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起點0七夜
戰略管理是對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制定決策和實施這些決策的動態管理過程。
一個規範性的、全面的戰略管理過程可大體分解為三個階段:
戰略分析階段、
戰略選擇及評價階段、
戰略實施及控制階段。
2樓:海潮精密儀器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是戰略管理與經濟學相互融合的階段。在這一歷史時期,戰略管理界出現了三個學派,即競爭位勢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動力能力理論。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闡明瞭企業的性質、企業競爭位勢的取得、利潤的**及企業成長的原因等有關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現代西方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加入wto
後,我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更加激熱的國內、國際競爭,如何在挑戰中謀求發展,在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深入理解先進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之後,相信會得出滿意的答案。
一、理論發展回顧
1. 競爭位勢理論的主要觀點及侷限
1980
年,以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的哈佛學派提出了競爭戰略理論,並逐漸成為當時企業戰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論核心是以企業競爭者、購買方、**方、替代產品、潛在競爭者五種產業結構力量形成的競爭力量模型。波特認為,企業制定戰略與其所處的市場環境是高度相關的,並且最關鍵的因素是企業所在的產業。
五種競爭力量的綜合作用隨著產業的不同而不同,其結果是使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利潤水平,進而影響著公司戰略的制定。也就是說,產業的吸引力和企業在市場中獲取的位勢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為了保持這種優勢,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戰略性投入以構築行業壁壘保持優勢位勢。
競爭位勢理論為解釋企業如何制定戰略和獲取持續超額利潤提供了較為可靠的經濟分析依據,然而該理論卻掙不脫新古典企業理論的束縛。首先,競爭位勢理論認為產業內企業是同質的,企業戰略的選擇取決於企業與市場的外部位勢,未來企業自身發展並不是企業制定戰略所考慮的問題;其次,競爭位勢理論是以「市場—企業—績效」的單向因果關係制定企業戰略的。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產業時,首先是根據產業的結構吸引力選擇一個產業,然後在競爭者理性假設的前提下,對其戰略作一個合理的判斷後制定一個進入戰略,最後進行戰略性投資,參與競爭。
因此,該理念指導企業很容易導致企業進入一些看起來利潤高、但缺乏經驗或自身競爭優勢毫不相關的產業,進行無關聯的多元化戰略。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事實與這種理論推導相悖。
2. 資源基礎理論的主要觀點與侷限
波特的「五種力量模型」忽略了對企業內部的挖潛。因此,以巴萊(barney)
、魯梅爾特(rumelt)
為代表的資源理論學派對此進行了猛烈的迴應。資源理論學派形成了一個分析企業內部資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資源—戰略—效益」的邏輯關係制定企業的戰略。該框架表達的中心思想是:
企業競爭力的差異是由戰略的差異,或者更進一步說是由企業資源差異來解釋的,是一個從資源到戰略再到競爭力的因果關係。而且巴萊認為,對企業的競爭力而言,只有戰略性資源是有用的。而戰略性資源必備的特徵是:
有價值、稀缺、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即從性質上講戰略性資源只能是異質的、不完全流動的。
然而,像競爭位勢理論一樣,資源基礎理論同樣存在著必然的缺陷。首先,過分強調企業內部而對企業外部重視不夠,因而由此產生的企業戰略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其次,對企業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模仿資源的確定過於模糊,操作起來非常困難,而且這種戰略資源也極容易被其它企業所模仿。
3. 動力能力理論的提出
1997 年,提斯(teece)
為彌補資源基礎理論的不足,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論,即動力能力理論。這套戰略管理理論把企業的資源分為四個層次: (1)
公共資源。它是企業購買的生產要素和獲得的知識; (2) 專有資源。如商業祕密、專利技術這些無形資產,它們屬於戰略性資源; (3)
組織與管理能力。它是指能讓企業的生產要素與專有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組織與管理能力,這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積累形成的一種無形資源。提斯認為,正是企業的這種能力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費用,而科斯交易成本理論中企業代替市場降低的交易費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且,這種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
