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u盾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二、划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三、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最讓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傳》中許仙聽信法海讒言,在端午節這天將雄黃摻入酒中給白娘子喝,使其變回原形。
四、掛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五、掛艾草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六、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七、破火眼
在江蘇、江西等地,端午節當天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八、打李子
舊時在四川成都等地方的人在端午節當天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九、洗龍水
在海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疾病,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十、畫額
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十一、躲五
農曆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週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十二、遊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遊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2樓:學姐
端午節習俗之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3樓:灬葬心葬淚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主題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驅除毒蟲、邪魔。
4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划龍舟,掛艾香,喝雄黃酒,掛鐘馗像,戴香包
5樓:匿名使用者
寫的都不錯,要自己寫自己想著寫。
6樓:李婼涵
@:::9:::.mhv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50字
7樓:嶽餅
端午習俗包括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掛鐘馗像驅鬼、鬥草遊戲、佩戴長命縷、伍子胥公祭活動等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擴充套件資料:
1、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端午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廳堂裡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裡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2、鬥草遊戲。所謂鬥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迴圈比答,誰能答到最後為勝。
3、佩戴長命縷。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願在內。
8樓:匿名使用者
1、包粽子,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
2、煮鹹鴨蛋,煮大蒜,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
4、栓五色絲線,大多數的地方,端午節當天,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
5、佩香囊,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掛在脖子上。
6、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端午節當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這個習俗不普遍,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
7、賽龍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8、據《康熙大興縣誌》記載,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9、端午節當天,一些江南的風俗,要在屋內焚燒蒼朮、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辟邪去毒。
10、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9樓:llxlufan一
吃粽子(紀念屈原),插艾蒿(驅邪防蚊),掛香包,手脖拴五彩繩,划龍舟,煮茶蛋,艾葉泡水洗臉防蚊蟲叮咬。包餃子吃團圓飯。歌舞。
10樓:8023戀藝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1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划龍舟,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苦勸楚王無果分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允許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繼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1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1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習俗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賽龍舟。採草藥掛艾草。鞋草藥水拜神祭祖、放紙龍放紙鳶打掃房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辦法,很簡單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2/3個4元/50字
16樓:匿名使用者
壓力好大扔e及方·∩廠刁書同義同義?
17樓:匿名使用者
1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習俗包括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帶香囊掛鐘到了像驅鬼鬥草遊戲佩戴長命的伍子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字
1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
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位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裡,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
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721條回答被摺疊(為什麼?)
相關問題全部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
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20樓:baby鞋子特大號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2023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2023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1、天中節
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2、端陽節
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荊楚歲時記》中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3、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日。
4、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5、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6、龍日節
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
端午節的地方習俗,端午節的地方習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 五毒餅 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 踏柳 山東省...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都有哪些風俗。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 扒龍船 食粽子 掛艾草與菖蒲 聚午宴 端午浴 浴蘭 放紙鳶 盪鞦韆等等。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以外,不同的地域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端午習俗,比如系百索子 贈香扇 曬百日姜 掛黃葛藤 畫額 佩香囊 佩長命縷 拴五色線。採藥製茶 立蛋 比武 擊球 躲端午 佩豆娘 貼五毒...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關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 吃粽子 粽子,又叫 角黍 粽籺 筒粽 粽子由來已久,花 專樣繁多。據記載,早屬在春秋時期就有粽子,當時人們用菰葉 茭白葉 包黍米成牛角狀,稱 角黍 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 筒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慶食品。2 划龍舟 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年以上,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龍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