵蝕下切而形成,再加之地表抬升程度及巖性的差異,峽谷內具有較大的差異。峽谷內質地堅硬的流紋岩受到流水的強烈侵蝕磨損,表面變得異常光滑,由於出口河道狹窄,坡降較大,流水的沖刷力、搬運力變大,而使得河道基岩顯露,卵石細砂形成沉積,大塊石堆積形成滑水坡、天然河床等的地質景觀.基岩石壁和各種大形的象形石等風景奇觀則是因岩石坍塌形成,如風動石、天門峽等景觀。
景區四周懸崖峭壁,景色優美,森林覆蓋率95%以上,植被**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竹林為主。山上鮮花野草較多,河道下游遍佈彩石,有紅、黃、藍、白各種顏色,若浮若沉,流光溢彩,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
九門寨九門寨被評為縣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青田縣高湖鎮境內,距縣城18約公里,具有「青田九寨溝」之稱,屬長帶狀的谷地型旅遊地,景區因朝聖門、天鵝門、石佛門等九門而得名。景區內山體直立,步行其間,如進重重山門,令人歎為觀止。九門寨的寨門又稱大乘門,由四根大圓柱支撐著一橫匾構成。
橫匾上刻著「九門寨」三字,正面為蘇適題寫,北面為費孝通題寫,寨門矗立在的空曠廣場上,廣場面積約400×50平方米,遠遠望去,煞是氣派。進入寨門,經過第二門朝聖門,第三門玉壁門,即至一岔路口,往東通向石佛壇(途經石佛門,顯聖門,渡聖門),往北通向石鵝坑(途經天鵝門,天池門,順天門)。九門寨自內馮坑口的船寮港起,沿內馮坑深入至坑口自然村附近,全長約1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
九門寨景區內山澗迂迴險阻,峽谷深幽奇峻,峰巒起伏穿插,自古有「三十六渡水、七十二道彎」之說。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佛壇,石佛壇始建年間無考,清道光辛丑(2023年)重建,光緒丁未(2023年)重修。石佛壇以「觀音巖山」石筍著稱於世,石筍高約30餘米。
更有趣的是石巖筍中有一株圍徑1米餘橄攬樹,矗立在殿中,直衝雲霄。人述:「廟中有巖,巖中有佛,廟依巖建,巖為佛靈」。
九門寨由於受歷次地殼運動提升,因山體斷裂、流水的切割,形成山陡谷深,山嶽連綿的地貌特徵。地層以中生界火山沉積岩分佈為主,屬侏羅紀唐石山群的流紋質熔凝灰岩。
這裡的山峰有的氣勢連綿,有的筆直陡峭,有的平緩渾圓,有的像雄踞的獅子,有的像展翅的雄鷹,當地百姓根據山體的形態,流傳下來象龜親吻、恐龍求法、蓬萊盆景等美麗故事。
當地百姓有一個傳說:古時,天鵝受王母娘娘之命下凡間尋找勝景,飛遍江南三萬裡山川,最終選中九門寨,並在此地修身養息,永不復返天府。王母為了懲罰她,就在此設九道法門,後來又不知哪個朝代誰人在這裡建了寨,相傳:
古時,有一位客商路宿「觀音巖山」,夢見觀音顯靈,日後見嶼岩石壁有觀音肖像,客商大喜,遂敬拜、祈願。數年後在嶼山岩處建廟,名「石佛壇」,香火日盛。另傳,廟壇前時有佛光閃爍,仍千古之謎。
於是就有了九門寨這一人間仙境。
太鶴山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北面,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因古時眾多的白鶴棲息而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太鶴山以古鬆奇石為特色,已列入麗水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區。太鶴山主峰海拔144.
