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伏羲後裔熊姓 。
一、熊姓概述。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朝之祖伏羲、女媧,歷
經大熊、有熊、羋熊、楚熊四個王朝,創造了燦若星河的上古文明。熊姓在當代百家姓中居於68位,人口約400萬,佔漢族總人口的千分之三強。
二、熊姓源出。據《世本》、《古今姓氏書辨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七世孫有季連,為羋姓,其後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師,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又稱有熊氏,其後有以地為氏者,稱熊姓。
苗族仡熊氏,漢姓為熊;普米族本牙氏,漢姓為熊;僳僳族五饒時氏,漢姓為熊;四川、甘肅地區白馬人當納氏、熱惹氏、啞咕氏等漢姓均為熊;今布依、彝、滿、蒙古、瑤、阿昌、壯、土家等民族均有熊姓。
三、得姓始祖。鬻熊。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為周文王之師,被封為護國侯。其先祖為伏羲。熊姓後人尊鬻熊為熊姓的得姓始祖。
四、傳承譜系。
第一階段,大熊皇朝,史稱三皇時期,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歷經3295多年,78代。
1世祖伏羲。公元前2023年,大熊伏羲於甘肅榆中代燧人氏稱帝,號羅奉、史稱人皇。伏羲與女媧聯姻,綿延3800多年。伏羲女媧大氏族共傳77帝至少典,之後為其後裔炎帝和黃帝。
第二階段,有熊帝國,史稱五帝時期,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歷經345年,8代。
78世祖少典。少典是原始社會時期有熊部落的首領,後人有的稱之為有熊國,少典便被稱作有熊國國君。少典是黃帝、炎帝父親。
79世祖黃帝。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華夏大地的帝王,為少典與附寶所生,生在壽丘,長於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鄭縣),國號有熊,為伏羲、女媧大熊氏直系第79代帝。黃帝是中華五帝之首,開創了中華有熊帝國。
80世昌意。是黃帝和嫘祖所生的次子。81世顓頊。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為妻,生有一子顓頊。20而登帝位,初封高陽,建都帝丘。
82世大稱。高陽生下了稱,稱氏族居今河南東南的汝河地區。
83世卷章。
84世吳回。老童之子二,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後任祝融。祝融是古代掌管火種的首領之稱謂,代表著在氏族中的極高地位和權力。
到高辛氏(帝嚳)時代,吳回遷居吳人之地而稱吳回,擔任管火之官,故叫祝融,史稱火正祝融。
85世陸終。陸終長子曰昆吾,二子曰參胡,三子曰彭祖,四子曰會人,五子曰曹姓,六子曰季連。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
第三階段,羋熊王朝,夏、商時期,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歷經2023年,31代。
86世季連。季連,伏羲第86世裔孫,黃帝第8世裔孫,羋熊王朝的創立者,楚熊王國王族的先祖。
87世附沮。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88世穴熊。到了公元前20或21世紀時,楚族已遷移到周原附近。穴熊居熊山,為有熊氏之墟,在今河南省新鄭縣境內。
商朝初年,穴熊後裔有一支曾在今湖北宜城縣西20裡羅川城建熊姓羅子國,後被楚武王所滅,遺民遷居今湖南汩羅西北8裡之古羅城,其後分為羅姓和熊姓,二姓同出一族,羅姓由此分支。
89世熊完。90世熊服。91世熊元。92世熊機。93世熊杼。94世熊懷。95世熊胤。96世熊靡。
97世熊祖。98世熊潛。99世熊僅。100世熊紳。101世熊克。102世熊成。103世熊單。104世熊輔。
105世熊佐。106世熊文。107世熊浩。108世熊傑。109世熊啟。110世熊苞。111世熊越。112世熊儃。
113世熊俊。
114世鬻熊。鬻熊,伏羲第114世裔孫,黃帝第36世裔孫,有熊(今河南新鄭)人,季連部落酋長、哲學家,著書《鬻子》,是周文王的老師,曾輔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楚人以鬻熊為始祖,楚人奉顓頊帝高陽氏為先祖,老童、祝融為遠祖,鬻熊為始祖。
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115代熊麗。熊麗,鬻熊之子。以荊山為中心,草創楚國。
