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典詩詞的發展簡況
為了便於大家瞭解詩詞的藝術特點極其體裁的分類,首先介紹一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
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樑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
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
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
(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上面簡略地介紹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參考資料:http://student.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
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樑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
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
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
(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3樓:百度使用者
《詩經》——楚詞——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4樓:百度使用者
古詩 楚辭 樂府詩 歌行體 絕句 律詩 詞 曲
古詩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5樓:
古詩的發展歷程是: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
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樑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時代,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
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即格律詩。近體詩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詩歌按題材內容可分為:
1、山水田園詩
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了一個重要詩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物件,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生機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2、別塞戰爭詩
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疆戰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煥、王翰等,這些詩多以描寫邊塞山川景物、風土人情。
3、詠史懷古詩
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頌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詠物言志詩
5、贈友送別詩
這類詩歌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借對送別情景的描寫,表達達依依不捨的離情別緒,或留戀、或安慰、或囑咐、或祝願;有傷心、有惆悵、有期望等。
6、閨怨詩
閨怨詩以女性心態為描寫物件,有濃重的感傷色調,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創作特色上說,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悠長含蓄,有無盡之味。閨怨詩都以女性為描寫物件,「怨」是這類詩的基調。
簡述唐詩發展的基本歷程
6樓:妄與梔枯
1、初唐時期
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闢了新的世界。
2、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
3、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後期,前期處於低潮,後期則重現繁榮景象。
4、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唐詩主要體裁,是古風(五古、七古)、絕句(五絕、七絕)、律詩(五律、七律)。六言詩,也常出自詩人的筆下。
唐朝詩人劉長卿的六律《苕溪酬樑耿別後見寄》:「清溪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寫景、抒情、用典及平仄粘對皆妙,可稱為六律中的上乘之作。
六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式,雖非主流,但從漢魏到清代,許多名家均有六言詩佳作傳世。而且,唐朝的六言詩對後世亦有影響,及至宋代,王安石、黃庭堅、蘇軾等大家均有六言詩代表作。
王安石是宋代詩人中的大腕,《宋詩三百首》中有他的六言絕句《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選一)》:「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有趣的是,齊白石在為人書寫篆字時,多次寫下這首詩,以表達他久別湖南而居北京,白髮蒼顏之思鄉情切。
紙的發展史,紙的發展史
紙是蔡倫發明的。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早期的造紙方法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
光源的發展史,人類光源的發展史
一 概論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陽光。太陽以可見的光譜提供光線,千百年來,人們的眼睛已經熟悉了這種光譜。現在人類已經開始重視對日光源的應用,一些創新的技術如側窗 天窗 光柵板和光線管道等,可將日光引入大樓內部,作為主要的照明光源。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與電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從人工取火開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
中國舞蹈發展歷程,中國舞蹈發展史
舞蹈,這門古老而又充滿青春活力的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繁衍不息,流傳至今。在人類創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歷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獨立品格和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門類 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以人類自身形體動作為媒質的存在方式 呈現方式,決定了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 號稱 藝術之母 人類學家常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