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經,指儒家傳統的經典著作。從西漢到清代,有十三種儒家文獻漸次取得「經」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經」。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說:「經學開闢時代,斷自孔子刪定《六經》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經。
孔子出而有經之名。《禮記經解》:「孔子曰: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始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
」孔子始明言經。 孔子把自己之前的重要典籍作為「經」,以闡揚儒家思想,但孔子並沒有以「經」命名這些典籍。「孔子以前未嘗有六經,孔子亦未嘗造六經。
」(錢穆《國學概論》) 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
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
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2023年),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彙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部註疏的書名、卷數、註疏者及阮本校勘者如下:
⑴:《周易正義》一○卷,【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李銳校。 ⑵:
《尚書正義》二○卷,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徐養原校。 ⑶:《毛詩正義》七○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顧廣圻校 ⑷:
《周禮註疏》四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臧庸校。 ⑸:《儀禮註疏》五○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徐養原校。
⑹:《禮記正義》六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洪震煊校。 ⑺:
《春秋左傳正義》六○卷,【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嚴傑校。 ⑻:《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穀梁傳註疏》二○卷,【晉】範寧注,【唐】楊士勳疏,【清】李銳校。 ⑽:
《論語註疏》二○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孫同元校。 ⑾:《孝經註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爾雅註疏》一○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
《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清】李銳校。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歷代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通過科舉考試等方式強化其地位,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瞭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閱讀《十三經》。
2樓:嬴增嶽農庚
「十三經」包括《易》、《詩》、《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樑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經典,內容博大,在悠久的中華文明程序中,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長期根植於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觀念中。
「十三經」各註釋版本中,以清代學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最為完善,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毛詩正義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註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註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
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註疏
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榖樑傳註疏
晉.範寧注、唐.楊士勳疏
孝經註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註疏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論語註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註疏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望採納!!!謝謝!!!
3樓:衷寄竹伍妍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4樓:雙恆來環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第一部經是《周易》。
十三經是什麼
5樓:小敏美衣閣
《十三經》,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
「十三經」即《周易》、《尚書》
、《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種,因為歷代將它們尊為儒家經典,故稱為「經」。
其成書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漢;其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哲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倫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十三經」的確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其中的《樂》早在戰國後期即已失傳,所以漢武帝時隻立了《詩》《書》《禮》《易》《春秋》五經。
由於漢朝統治者標榜「以孝治天下」,至東漢時,又在「五經」之外把《論語》《孝經》定為讀書人必讀之書,這樣儒家的經典便擴大為「七經」。
到了唐朝,在國家官辦學校的學習科目中以及科舉考試專案中,又有「九經」之說。這就是《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氏傳》等九部經書。
在「七經」、「九經」中,已經把古代闡述經義的一些《傳》《記》也包括到經的範圍之內。
在唐代,《論語》和《孝經》是要求所有讀書人都要研讀的,稱之為「兼經」。唐文宗年間(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經以及《論語》《孝經》《爾雅》都刻在石碑上,總共十二部書,稱為「十二經」。這些經書刻石至今儲存下來,就是有名的「開成石經」。
在宋朝,理學家們把《孟子》也提高到經書的地位。 北宋哲宗元佑年間的科舉考試中就包括《孟子》了。 從此儒家的經典便成了「十三經」。
從此,「十三經」的名稱就穩定下來,直到封建社會終結,再也沒有變化。
6樓:啟航商業
十三經是指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它們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樑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其形成過程為:漢代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唐代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漢代儒家的最早經典,稱為六經,為《易》、《書》、《詩》、《禮》、《樂》、《春秋》,《樂經》早佚,便只有五經。其《易》、《書》、《詩》在孔子之前早已流傳,《左傳》中曾多次引用,《禮》是對當時社會禮儀的總結,不知成書為何時。
擴充套件資料
一、內容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易》、《詩》、《書》、《禮》、《春秋》謂「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二、影響
《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十三經》的內容是什麼?
7樓:大通山王
經,指儒家傳統的經典著作。從西漢到清代,有十三種儒家文獻漸次取得「經」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經」。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說:「經學開闢時代,斷自孔子刪定《六經》為始。
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孔子出而有經之名。《禮記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始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孔子始明言經。
孔子把自己之前的重要典籍作為「經」,以闡揚儒家思想,但孔子並沒有以「經」命名這些典籍。「孔子以前未嘗有六經,孔子亦未嘗造六經。」(錢穆《國學概論》)
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
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
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2023年),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彙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部註疏的書名、卷數、註疏者及阮本校勘者如下:
⑴:《周易正義》一○卷,【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李銳校。
⑵:《尚書正義》二○卷,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徐養原校。
⑶:《毛詩正義》七○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顧廣圻校
⑷:《周禮註疏》四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臧庸校。
⑸:《儀禮註疏》五○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徐養原校。
⑹:《禮記正義》六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洪震煊校。
⑺:《春秋左傳正義》六○卷,【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嚴傑校。
⑻:《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穀梁傳註疏》二○卷,【晉】範寧注,【唐】楊士勳疏,【清】李銳校。
⑽:《論語註疏》二○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孫同元校。
⑾:《孝經註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爾雅註疏》一○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 《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清】李銳校。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歷代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通過科舉考試等方式強化其地位,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瞭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閱讀《十三經》。
儒家十三經分別是哪十三部著作?請列出來,謝謝
儒家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封建統治者先後將13部儒家書籍 法定 為 經 形成了封建社會具有特殊地位的 十三經 分別是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
中國古代十三經有那些,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歷史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漢朝 五經 主條目 五經 漢朝時,以 易 詩 書 禮 春秋 為 五經 立於學官。唐朝 九經 唐朝時,春秋 分為 三傳...
經皮腎手術,我做了經皮腎手術十三天了為什麼我
理論上40天已經沒問題了但也因人而已 要是真的還有不適感 最好還是剋制一下 消炎藥要吃的話建議最多一個療程要是除了房事後有感覺那麼吃不吃也都行 過多的吃傷腎再有 你要確定不適心理因素 避免誤診因為生殖系統病後的不正常 往往有一部分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尿急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的去醫院查一下尿常規吧,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