116代熊狂。熊狂,熊麗之子。周成王時,周公避禍於楚,楚人敬之如上賓,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後訴說此事,感動了周成王,於是周成王封熊狂之子熊繹為楚君。
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第四階段,楚熊王國,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23年,與西周春秋戰國同時代,歷經840年,29代。
117代熊繹。熊繹,伏羲第114世裔孫,黃帝第39世裔孫。他在公元前2023年建立了楚國,建都丹陽。
145代熊猶。
第五階段,秦漢以來,公元前223年至今,2200多年,傳承80多代。
2樓:弘申天人
伏羲就是泰皇,也叫羲皇、昊帝、泰昊帝、太皞帝,是部邦雷澤氏的氏子,接任雷澤氏主後,因為治理天下洪水而拯救黃淮揚河湖地區的部邦,將父族雷澤氏合併母族華胥氏、妻族女媧氏而發展成為大部邦~伏羲氏,成為伏羲氏的氏主(原始國家元首)。伏羲氏的範圍在淮河流域,南到長江北岸,北到黃河南岸,東到東海西岸,西到伏牛山麓,定都於宛(又叫宛丘、陳邑或東宛~南陽為西宛)。這個時候的伏羲被稱作大酓。
後來伏羲氏又以德治世而統一了泛黃河流域~包括灤河與海河流域,首次建立了統一泰東最優好地區的帝國~泰昊帝國,因為又創立象數易學和人文制度,發明網具、烹調、**等,所以被稱作太皞帝,也是人文始祖。伏羲又叫皰犧、包羲,源於伏羲發明網具和烹調,改進人類食物。伏羲之後有帝俊、少典、軒轅、少昊、高陽、皋繇、伯益等等,風、鳳、姬、嬴、姒等姓都是伏羲後裔的姓氏,這些伏羲姓氏又分化為子、金、酓(熊)、徐、黃、胡、秦、李(理)、張、夏、樑、趙、馬、楊、鄧、許、宋、鄭、唐、包、鮑、吳(虞)、葛、羲、周、高、林、韓、何、羅、程、邯鄲、公孫等姓氏,絕大部分王氏也是伏羲之後。
除了先夏部邦,伏羲後裔創立了夏、商、周、秦、南越(嬴姓趙氏之趙佗建立)、隋、唐、宋、元(包氏發展為博爾金氏被漢人貶譯為孛兒只斤氏)等王朝。伏羲的後裔,人口占華國人口的80%以上。
3樓:匿名使用者
有後裔 不但有 而且還不少 按照10億為計算單位
4樓:匿名使用者
有,青帝伏羲有後人..
伏羲後裔姓什麼?
5樓:繁人凡人
伏羲後裔姓氏很多,目前查得的有24種。
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國姓氏萌生於人類早期的原始部落,源於母系氏族社會,距今已有
五、六千年的歷史。
伏羲和女媧在「別姓氏,制嫁娶」方面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應在姓氏的產生和發展中有所作為。但是,由於歷史遙遠,史料匱乏,實難知其
一、二。至於伏羲後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也未可知。據·《山海經》記載:「太皡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根據這一世系關係,查得伏羲後裔姓氏如下:
1、伏(fú)。《姓氏考略》:「伏羲子孫因號為氏」。
2、風(fēng)。《姓纂》:「伏羲之後,女媧亦風姓」。
3、後(hòu)。《姓氏考略》:「出自太昊氏。太昊氏裔孫後照,其後世子孫以後為姓」。
4、任(rén)。《姓氏考略》:「系出風姓,太昊後」。
5、希(xī)。《路史》:「希氏,伏羲之後,希羲古通用」。
6、暤(hào,亦作皡)。《姓源》:「太昊氏之後」。
7、包(bāo)。《路史》:「包羲氏後有包氏」。
8、庖(páo)。《潛夫論》:「太昊之後,有庖國,後以國為氏」。
9、典(diǎn)。《姓纂》:「太昊娶少典氏,其後襲封者,以為氏」。
10、慮(fú)。《史記注》:「宓妃,伏羲女」。
《集韻》:「慮與伏同」。《顏氏家訓·書證》:
「孔子**慮子賤為單父,即慮羲之後,俗字為宓。今永昌東郡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雲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乃知慮與伏通。
俗誤以為宓也」。
11、宓(fú)。《姓氏考略》:「音密(mí)。
亦音伏(fú)。考孟康《漢書注》宓今伏字,即伏羲氏之後,又《顏氏家訓》雲《帝王世紀》伏羲或謂之宓羲。宓當做慮。
傳寫之訛。慮子賤之伏羲之後。俗字也作宓,是知慮與伏,古字通用。
後誤以為宓。按宓與慮,古字音各異,凡慮羲,慮子賤作宓,而合宓、慮為一字者,皆為字訛。唯今姓氏通作宓,相洗已久,故本書從之」。
12、宿(sù)。《姓氏考略》:「伏羲之後,封於宿,其後以國為氏」。
13、東(dōng)。《屍子》:「伏羲之後」。
14、東方。《風俗記》:「伏羲之後,帝出於震,位主東方,子孫因氏焉」。
15、須(xū)。《風俗通》:「太昊之裔」。
16、句(gōu)。《姓氏考略》:「太昊之後,見《左傳》,其子孫以古國須句為氏,或省句為須氏,或省須為句氏」。
17、乘(chéng)。《姓氏考略》:「鹹鳥生乘釐。伏羲孫也」。
18、巴(bā)。《路史》:「巴木,伏羲之後;或以為出春秋巴子」。
19、朐(qǘ)。《路史》:「伏羲後,有朐氏,朐以地為氏」。
20、蔑(miè)。《古史》:「太昊元妃生倍伐,降慮婚淵,封於蔑,為蔑氏」。