1米,山坡露巖廣佈,古鬆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鬆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臺是太鶴山的特色。
太鶴古鬆大多數以松科鬆屬的薄皮型高產馬尾松,太鶴山岩石奇特,有混元峰、公雞巖、孝順巖等象形岩石,其中混元峰位於太鶴山巔,主體巖體相對裸露,形似方章呈「十」字型剪下,系節理地質構造的一塊巨石。古代遊客曾遊玩太鶴山發現古鬆與岩石相依相伴,其中「撫松石」、「石撫松」等題刻,是這裡古鬆與奇石真實寫照。太鶴山摩崖題刻50多處,有題名、題詩、刻像三種,正、行、草、篆、楷等書體皆具。
有「混元峰」、「試劍石」、「長鬆介石」和現代人***的「煙雨松鶴」、沙孟海的「太鶴勝蹟」、張愛萍的「山川孕秀」、粟裕的「裝點關山」、艾青的「印月池」等題刻,最具特色的是刻立在混元峰東南面巖壁的「楊枝觀音」線刻像,刻像清晰,像高約3.8米,寬1.6米,有「閩**鄭奎光書」款。
與普陀山楊枝寺刻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的楊枝觀音像相似。如此龐大的楊枝觀音刻像為我省罕見。環翠寺是青田佛教活動最大場所,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依次有環翠寺、大雄寶殿、三層殿(圓通殿、三觀殿、臥佛殿)等,始建於明末清初,屢毀屢建。
劉誠意伯廟是青田鶴城紀念劉基史蹟的唯一活動場所,建於明嘉靖十年(2023年),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太鶴山有謝橋亭、濺玉亭、問鶴亭、聽濤亭等亭臺10餘處,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謝橋亭,為紀念南朝詩人謝靈運而建,此亭始建無考,在清同治元年毀於兵,同治十二年重建,建築平面正方形,面積為25平方米。
太鶴山以中生代白堊紀花崗岩所組成,為花崗岩巖株因地殼抬升,南側甌江流水強烈下徹而出露地表所形成。試劍石為花崗岩節理長期受流水風化侵蝕淘空而形成,其他象形石和白鶴洞、盤龍洞等均因塌陷搭架而成。
相傳唐朝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而去,被道家稱為「青田山洞」,為道教勝地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洞天。明清期間,混元書院、瑞龍書院、心極書院、正誼書院皆設於此。優美的景觀和歷代的開發,使太鶴山文化積澱豐厚,成為青田文化的「根」。
青田之名因太鶴山下有田產青芝而名「青田」,縣城因在太鶴山腳而名「鶴城」。2023年,太鶴山被闢為縣城公園,在青田僑胞和各界人士的資助下,不斷修整開拓,景觀更趨豐富,形成了謝橋春晚、丹山濺玉、仙鄉問鶴、環翠孕秀、撫松聽濤、滴**易、混元試劍、望江舒嘯等八大各具風采的景點。太鶴山位於青田縣縣**駐地的北面,西面與崑山相接,東面與塔山相連。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上海比較值得參觀的博物館有哪些?
要想知道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那麼問小編你就問對了人,作為混跡上海街頭的都市弄潮兒,對沒錯,那就是博物館。千萬別小看了博物院,上海的博物館在世界也是鼎鼎有名的。帶妹子去博物館不僅可以顯得你非常有逼格 也會讓你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對藝術的瞭解與欣賞。那麼,下面讓小編帶你來看看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
大連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美國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上次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去的是大連自然博物館,我也是想讓孩子在遊玩的時候增長一些知識。孩子玩的非常的開心。大連自然博物館是一座集地質 古生物 動物 植物標本收藏 研究 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博物館位於大連星海公園西南的黑石礁海濱,是一座漂亮而巨集偉的歐式建築。博物館展品涵蓋了地質 古生物...
去上海博物館要預約嗎學生參觀上海博物館要帶什麼證件嗎,要門票嗎,要預約嗎,門票多少錢
去上海博物館個人不需要預約,團隊超過人數20人以上持單位介紹信提前兩週預約,額滿為止。下列人員可憑本人有效證件,由綠色通道優先接受安全檢查入館參觀。1 70歲以上老人 離休幹部 現役軍人 革命烈士家屬 殘障人士等,可優先入館。2 上海博物館之友會員憑證可優先入館。3 團體參觀可通過 形式提前兩週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