(4)創新能力。動力能力理論認為,針對當今高新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能力。
動力能力理論強調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企業必須不斷取得、整合、再確認內外部的行政組織技術、資源和功能效能力。動力能力可以使企業在給定的路徑依賴和市場位勢條件下,不斷地獲得新競爭優勢。因此,戰略分析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籠統的「資源」,而是有利於形成和維持動力能力的組織過程、專有資源狀況和獲得這些資源的能力的路徑。
組織過程從靜態講是整合和協調,反映一個企業重複某種任務的能力;從動態講是學習和新資源或能力的開發;從轉換的角度講是重組資源,即根據環境的變化重新在企業內分配和使用內部和外部資源。而企業的專有資源組成了企業能力的基礎。
動力能力理論對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它兼顧企業的內部和外部來考察企業戰略問題,同時將一些新的資產———制度資產、市場資產也納入到研究的範圍,企業不但可以利用動力能力理論準確地制定發展戰略、發揮與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該理論指出,企業可以通過學習獲取和使用外部能力(市場中及其它企業的公共資源和部分戰略資源)
,從而更好地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對市場環境的敏感性。
二、三種理論的比較分析
為了全面理解三種戰略管理理論的實質,我們從企業的性質、利潤的**和企業成長的動因三個方面對這三種理論進行比較分析。
1. 企業的性質
這三種理論對企業性質的看法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競爭位勢認為企業是同質的,而後兩種理論則認為企業是異質的。競爭位勢理論將企業視為一部資源和產品的投入產出機器,只研究企業是怎樣選擇自己的投入,怎樣決定自己的產出,即將企業看作「黑箱」,並是同質的。
至於企業為什麼會存在,它的內部執行機制與市場執行機制有什麼不同,則不加以研究。而資源基礎理論引入了芝加哥的產業組織理論。芝加哥思想強調資源的分配與使用,因此,這一學派的解釋更多地是從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效率入手。
它否定了競爭位勢理論中企業同質的觀點,認為在具有行政管理框架結構的企業中,外部購入的同質資源進入企業參與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由於附上了企業的專有資源,變得異質了。因此,生產過程的投入品從來不可能僅僅是外部資源本身,投入品只可能是外部購入資源和專有資源的結合體———生產性活動。
動力能力理論更加註重整合企業專有資源的組織慣例與管理過程。除此之外,動力能力學派還認為經濟是不斷進化的,所以企業能力的創新更加重要,而這種能力的創新來自不斷地學習。因此在動力能力理論中,企業被定義為多邊形式下的產物,是有且只有一個指揮動作中心的具有廣泛分權組織模式的,並充滿了各種各樣行為和學習模式的集合體。
2. 利潤的**
對於企業利潤的**,三種理論也是各持己見。競爭位勢理論認為只能通過戰略性投資,如投入新產品開發(產品差異化戰略)
、擴大生產規模(低成本戰略)
,以此提高行業壁壘和打擊競爭者,從而獲得壟斷利潤。而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專有資源具有特定的租金性質,是專有資源為企業帶來價值。由於資源「異質化」的不同,使得各企業的獲利程度不同,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能夠獲取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因此產生這種租金的表現結果是效益差異。
能力理論則更上升了一步,認為實質的市場競爭不是**的競爭而是創新特別是能力創新是企業利潤的真正源泉。
3. 成長的動因
企業如何成長問題也是三種理論爭論的焦點。競爭位勢理論認為對租金的不斷追求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它強調企業必須不斷地增加戰略性投資來維護其壟斷地位,同時在壟斷利潤逐漸趨向零的現實下,企業又不得不選擇新的發展領域,實行多元經營。
在資源基礎理論中,企業成長的動因被認為是企業本能的一種反映。在企業行政管理框架下,生成性資源在使用過程中與企業專有資源結合產生生產性活動,而生產性活動發揮作用的過程則推動企業經營知識的積累,為企業造就更多的專有資源打下基礎,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企業有了內在成長動力。動力能力理論擺脫了「資源」分析的定勢,認為企業的成長動因是企業類似於「人」的主觀能動反映。
動力能力理論同樣贊成資源基礎理論的企業內生動力觀,但因為經濟不斷進化,本能的反映是遠遠不夠的,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迫使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能力創新。因此,環境的壓力和企業的能動學習,使企業不斷獲得創新租金,這成為企業成長的動力。
三、三種戰略管理理論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啟示
通過對三種理論的回顧與比較分析,對於我國企業的發展而言,可以得出幾點啟示:
1. 企業發展應兼顧戰略性與經濟性
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企業管理的戰略性與經濟性相互爭論的過程,競爭位勢理論強調戰略性,而能力理論強調經濟性。對於企業而言,市場競爭其實有兩類:一類是自然競爭;一類是戰略競爭。
自然競爭是緩慢、漸進的過程,按照「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規律進行著。因此企業只有滿足經濟性要求,才能在自然競爭中獲得永久發展;而戰略競爭是指企業主動地集中優勢資源、搶佔先機、壓縮自然競爭時間,迅速改變力量對比,因此戰略性比重大一些。但自然競爭是一切競爭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優等企業」才能長久生存下去,戰略競爭應建立在自然競爭的基礎之上。
因此,戰略管理的戰略性和經濟性都是企業戰略的兩個重要內容,但經濟性應該更是基礎。對於我國企業,過分地強調市場佔有和競爭位勢,各大企業競相挑起**戰,以圖以短期的損失獲得長遠壟斷優勢的做法,雖然可以按照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淘汰掉劣勢企業,但優勢企業也會被拖垮。我國彩電行業過去的狀況就是一個十分恰當的例子。
因此,企業戰略應兼顧戰略性與經濟性,以經濟性為本。
2. 企業要增強制度與技術創新能力
資源基礎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爭位勢是在專有資源與共公資源的結合後,由企業「異質化」的不同產生的。而專有資源的不易模仿和高效在這一過程中具有關鍵的作用。同時,動力能力理論闡明瞭企業成長的動因是類似於人的主觀能動反映。
因為經濟是不斷髮展的,市場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時刻發生著變化,企業必須主動地不斷學習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地獲得創新佣金。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加入wto
後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新的形式下,為了獲得持久競爭優勢,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主觀能動性的表現,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企業才可獲得更多的戰略性資源,才能更加充分地保持競爭力對市場環境的敏感性,這也正是企業長久發展的主要動力。
3. 注重樹立優良的企業文化
通過對戰略管理理論的比較分析,我們知道企業市場競爭力在機制上主要表現為對資源的整合,對要素的協調與組織。對於我國企業來講,一方面要側重於組織協調、整合的技術與方法;另一方面要側重於調適、權衡、整合人們的價值追求和責、權、利關係,即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的很多資源之所以能夠整合起來,一方面固然有組織規劃、戰略安排,但很重要的一條是擁有優良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企業文化可以培育和增強員工的忠誠度。成功的企業都理解一個規則:企業的發展戰略要同員工的人生價值追求結合起來。
如果不能把企業追求的目標同員工的目標整合起來,就很難實現員工的忠誠度。反之,如果員工與企業二者的追求目標越一致,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機會就越高。
三大戰略舉措的重要性,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指的是什麼
三大戰bai略 深入推進 du一帶一路zhi 建設,落實京津dao冀協同發展版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權帶發展。重要性體現在這三大戰略奠定了我國未來若干年的區域結構發展大格局。未來我國區域發展將更加註重統籌協調。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 一帶一路 建設 京津冀協同發展 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
人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哪些,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學習 學習很多事情 學到很多東西.夢想 目標 方向 夢想 努力 家庭 精神食糧 追求完美 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盡力 敬業愛勞動,別想不勞而獲,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盡善 善待身邊人,不做虧心的事,百善孝為先孝敬自己父母長輩。隨緣 緣分天註定,今生遇到的人,物,事,都是前世修來的緣分。人生...
三大戰役勝利的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1 遼瀋戰役 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瀋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為後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2 淮海戰役 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嚴重動搖了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