21、顓臾(zhuān yǘ)。《通志·氏族略》:「風姓伏羲氏後,封顓臾,為魯國附庸國,子孫以國為氏」。
22、顓(zhuān)。《姓纂》:「顓帝之後,或顓臾之後。望出濟陽」。顓帝,係指顓頊,五帝之一。
23、賤(jiàn)。虙子賤之後,以字為氏。《風俗通》:「望出北平」。
24、昌(chāng)。《路史》:「任姓後亦有昌氏。望出汝南,東海」。
25、郝(hǎo)。源於子姓,是伏羲氏的後裔。
6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 伏羲姓風
不過「上古八大姓氏」為:姜、姬、姚、嬴、姒、妘、妊、媯,沒有「風」姓
《說文》中描述黃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當然了 黃帝姓不姓姬不好說 但黃帝是軒轅氏、伏羲是伏羲氏這應該是沒錯的
姓為女字旁,上古八大姓,大都也含有女字旁
因此據說「姓」的誕生和母系氏族社會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氏的誕生據說和父系有關
【早期的人物 如伏羲等 可能根本就沒有姓氏】
伏羲據說是公元前2023年前的人
我們考古主要是靠發現古籍、史書之類的東西來推測情況
但是商朝時候用的都是古老的甲骨文而已
那麼假設伏羲有姓氏,那時候沒有文字 甚至於寫字的材料都沒有,後人是怎麼知道姓風呢?
一些古代典籍 對我們而言是古代資料,而相對於伏羲等人物而言卻是幾千年後的內容
因此這些古籍有的時候提到某某先祖姓啥,其實也沒多大意義:
伏羲時期沒文字、沒記載 古籍的作者咋知道比他更早幾千年的氏族的事情?
此外,三皇治世五帝定倫
伏羲時期人類每個氏族成員不是很多,而且人倫未定,結合混亂,故而氏族內恐怕近親繁多
既然都是近親,制定出一個劃分血脈區別的姓氏做什麼?
這也進一步證明 關於姓氏起源於黃帝等時期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個人認為 伏羲可能根本沒姓氏 他的近親後裔應該也沒姓氏
直到數千年後,後裔才有姓氏
而此時後裔姓的不是某個姓氏而是「百家姓」,這個後裔也不是某小部分人,而是華夏人
ps:【上古八大姓的疑問】
①姓的起源 以及上古八大姓含女字 都指向母系氏族社會
但是「姜、姬、姚、嬴、姒、妘、妊、媯」據稱都是從黃帝~大禹時期出現的
這就奇怪了 為何應該在母系氏族誕生的姓氏 卻等到父系氏族黃帝等人物出現後才出現?
②據稱 黃帝是因為「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
奇怪的是 黃帝先是因為居住地改姓 接著換個居住地改氏
早期人類的名字 起名不是那麼麻煩,共工的老爸也叫共工,連名字都懶得起直接繼承老爸的
那麼黃帝為啥接二連三的改姓名呢?
由「三皇治世五帝定倫」
可知五帝時期 人們才初步訂製了人倫道德(否則例如伏羲、女媧兄妹結婚也可以)
而姓氏的作用 最基本的是血脈傳承的標記
如果人倫未定 結婚沒有基本的原則 那麼血脈傳承也就亂了
所以姓氏的誕生 是五帝時期誕生的 也就是父系氏族時期誕生的可能性比較大
故而「遠古八大姓」這八個具有女字旁的姓氏 是否真的是最早的八個姓就有疑問了
伏羲和黃帝,伏羲是什麼人?他和黃帝有關係嗎?
周易 繫辭下傳 說 包犧氏沒 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 堯 舜氏作。之後眾多史籍幾乎是一致採用這一觀點 炎帝和黃帝是前後相承的關係。漢書 白虎通義 幾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記載 伏羲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 堯 舜氏作。越絕書 計倪內經 則說 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東漢蔡邕撰 獨斷 載 易 曰 帝出...
我姓喬,在山西省中陽縣,會是匈奴後裔嗎
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 河南 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 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 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 今屬湖北省 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
韓劇《太陽的後裔》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有何用意考慮
用意一 太陽系中唯地球有生命,穩定的太陽光照是必要條件之一,基於此,人類以及其他生物,可不就是太陽的後裔嗎?在這個拼背景 潛規則橫行的世界,作為太陽後裔的我們是否應該如陰雨天也照常升起的太陽一樣,堅持做人的原則呢?太陽的後裔 給了肯定答案,劇中男女主人公之在面對陰暗面時,依然以人道精神履行自己的天職...